《从百草园大三味书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思想,说教学内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
一、说教材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紧扣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
(一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准确掌握重点字词,学习课文准确使用字词来表现景物特征的写法。
2.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掌握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生动、具体、形象;第七自然的描写捕鸟过程的一系列动词,准确而贴切:因而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2.难点:本文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融汇在对这种学习生活的描绘中,学生理解起来相对会有一定难度,应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在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件控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以通读、设效、讨论为主线,着重格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改变学习方式。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
1、诵读法。教学中要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培养语感。本文感情真挚,文辞优美,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设疑讨论法。散文重在写景抒情,但这种情感的抒发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寓情于景,所以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
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
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适时讨论,品味语言,体会思想感情。4.拓展课堂,进行探究性学习。(三)教具
我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微发学生上课兴趣、活跃课堂机围。
五、说教学程序
各抒己见,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回顾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2、“童年”像陈年的美酒,搁得时间越长就越能够感受到它的香醇甘美;
“童年”像怒开的香花,总能够让那些想起他的人感到芬芳扑鼻;
“童年”像潺潺的溪流,清澈明净,荡涤着心中的尘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预习过程中积累的生字词以及初读课文后留下的印象。建议用“这是一篇------的课文”的句式说一句话。(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
2、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是怎样过渡的?(先写百草园,那是“我”童年的乐园;再现写三味书屋,那是令“我”难忘的地方。中间用一个过渡段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了。)
三、再读课文,畅游百草园
1、百草园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那儿有什么?它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让作者几十年后仍然念念不忘,并写下这篇文章来回忆呢?今天就让我们借助作者的文字,和童年的“我”一起去赏玩百草园。要求把你和童年的“我”看到的事物、听到的声音、玩过的游戏记下来,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百草园。提示: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某一处,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泥墙根一带,那儿…”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某一季节,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春天,那时…”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动植物,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动物,那黄蜂…那叫天子…那蟋蟀…”或“我喜欢百草园的植物,那桑葚…那何首乌…那木莲…”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某一事,例如:“我喜欢在百草园里听阿长讲故事…”或“我喜欢在百草园里捕鸟…”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色彩,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艳丽色彩…”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声音,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美妙声音…”
2、百草园的一草一木都那么有趣味,想像一下童年的“我”在百草园都会玩什么?体会“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提示:
童年的“我”喜欢痴痴地看…
童年的“我”喜欢认真地听…
童年的“我”喜欢不停地拔…
童年的“我”喜欢努力地摘…
童年的“我”喜欢高兴地拍…
童年的“我”喜欢专心地捕…
(二)三读课文,走近三味书屋
1、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设立的教学场所,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招收学童入学,以启蒙识字、四书五经为学习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的教育,一般有严格的规矩。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长大了,家里把他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了。“三味书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童年的“我”走近三味书屋去探访一番。请认真阅读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圈点批注,并写下你对三味书屋的认识。提示:
三味书屋的陈设…
三味书屋的先生…
三味书屋的教材…
三味书屋的规矩…
三味书屋的戒尺…
三味书屋的学生…
三味书屋的课堂…
三味书屋的后园…
三味书屋的乐趣…
2、与现代学校相比,你喜欢“三味书屋”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四、认识鲁迅,创造提高
1、通过学习本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依据是什么?提示:
我看到了一个爱玩好动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幼稚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热爱自然的童年鲁迅…
2、百草园是快乐的乐园,装载着多少童年的记忆;
百草园是跳跃的诗行,吟咏着多少激昂的文字;
百草园是优美的音乐,跳动着多少飞扬的旋律。
诵读《百草园~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