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烂多彩
一、单选题
1.2022年3月29日,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的通报》,济南以优异的成绩连续第四年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开门红”。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济南环境的是 ( )
A.节约用水,废水达标排放 B.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焚烧垃圾,减少垃圾运输量
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
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B.火的发现和利用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在几千万种以上
3.近期,神舟十五号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制定的发展战略稳步前进。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 )
A.研制火箭的燃料 B.计算返回舱落点
C.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
4.下列图片中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
A.医务人员佩戴的口罩 B.合成药物
C.工厂排出的烟尘 D.玻璃钢制成的船体
5.2022年10月5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卡罗琳·贝尔托齐、卡尔·巴里·沙普利斯和丹麦科学家莫滕·梅尔达尔,以表彰他们在发展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的贡献。他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能够让______的构建模块快速、高效地结合在一起,如同乐高玩具一样,利用基础模块搭建出变化无穷的造型。 ( )
A.物质 B.物体 C.能量 D.分子
6.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是 ( )
A.有效控制CO2排放,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B.爱护水资源,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不随意排放
C.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投放
D.确保食品安全,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7.近日国家卫健委出台了优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条”,让生活尽快烟火如常。抗疫期间,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个人防护。下列不属于利用化学保障人体健康的是 ( )
A.工厂排放废气 B.使用75%的医用酒精
C.佩戴医用口罩 D.合成药物
8.2022年10月5日,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相关发现而获奖,下列科学家不在此次获奖名单中的是 ( )
A.卡罗琳·R·贝尔托齐 B.门捷列夫
C.莫顿·梅尔达尔 D.K·巴里·夏普莱斯
9.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是 ( )
A.烧制陶瓷、造纸、冶炼、制火药
B.烧制陶瓷、冶铁、印刷、酿酒
C.烧制陶瓷、指南针、造纸
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10.垃圾分类,从你我做起。废弃易拉罐应投入的垃圾箱是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 ( )
A. B.
C. D.
二、填空与简答题
11.10月7日,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道德纳,以表彰她们在“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方面做出的变革性贡献。“基因编辑方法”又被叫作“基因剪刀”,它的发现对生命科学研究产生了突破性影响,有助于研发新的癌症疗法,并可能使遗传性疾病治愈成为现实,被认为具有“重写生命密码”的力量。结合上述资料,请你谈谈化学科学对社会生活发展重要性的认识。____
12.章强和同学们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并进行探索:
①水泥;②黄沙;③腈纶毛衣;④煤炭;⑤食醋;⑥汽油;⑦酒精.
请回答:
(1)上述物品中与化学有关的是_____.
(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_____.
(3)其中可以食用的是_____.
(4)从亲身经历中列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例一:_____;
例二:_____.
三、实验题
1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蜡烛火焰中___________温度最高。
②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______生成。
(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①请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2.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呼出的气体___________。
3.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先熄灭的是___________
4.对着玻璃片吹气 玻璃片上出现___________
②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___________,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___________,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___________。
14.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_____瓶呼出气体。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说明该气体_______(易,不易)溶于水。
请你将主要实验操作操作、现象和结论以文字的形式填入下列表格中的横线部分:
探究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将____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 空气样品中的小木条____;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的小木条____ 空气样品中的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的含量_____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多少 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滴入_____的澄清石灰水 空气样品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 空气样品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将另一片玻璃片放置在空气中 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片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空气样品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低
四、科学探究题
15.兴趣小组把蓝色块状胆矾放在研钵中研磨,发现变成了蓝色粉末,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胆矾研碎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猜想假设】假设①:胆矾研碎时没有发生变化。
假设②:胆矾研碎时发生了物理变化。
假设③:胆矾研碎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讨论交流】你认为假设______是合理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一小块胆矾和少量蓝色粉末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水后振荡。 ______ 胆矾和少量蓝色粉末性质相同
2 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实验反思】小亮认为:实验2中物质的颜色没变,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小亮的说法错误原因是______。
【实验拓展】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可知胆矾的物理性质:______;化学性质:______。(各答一条即可)
16.暑假雨后的一天,一大早小王就与爸爸和爷爷一起给农田里的玉米施肥爸爸划沟,小王施肥,爷爷盖土。在施肥过程中,小王闻到化肥产生了一种刺激性气味,而且发现越到中午这种气味越强烈,在阳光照射下,他不小心撒在干燥土壤表面的肥料一会儿竟消失了。小王很好奇,记住了化肥的名称是碳酸氢铵,回到学校后,他和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白色粉末状晶体,有氨味,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湿润的无色酚酞试纸遇氨气变红色,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
【提出问题】碳铵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进行实验】
①在试管内加入少量的碳铵固体,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需要注意问题有_____(回答一条即可)。
②闻产生气体的气味。
③将湿润的无色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一会后试纸变红,证明生成_____。
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_____。
⑤将冷的玻璃片放在玻璃管口,观察只有水珠生成,而没有固体生成。
【获得结论】碳铵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变化。
【反思与评价】
(1)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⑤中不需要观察是否有固体生成。你是否同意该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是_____。
(2)农民在保存碳铵化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_____。
(3)碳铵化肥在施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_____。
【总结提升】某固体加热后消失,对此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一定是化学变化
B 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详解】A、节约用水,能够节约水资源,废水达标排放,能够避免废水污染水体;正确;
B、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正确;
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能够减少污染;正确;
D、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与烟尘,会加重空气污染;错误;
故选:D。
2.C
【详解】化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和现代化学,古代对化学的认知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与阿伏伽德罗分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故选C。
3.B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详解】A、研制火箭的燃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B、计算返回舱落点,不属于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符合题意;
C、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医务人员佩戴的口罩,可以防止吸入太多的有害物质,故A正确;
B、合成药物,属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故B正确;
C、工厂排出的烟尘,会污染空气,是化学对人类的危害,故C错误;
D、玻璃钢制成的船体,属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故D正确。
故选C。
5.D
【详解】2022年10月5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卡罗琳·贝尔托齐、卡尔·巴里·沙普利斯和丹麦科学家莫滕·梅尔达尔,以表彰他们在发展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的贡献。他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能够让分子的构建模块快速、高效地结合在一起,如同乐高玩具一样,利用基础模块搭建出变化无穷的造型。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有效控制CO2排放,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B、爱护水资源,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不随意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生活垃圾要分类,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精准实施能耗控制”的理念相符,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而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A
【详解】A.工厂排放废气会导致环境污染,不利于保障人体健康;
B.使用75%的医用酒精可以消毒,利于保障人体健康;
C.佩戴医用口罩,可以有效过滤阻挡病毒 ,利于保障人体健康;
D.合成药物可以帮助人体杀灭一些病毒,利于保障人体健康。
故选:A。
8.B
【详解】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卡罗琳 露丝 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摩顿 梅尔达尔(Morten Meldal)和卡尔 巴里 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们“在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的发展”。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故B。
9.A
【分析】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而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工艺的,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指南针、古代的活字印刷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而瓷器的烧制、火药的发明、金属的冶炼、造纸都都包含着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工艺。
【详解】A、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均属于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正确;
B、印刷不属于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
C、指南针不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
D、指南针、印刷不属于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C
【分析】废弃易拉罐可以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品,应投入到可回收垃圾桶里。
【详解】A、图示标志为有害垃圾,故A错误;
B、图示标志为厨余垃圾,故B错误;
C、图示标志为可回收垃圾,故C正确;
D、图示标志为其他垃圾,故D错误;
故选C。
11.化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来源于生产,它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生产决定,与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动力和机会。化学也起到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文明。
【详解】化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来源于生产,它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生产决定,与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动力和机会。化学也起到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文明。
12. 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②⑥ ⑤ 适量使用味精可使食品更鲜美; 食用加碘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合理答案均可).
【分析】(1)根据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进行解答;(2)根据图中物品以及与人类住、行的关系进行解答;(3)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4)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化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行解答。
【详解】(1)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所以图中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故选①②③④⑤⑥⑦;(2)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水泥、黄沙、车用汽油,故选①②⑥;(3)图中可以食用的是食醋,故选⑤;(4)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例如适量使用味精可使食品更鲜美;食用加碘盐可防治甲状腺肿大。
13.(1) 外焰 水雾 水 浑浊 二氧化碳
(2) 使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 水雾 高 低 高
【分析】(1)
①蜡烛外焰与空气接触充分,燃烧更充分,故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
②蜡烛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水雾;水;浑浊;二氧化碳。
(2)
实验现象:步骤2的现象: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明显的变浑浊;步骤3的现象:先熄灭的是呼出的气体;步骤4的现象: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故填:使石灰水明显变浑浊;呼出的气体;水雾;高;低;高。
14. 两 不易 燃着 无明显变化 熄灭 高 相同滴数 无明显变化 变浑浊 低
【详解】根据实验过程可知,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分别检验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多少。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
利用氧气能助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
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不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在空气中继续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向干燥的玻璃片吹气有水珠,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
探究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 空气样品中的小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的小木条熄灭 空气样品中的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的含量高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多少 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空气样品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样品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将另一片玻璃片放置在空气中 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片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空气样品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低
15. ②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变化 蓝色固体(答案合理即可)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详解】[讨论交流]
胆矾研碎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体积和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假设②是合理的,理由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实验探究]
将一小块胆矾和少量蓝色粉末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水后振荡。观察到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均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反思]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则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变化,故小亮的说法错误原因是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拓展]
胆矾的物理性质蓝色固体,化学性质有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16.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氨气 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 同意该观点,理由是碳铵就是固体。 防晒、防潮 立即盖土或者浇水 C
【详解】1[进行实验]
①在试管内加入少量的碳铵固体,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需要注意问题有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试管破裂。
②闻产生气体的气味。
③湿润的无色酚酞试纸遇氨气变红色。将湿润的无色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一会后试纸变红,证明生成氨气。
④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二氧化碳。
⑤将冷的玻璃片放在玻璃管口,观察只有水珠生成,而没有固体生成。
2[获得结论]碳铵消失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反思与评价]
(1)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⑤中不需要观察是否有固体生成。我同意该观点,理由是碳铵就是固体。
(2)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农民在保存碳铵化肥时要注意防晒、防潮。
(3)碳铵化肥在施用时要注意立即盖土或者浇水。
4[总结提升]某固体加热后消失,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故选C。
【点睛】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则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