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课】粤教版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四单元 聆听元曲(5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备课】粤教版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四单元 聆听元曲(5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6 17:21:06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24课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聆听元散曲
【双调·蟾宫曲】咏史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赏析:阿鲁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写小令见长。这是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
目标学法
1.了解周德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恶俗的批判。
3.了解借古讽今和嬉笑怒骂、直言不讳的风格。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是一篇歌颂和悼念历史英雄人物岳飞的咏史之作,应把握此曲前后呼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散曲叙事议论两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中吕·朝天子】志感》,学习时首先应体会作者锋芒毕露、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其次,还应感受此曲嬉笑怒骂、通俗浅白、质朴无华的语言艺术。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銮舆(luán yú)  恁(nèn)  忒(tēi)  蹇(jiǎn)
骞(qiān)
2.字形辨析
3.常识整合
(1)作者连线
周德清,字挺斋,生卒年不详。一生未仕。除著《中原音韵》影响颇大之外,散曲今存小令三十一首,套数三首,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戏。“周德清是元后期曲坛极注意形式美的曲家之一,而其一切‘形式’——造境、形容、对仗、炼字,都未离开‘文而不文’的大原则。这是周德清散曲文学风格最主要特征所在,也是元代散曲‘雅化’一流的共同特色。
(2)背景链接
元朝社会黑暗腐朽,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疾苦深重,生灵涂炭,黑白颠倒,是非不辨。元朝大部分时间停止科举考试制度,大批读书人仕进无门,沉沦下位而满怀愤懑。于是,产生了一批讥时讽世的文学作品。
课文解读
1.主旨感悟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是一篇以歌颂和悼念历史英雄人物岳飞为主题的咏史之作,批判秦桧等汉奸欺君误国、暗害忠良的罪行,指责南宋王朝误杀忠臣所招致的严重恶果,表达了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悼念和歌颂。
《【中吕·朝天子】志感》直言不讳地谴责那个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时代,特别是对摧残民族文化价值的社会进行控诉,强调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把这一“倒”再颠倒过来。
2.句段赏析
(1)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品评:这三句旨在对岳飞作总括性的评价。说他文武双全,掌握兵权,为宋朝中兴强大建立显赫功勋,事迹载入史册,永垂不朽。这三句从素养、功业、地位总论岳飞。
(2)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品评:钱塘路上,愁怨风雨,长久地泪洒西湖。这三句以西湖上风愁雨怨绵绵不断,青天也在为岳飞的屈死而悲伤,酝酿浓重的哀悼气氛,化悲愤为哀婉,体现岳飞英灵不朽,以及人民对英雄的长久悼念。景中含情,余韵无穷。
(3)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品评:英雄受挫折,善良的人意志消沉,越聪明的人运气越不好。作者直接对这一是非不分、贤愚颠倒的社会进行揭露。语言质朴却感情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4)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品评:这最后三句,以实例证明“越聪明越运蹇”的结论。结论是:有的人节操高洁像鲁仲连,有的人品德可敬超过闵子骞,可是循规蹈矩,不走歪门邪道,结果不但不受人尊敬,反而被人轻视,看成是无出息的下贱人。
3.探究拓展
(1)《【中吕·满庭花】看岳王传》是作者读《岳飞传》有感而发的咏史曲。旨在歌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批判杀害忠良的卖国君臣,体现强烈的爱国意识。从结构看,此曲可分几个层次?从表现手法看,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有什么不同?
剖析:结构分两个层次。表现手法上,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而褒赞洋溢,“却”字的感彩,“权臣”、“奸谋”等贬义词的运用,处处可见作者爱憎分明;后半部分则融议论与抒情于一炉,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
(2)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运用嬉笑怒骂,直言不讳地谴责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恶俗。请细读作品,说明作品的表现手法。
剖析:①运用了对比,将不读书识字、不晓事的人与聪明志高德高守本分的人对比,揭露了当道者的愚昧无知。
②运用借代手法,用老天代统治者。
(3)《【中吕·朝天子】志感》在揭露种种被颠倒的社会现象中,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颠倒是“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及其价值效应的颠倒。在作者看来,其他各种颠倒莫大于这一颠倒,而其他各种颠倒也根源于这一颠倒。如何评价这种怨愤呢?
剖析:元代是一个重吏轻儒的社会,知识分子远离政权,官和吏素质低下,胸无点墨,有的官员连签时期的数字都不会写。这不仅造成了官场风气的腐败,贪婪无忌,不知羞耻为何物,而且造成法制粗疏、吏治黑暗。这是一个是非不分、贤愚颠倒的社会。这首小曲便是对这不合理社会的揭露和控诉。
作者在曲中的判断是正确的,它不仅反映元代当时读书人地位之低下,更重要的是说明社会要发展必须把这一“倒”再颠倒过来,否则,社会就会长久地处在“越聪明越运蹇”的怪圈中。因为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与高扬是民族发展之魂,从这点看,本曲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相当深刻。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讥讽(jī)   中兴(xīnɡ)   记载(zǎi)
B.嫉妒(jí) 计谋(móu) 銮舆(yú)
C.挫折(cuò) 消磨(mó) 嬉笑(xī)
D.旌节(jīn) 丘陵(línɡ) 本分(fèn)
解析:D项,“旌”应读jīnɡ。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分辨  不为己甚  凋敝 
B.遴选  飞短流长  炮制
C.旌节  卑躬屈膝  销磨
D.本份  精兵简政  毗邻
解析:A项,己—已;C项,销—消;D项,份—分。
答案:B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周德清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1)概括这首散曲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曲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转入抒情,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
B.本曲用词有强烈的感彩,“却”字的陡转,“妒”“奸”二词的使用,都可见作者爱憎之分明。
C.诗人在对比中刻画了英雄的形象,写出了百姓的苦难,也揭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原因。
D.诗人以西湖上风雨不断作结,朦胧而伤感,怨恨之情显得深广绵长。
解析:(2)A项,“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以议论为主。”
答案:(1)共有四层意思:第一层,“披文握武”三句,旨在对岳飞作总括性的评价。说他文武双全,为宋朝中兴、强大建立显赫功勋,事迹载入史册,永垂不朽。第二层,“功成却被权臣妒”二句,写岳飞的悲剧结局,批判秦桧等权奸欺君误国、暗害忠良的罪行。第三层,“闪杀人”二句,指责南宋王朝误杀忠臣所招致的严重恶果。第四层,“钱塘路”三句,以西湖上风愁雨怨绵绵不断,青天也在为岳飞的屈死而悲伤,酿造浓重的哀悼气氛,体现岳飞英灵之不朽以及人民对英雄的长久悼念。
(2)A

您(共21张PPT)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
聆听元散曲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张可久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歟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赏析:此曲抒发疏解利锁名缰、急欲归隐故园的情怀,语言明丽畅朗,音节响亮优美。活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皆自然得体。
目标学法
1.了解张可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理解张可久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以景寄情及以通俗之笔状深刻含义的写法。
《张可久散曲二首》:《【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学习中应重点鉴赏此曲奇特的艺术构思,体会散曲写景与议论结合的手法;《【正宫·醉太平】无题》是元曲中感叹世风败坏、讽刺丑恶世俗的名作,学习时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及此曲比喻和“鼎足对”的表现手法,并结合本曲重点理解元散曲中既通俗又高雅的语言艺术风格。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鄞县(yín)   天台山(tāi)  攒(cuán)   倚树(yǐ)
命窘(jiǒnɡ) 盛钱囤(dùn) 馄饨(hún tún )
2.字形辨析
3.常识整合
(1)作者连线
张可久(约1280-约1348),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州区)人。以路吏转首领官,又为桐庐典使,仕途上不得志。曾漫游江南各地,晚年久居杭州。张可久毕生创作散曲,特别致力于小令,现存作品有小令855首,套数9套,为元人中最多者。作品或咏自然风光,或写颓放生活,亦有闺情及应酬之作。被视为马致远以后的散曲大家,他的作品一改质朴自然的特色,讲究词藻华美,风格典雅清丽。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
(2)背景链接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沉沦下僚,生活窘困,穷通天定,看尽世态炎凉。对生活的感受深切,感情是沉痛的,因此他的一些散曲借景抒情,表达不满。
《【正宫·醉太平】无题》
张可久凄凉的境遇,加上社会世态人情淡薄,社会风气极端恶劣,混浊污秽,作者深处其中,激愤难抑。
课文解读
1.主旨感悟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是一首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的叹世之作,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险、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正宫·醉太平】无题》是元曲中感叹世风败坏、讽刺丑恶世俗的名作,对道德沦丧、贤愚颠倒的人情世态作了辛辣的讽刺。
2.句段赏析
(1)血华啼杜宇。
品评:按文意应为“杜宇啼血华”,用杜鹃啼血这一典故,传说中古蜀国君主望帝杜宇屈死而化为鸟曰杜鹃,啼声悲切,泣出皆血。此处指杜鹃鸟的啼声异常悲苦,它嘴中啼出的血变成了鲜红的杜鹃花。
(2)比人心山未险。
品评:写人心比所见之景更加险恶。上下观照,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写的天台山“险”全在于托出这一句。也因为有了这一句,才使全曲另辟新境,使其艺术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写景之作,成为格高意深之作。
(3)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品评:此三句意谓:读书写文章成了升官发财的手段,接待宾朋的门庭成了坑人的陷阱,清正廉洁的人遭到贬斥打击,被人看作无知的糊涂蛋。这里以三种丑恶现象作具体例子进行讽刺。
3.探究拓展
(1)《【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天台山的险?
剖析:烘托,“哀猿”突出了猿叫之惨烈,从而给人险的感觉;“雪剑”说明山峰积雪之形状,形容绝顶峰陡峭尖寒。用典,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凸显山之险烈。
(2)《【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相结合,对现实人生作出深刻的思考。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剖析:前五句极尽描写天台之险后,笔锋急转点明主旨,意在写人心之险,用景衬情,用重笔墨刻画山景来突出主旨。可谓兴中有比,意味深长。
(3)《【正宫·醉太平】无题》表达了愤世嫉俗的主题。请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一思想。
剖析:①运用比喻。哪怕你像水晶环一样晶莹纯洁,在如同面糊盆一样的大染缸里,也会被污染,被滚得一塌糊涂,沾染各种恶习,会同流合污、营私舞弊起来。
②运用反语。在混浊污秽的社会里,作者主张“胡芦提倒稳”,即稀里糊涂地过日子是最稳妥的方法,宣扬“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实际上是反语,表现了悲愤的情绪。
③正反对比。“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人人都嫌自己命运不济,都恨不得能够发横财赚大钱,无论谁都见钱眼开,拼命攒聚。一正一反,高度概括了当时某些人的贪婪性、铜臭味。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金钱主宰一切,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4)《【正宫·醉太平】无题》中,作者以“胡芦提倒稳”为结句。有人认为,这表现了作者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你怎么看?
剖析:从表面上看,作者的态度未免消极颓废,其实这只是诗人愤激不平的反语。作者对这个社会风气是痛心疾首的,他不愿失足掉进这个社会大染缸里去同流合污,但个人又无法扭转乾坤,为了解脱这种矛盾,只好无可奈何糊涂,但求独善安稳了。这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消极反抗的普遍情绪。
(5)“既通俗又高雅”是元散曲的一大特色,请以《天台瀑布寺》和《无题》为例,说说“通俗”和“高雅”的具体表现。
剖析:《天台瀑布寺》写景精雕细刻,描写手法多样,运用侧面衬托出山之高险,含蓄蕴藉,华美典雅。而《无题》中“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面糊盆”、“便”、“盛钱囤”、“清廉”、“胡芦提”、“倒稳”等词句多民间口语、俗语化,显露率直,显豁透彻,通俗易懂。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瀑布  店铺  一曝十寒 
B.悬崖  玄妙  改弦更张
C.粘贴  捻断  蔫头耷脑
D.倒退  导购  重蹈覆辙
解析:A项,都读pù;B项,xuán/xuán/xián;C项,zhān/niǎn/niān;D项,dào/dǎo/dǎo。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绝顶峰攒雪剑  攒:聚集
B.阴洞吼飞廉   阴洞:阴暗的山洞
C.人皆嫌命窘   窘:困窘无奈
D.胡芦提倒稳   稳:安稳
解析:B项,阴洞意思应为阴森的山洞。
答案:B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5. 阅读下面的散曲,并完成各题。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
(1)曲的前五句,是怎样突出一个“险”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试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内容及手法等角度分析。
(2)这首小令以山之险喻人之险,这是其突出的特点,注意结合词句分析。
答案:(1)第一句写山险,用“攒雪剑”之喻突出天台山群峰高耸,高峻峭拔;第二句写水险,用“挂冰帘”之喻突出天台瀑布的高寒险峻;第三至第五句通过猿猴哀鸣、杜鹃悲啼、阴风怒吼,渲染一种阴森可怖的气氛,同时也烘托了山水的冷峭险峻。
(2)这首小令借写景以讽世情,写得别具一格。其写法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比照、衬托的手法。以前五句的山水之险,衬托世情人心之险,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愤激。前面写景,夸张渲染,纵笔描摹,仿佛人间险处无以复加;篇末笔峰陡转,突发议论,猛然收结,一句振全篇,真是出人意料,而又妙不可言。

您(共21张PPT)
第21课 马致远散曲二首
聆听元散曲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有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赏析: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写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马致远的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目标学法
1.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认识马致远愤世嫉俗的叹世情怀和写景时的深远意境。
3.初步体会马致远曲中有画、咏史讽今的写法。
4.体会散曲写景与议论紧密结合的手法,学习散曲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散曲二首》:《【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描写了一幅景色秀美的山间暮景,应把握曲中的景物描写,以及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和作者的情怀。《双调·拨不断》则应准确理解此曲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以前朝历史为证,否定功名霸业的叹世情怀,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合理评价。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晴岚(lán)  天霁(jì)  霏霏(fēi)  楸梧(qiū wú)
官冢(zhǒnɡ)  禾黍(shǔ)
2.字形辨析
3.常识整合
(1)作者连线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名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颇负盛名,人称“曲状元”,“姓名香贯梨园”。马致远作杂剧15种,今存7种。散曲有小令115首,套数16套,残套7套。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被推为元曲家第一。他的作品中大量愤世嫉俗作品写得很有激情,足以引起封建文人的共鸣,而作品同时表现出消极避世情绪,又迎合了许多历尽坎坷的士大夫的趣味。在艺术上,马致远善于将传统诗词技巧与来自民歌小调的散曲的表现手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本色而又清丽、豪放而又飘逸的独特风情,既适合民间传唱,又能供大人物们吟赏。他是一位成就很高的元曲作家。
(2)背景链接
【双调·寿阳曲】
这是马致远写的八景小令中的一首。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景,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这首小令在写景中透露出隐逸情致。
【双调·拨不断】
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许浑原诗是这样的:“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在作者眼中,功名之大无过王图霸业,而王霸之业、功名地位又有何用呢?不也落得个残官禾黍、荒冢楸梧的结局?这种从感叹功名难遂到否定功名霸业,应该是作者看破红尘、官场失意后的意识提升。
课文解读
1.主旨感悟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此曲用极为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夕阳照射下色彩绚丽、景色秀美、充满生机的山间暮景图。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和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自己对恬淡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双调·拨不断】》作者大胆质问统治者称王称霸之功业有什么用处,过去的繁华如恶梦一般消失殆尽,达官显贵的坟墓一片荒凉。以一场恶梦,否定了历史上“英雄”们的王霸事业,反衬了没有官职的人的优游,表达了作者的失意情怀。
2.句段赏析
(1)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品评:开句切入题目中的“山市”。“花村”指山花烂漫的山村(暗点题面的“山”字)。“草店”指山野小店(即“市”的象征)。其中的“外”和“西”,把景物描写的境界扩大,不只是写“花村”和“草店”本身,而是写更广阔的自然风光。“晚霞明”写山市上空景象——一片清新通明,霞光万丈。“明”字,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雨后晚晴给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受。下文的描写无不由此字出,此可谓全曲之眼。“雨收天霁”紧扣题目“晴”字,写出明丽的晚霞并非一般之明丽,而是雨过天晴后的通明透丽。
(2)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品评:紧接着“晚霞”,更具体地写出夕阳与山的一竿之距。此句与《西厢记》中的“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山与雾气(晴岚)连成一片,使“锦屏风”般的“四围山色”铺翠添碧,更加鲜艳迷人。
(3)王图霸业成何用?
品评:称王称霸、建功立业有什么用处?如果单从这一句看,显然有虚无甚至消极的情调,不过,从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心态看,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现实的否定。
(4)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品评: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意谓:昔日繁华的六代宫殿,如今满目禾黍,千官的坟墓都长满了楸梧。“一场恶梦”,这是对“王图霸业”的彻底否定,说那不过是一场恶梦。
3.探究拓展
(1)咏史讽今是马致远散曲的一大特色。说说《双调·拨不断》怎样表现作者的叹世情怀。
剖析:先提出自己的疑问“王图霸业成何用”,接着写眼前所见:过去繁华的皇宫今已禾黍满目,达官显贵的坟墓成了一片楸梧荒冢,江山如故而人事已非。最后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一场恶梦”,轰轰烈烈最终也不过是一场恶梦而已。
(2)《【双调·拨不断】》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的诗入曲的。许浑的《金陵怀古》中有这样的诗句:“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马致远基本上一字不动地保留了这两句。因此,有人认为,此曲与许浑的诗相比,有很大差距,只能是拾人牙慧。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剖析:许浑的诗意谓:昔日繁华的六代宫殿,如今满目禾黍,且千官的坟墓都长满了楸梧。同许浑一样,马致远也蔑视他们,认为他们的王图霸业,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不同的是,马致远的感慨,完全由自己的嘴中说出,和许浑笔下的景中之情是有所区别的。这样的化用就有新意,就有更多的创造性,而不是随手拾前人牙慧。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元曲  曲折  曲高和寡 
B.铺翠  当铺  铺天盖地
C.一场  场合  逢场作戏
D.恶梦  恶心  恶贯满盈
解析:A项,qǔ/qū/qǔ;B项,pū/pù/pū;C项,chǎnɡ;D项,è/ě/è。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竹杆 禾黍 霸业 B.楸梧 天霁 屏风
C.晴岚 绵绣 残照 D.布衣 赠添 官冢
解析:A项,杆—竿;C项,绵—锦;D项,赠—增。
答案:Ba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1)这首曲子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描述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晚霞明雨收天霁”中的“明”字是全曲风景描写之“眼”,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重在分析“明”及其与全曲风景的关系。
答案:(1)这支曲子写傍晚小山村雨过天晴的秀美景色。仰望天空,天空明净如洗,晚霞又照得满天光华绚艳,景色极为迷人。山村小镇四周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光辉里,给人一种柔和而明丽的感觉。本来就很美的像是小镇屏风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濯,又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还飘散着薄纱似的水汽,显得格外青翠,像是在原来的绿色上添上一层绿色。天上的晚霞和四周的山色,给这个山村小镇增添了静谧气氛和美丽景色。
(2)同意。因为这个“明”字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雨后晚晴给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受,下文的描写无不由它生出,可以称得上是全曲风景描写之“眼”。

您(共25张PPT)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聆听元散曲
【双调】 雁儿落兼得胜令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赏析:这是张养浩辞官回乡以后所写的一首歌咏家乡山水风光的小令,里面主要描写“云”和“山”。从结构上看,小令的前四句写云和山在变化中形成的景色;中间四句具体地写云景和山景;最后两句则结在“我爱山”和“云山也爱咱”上,可谓水到渠成。多么自然!又是多么洒脱!
目标学法
1.了解乔吉、白朴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的自然美。
3.把握想象手法和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作为一篇拓展阅读,学习时应掌握散曲写景的顺序及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艺术手法,并学会鉴赏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散曲中的运用。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梭(suō)  悬(xuán)  怯(qiè)  涧(jiàn)
阑干(lán)  帘栊(lónɡ)
2.字形辨析
3.常识整合
(1)作者连线
乔吉(约1275-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流寓杭州,一生穷愁潦倒,寄情诗酒,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最有名,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乔吉的风格奇巧俊丽,不避俗言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色。今存小令二百余首,套数十余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开封,后定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其作品,历来被认为是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诗文多不存,词作有《天籁集》传世,杂剧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二种。散曲今存小令三十七首,套数四首。
(2)背景链接
在中国古代诗词曲中,讴歌壮丽山河,描写田园风光,历来是占比重最大的传统题材。名篇佳作难以胜数,沁人心脾,悦人耳目。它们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些写景散曲,有的气势豪迈,有的清新明丽,有的感情浓郁,情景交融,再现了大自然的美,也体现了作家们的审美情趣。
课文解读
1.主旨感悟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运用了神奇而大胆的想象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喻将瀑布的动态、静态、色相和神韵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主要写出了飞瀑壮丽雄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神奇壮美的大自然的赞颂。
《【越调·天净沙】春》仅用28个字就描画了14幅春天实景,从而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绚丽多姿的“春景图”。这首曲子不仅写出了春天明媚柔和、充满生机的特点,也写出了人们在为春天欢欣的同时涌起的丝丝伤春的惆怅。
2.句段赏析
(1)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品评: “天机”,指织女星的织布机。这两句是说:看来织女已织成白练,用作织布机梭的弯月已放置在一边,而天上那雪白的长练正高高地垂挂在山岩的石壁上。作者从远处看到瀑布倾流而下,壮伟的景象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使他感到这一奇景是天运神功所造。作者以大胆的想象,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这两句打通天上人间,使作品具有极为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空间。
(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品评: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蒙蒙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作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仿佛看到了眼前的瀑布不只是从天上流到地下,而且还是从远古流向今天。“几千年”三字,一下子打通了历史与现实,使作品又具有极为悠远的时间跨度。
(3)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品评: “白虹饮涧”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入涧底,似乎要吞饮涧水。“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这三句则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形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神形俱现,极为壮观。仔细回味,我们不仅能看到如白练悬空的瀑布,似乎还可以看到似烟似雾飘动的水汽,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白光的溪水,因阳光折射而产生的似隐似现的霞光,似乎还可以听到瀑布轰然奔流的声响,以及溪水的淙淙流淌声。作者给我们的是一幅壮丽奇绝的图画,令人欣赏之余还引起不少遐想。
(4)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品评:这三句用富有特征的事物写出春天景色,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却包含着生机。“暖日”,温暖的阳光照满大地。“和风”,春天的微风吹拂人面。四个字写出和煦的春日风光。“阑干楼阁帘栊”,从字面看似与春景无涉,但是在春天,这些地方都是摇漾着春情的场所。“杨柳秋千院中”,杨柳含烟,仕女们荡起秋千。荡秋千是当时春日节令的活动,洋溢着春天的快乐与生气。这三句景物描写虽然没有渲染,只是淡淡地写来,但无尽的春意却流溢于字里行间。
3.探究拓展
(1)《重观瀑布》写瀑布由远而近,比喻奇妙,夸张惊人。《春》写春色浓美,春意盎然,写得动静有致,惟妙惟肖。请就作品具体词句作深入赏析。
剖析:①写瀑布由远而近,远观“石壁高垂雪练寒”,近处“露华凉,人怯衣单”,感觉凉意。比喻奇妙,用“雪练”比喻瀑布的颜色形状;用“白虹”比喻瀑布飞驰而下、栽入涧底的动态;用“玉龙”比喻瀑布泻下时随山势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用“晴雪”比喻瀑布撞击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的情况。夸张惊人,说“几千年晒未干”。
②写春色,前三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燕子飞舞,黄莺鸣叫,片片落花随水漂流。
(2)比较《重观瀑布》与李白《望庐山瀑布》表现手法的异同。
剖析:同:都由远及近写;都运用了夸张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与“几千年晒未干”;想象奇特,前者联想到织女,后者联想到银河。
异:《重观瀑布》运用了比喻,并且接二连三,比喻和描述打破了语言常规,而《望庐山瀑布》则不这样。
(3)白朴有一首《【越调·天净沙】秋》的小令,“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在白朴之后不久的马致远,也有一首《【天净沙】秋思》,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其实马致远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象之前,白朴的这首《【天净沙】秋》就有类似意象了。说得更远一点,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斜阳下,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句似乎已开此类意象之先河。
请结合上面的词曲,或其他诗词曲,具体谈谈你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看法。
剖析:这种文学现象是文学创作中的因袭与创新的关系。比如以上几首词曲。
在内容上,马致远继承了白朴与秦观二曲的意象,但又有创新,如“枯藤”与“老树昏鸦”并写,比白曲“轻烟”与“老树寒鸦”并写,意境更鲜明,氛围更凄凉;马曲“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象与“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形成对比,更增添了旅人的思乡之情,而秦词“流水绕孤村”与白曲“孤村落日残霞”句只写了“孤树”的凄凉。马曲中的“昏鸦”有巢可觅,“人家”有地可居,正反衬出“断肠人在天涯”,无家可归的凄凉,前后浑然一体,而白曲仅以“百草红叶黄花”作结,意境远不如马曲。
形式上,秦词是完整的句子,而白曲和马曲则是连用几个并列的词组,马曲前三句,每句三个并列词组中,前两个为后一个活动的背景、居住的环境、行动的场所,有主宾之分;而白曲前三句,每句三个并列词组的排列是不规则的。马曲把这种写法推向了极致。
一、基础训练
1.选出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
A.重观(chónɡ)  梭子(suō)   悬涯(xuán)
B.山涧(jiàn) 海滩(tān) 阑干(lán)
C.莺啼(tí) 帘栊(lǒnɡ) 胆怯(qiè)
D.回溯(sù) 逃逸(yì) 迄今(qì)
解析: “栊”应读lónɡ。
答案:C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组(  )
A.啼莺 譬如 震撼 遗憾
B.饮涧 阑干 楼阁 帘栊
C.瀑布 石壁 雪炼 霄汉
D.沽酒 犄角 畸形 怙恶不悛
解析:C项,雪炼—雪练。
答案:C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 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这一首曲子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比喻,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比喻手法的运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雪练寒”,“雪练”指瀑布雪白如长长的白绢;“寒”,是说处在寒冷的季节里。
B.作者描写地上瀑布,却从“天机”落笔,打通天上人间,给读者提供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的空间。
C.最后三句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声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
D.这首元曲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夸张的成功运用。
解析:(2)A项“寒”,是说瀑布之高,似从天而降,令人似觉生寒意;C项“绘声绘色”应为“绘形绘色”;D项,主要得力于比喻的成功运用。
答案:(1)这首散曲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原因之一是比喻艺术极为高超。“雪练”“冰丝”“带雨”“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雪”是明喻。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颜色。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由于多种比喻效果的产生,虽然曲中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观韵味却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2)B

您(共22张PPT)
第20课 关汉卿散曲二首
聆听元散曲
【双调】 碧玉箫
关汉卿
膝上琴横,哀愁动离情,指下风生。潇洒弄清声,锁窗前月色明,雕阑外夜气清。指法轻,助起骚人兴。听,正漏断人初静。
赏析:此曲表现出弹琴人丰富、深沉的感情世界,外在景物的清朗、寂谧,暗示着他感情世界的真挚与美好,和曲内容的离愁别绪又使得琴师本人及整个外在世界又点染上些许哀愁,而这一切,令读者同琴师一起进入一个景、情、人与音乐交融在一起的神游世界,散曲读罢,音犹在耳。
目标学法
1.体会浅显明白、平实直率、纯厚质朴、充满生气的语言风格。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初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的主旨,尤其是重点体会《双调·沉醉东风》中作者所表现出的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3.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借物咏人、比喻等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技巧。尤其是重点掌握《【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中作者是如何借物来写人的。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咫尺(zhǐ)  霎时(shà)  痛煞(shà)  蹁跹(xiān)
绮窗(qǐ)  雕栊(lónɡ)  苔痕(hén)  砌(qì)
奇擎(qínɡ)
2.字形辨析
3.常识整合
(1)作者连线
关汉卿(约1225-约1300),号已斋
叟,元代著名戏曲家,大都(今北京)人,
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关汉卿是我国
戏曲史上最早、最伟大的作家,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把他列为元代作家第一人,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现存作品18种,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望江亭》等。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背景链接
《双调·沉醉东风》
这首小令是关汉卿写爱情的一首名作,描写女子在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整个曲子真切、恰如其分地描写了主人公在话别饯行之际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深挚真切,哀婉动人,刻画出了一个情感极为深挚凄婉,但毫不低沉感伤的痴情主人公形象,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感。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关汉卿作为著名的杂剧作家,与著名杂剧女演员朱帘秀交往较多,关系密切,友谊深厚。朱帘秀作为独步当时的著名演员,嫁给了一道士,由于名花有主,形格势禁,关汉卿对她的境遇虽备表关怀,但又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情,只好托物言志,写成此曲以赠朱帘秀。
课文解读
1.主旨感悟
《双调·沉醉东风》描写女子在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缠绵悱恻,真挚感人,生动细腻地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依依不舍的痴情女子形象,但主人公在伤离惜别中并没有一味地悲伤愁闷,而是充满自信与激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之美感。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以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对“珠帘”的多方位描写和咏唱,赞美了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高超技艺和高贵品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民间艺人真挚的关爱之情。
2.句段赏析
(1)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品评: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心痛得好像月缺花飞。起笔便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从时空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
(2)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品评:紧承前两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极其本色地表达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态,写出了告别时的声态和心态。声态是“多多保重”的叮咛,心态是“舍不得”的极度悲哀。
(3)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
品评:借帘内朦胧的人影,写一个女演员在后台化妆打扮,不轻易出场的情景。“取次展”,表面是许人轻易卷帘,实际是写一个优秀演员为尊重自己的艺术,在出场之前要蓄势待发,不轻易露面。
(4)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品评:愁的是淋湿曲折的长廊的萧萧暮雨,恨的是穿过弯曲的栏杆的剪剪西风,爱的是照过宫门的娟娟夜月。这三句借帘外自然景色的变化表现帘中人思想感情的起伏,同时表现出作者对帘中人孤苦处境的关怀。借物写人,语意双关。
(5)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
品评:像凌波殿前被碧玉玲珑的珠帘遮掩的湘妃一样,没福气的人不能见其真容,表示不能再见帘中人的苦闷。湘妃,湘水的女神娥皇、女英,相传她俩是尧女舜妻。舜南巡死于苍梧,她俩在湘水边痛哭,泪滴竹上成斑痕,后人称为湘妃竹,用竹做的帘子,称为湘帘。
3.探究拓展
(1)《双调·沉醉东风》是言情之作,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何特色?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剖析:内容上较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除了抒发缠绵的离情外,还写了送者的临别赠言:好好去吧,愿君前程万里。更见送别者的款款深情。从表现手法来看,一般送别诗力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以展现分别时无尽的伤感,而此曲写的是“有声”的送别,且令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话语被处理成一断一续,“保重将息”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之间夹一句“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的叙述,这短短数字的嘱咐却被几番哽咽之声打断,吐得多么艰难。
(2)《赠朱帘秀》用了哪些双关语?试一一找出并指出其双关语义。
剖析:①“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双关语义:不容许那轻薄子弟侵扰帘秀。
②“没福怎能够见”双关语义:没法再见到你了。
③“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双关语义:希望帘秀的丈夫能对她好,将她擎在手里,保护她,爱怜她。
(3)指出下列曲辞中叠声词的意义及其所表达的语气。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剖析:煞煞:极,很。表达痛的程度深。
萧萧:形容刮风下雨。表达了对雨的不满。
剪剪:形容秋风。表达了对秋风的埋怨。
娟娟:美丽。表达了喜爱之情。
(4)《【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此曲分明是赞朱帘秀,为何作者不直道其名?
剖析:不直道其名的原因有二:
首先是为赞美朱帘秀提供更自由开阔的艺术创作空间;其次是名花有主,形格势禁,关汉卿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情,只好托物喻人,语意双关,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曲折寄意。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霎时  飒爽  痛煞煞  歃血为盟
B.饯行  蹁跹  信笺   间不容发
C.绮窗  稽首  启发   企足而待
D.掩映  应承  颖悟   心心相印
解析:A项,shà/sà/shà/shà;B项,jiàn/xiān/jiān/ jiān;C项,都读qǐ;D项,yìnɡ/yìnɡ/yǐnɡ/yìn。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咫尺 转载 措落 深闺
B.闲人 翡翠 浓阴 琉璃
C.王候 堆砌 前程 悬挂
D.摇曳 将息 通霄 沉醉
解析:A项,措—错;C项,候—侯;D项,霄—宵。
答案:B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1)开头两句“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写送别。
(2)第四句“眼阁着别离泪”中的“阁(搁)”字描写了__________的神态。
(3)第六句“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中的“人”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4)这首曲子所描写的送别场景与柳永的《雨霖铃》不同之处主要在于__________。
答案:(1)空间 时间 (2)送行女子眼眶里勉强噙住眼泪(3)送者 行者 (4)有送别的话语(“保重将息”“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均为临别赠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