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雷 雨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慰藉(jí) 谛听(dì) 仆人(pú) 汗涔涔(cén)
B. 昧心(mèi) 呆板(dāi) 逮捕(dǎi) 给养(jǐ)
C. 臭名(chòu) 服帖(tiē) 处置(chǔ) 连累(lěi)
D. 佣人(yōng) 弥补(mí) 伺候(sì) 忏悔(chàn)
解析 A项,“藉”应读“jiè”。B项,“逮”应读“dài”。D项,“伺”应读“cì”。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惊谔 皱纹 贤惠 无赖
B.见地 半响 交涉 戳穿
C.耽搁 卑鄙 敲诈 圆满
D.孽根 诅咒 压榨 烦燥
解析 A项,“惊谔”应为“惊愕”。 B项,“半响”应为“半晌”。D项,“烦燥”应为“烦躁”。
答案 C
3.依据句意,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1)三十年的________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2)命,不公平的命________我来的!
(3)你这么只凭________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4)如果你觉得心里有________,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A.工夫 指使 义气 委曲
B.功夫 支使 意气 委屈
C.功夫 支使 义气 委曲
D.工夫 指使 意气 委屈
解析 功夫:是指本领、造诣;工夫:时间(指占用的时间)。指使:出主意去叫别人做某事;支使:命令人做事。意气:意志及气概;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受;委曲:事情的底细或原委。
答案 D
4.下面破折号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你——你贵姓?
②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③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④哦,你,你,你是——
⑤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⑥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⑦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⑧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A.①④/②⑧/③⑥/⑤⑦ B.①⑤⑧/②⑥/③/④⑦
C.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D.①④⑥/②⑧/③/⑤⑦
解析 ①④⑥为声音延长,②⑧为话语停顿,③为语意转折,⑤⑦为解释说明。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B.对这部戏剧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2012年9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7周年。在这一天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发出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呼吁。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解析 B项,“反而”表示目的和结果相反,在这里使用不当。C项,“2012年9月2日是……67周年”主宾搭配不当。D项,两面对一面,“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搭配。
答案 A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
阅读《雷雨》片段,完成6~9题。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①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②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③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④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⑤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⑥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6.①处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心理?②处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性格?(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处表现了周朴园的恐慌心理;②处表现了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性格。
7.如何理解周朴园“你来干什么”和“谁指使你来的”这两句问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周朴园料定鲁侍萍此次是来者不善,她肯定要有所图,所以才这样发问。②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侍萍此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划策。这表现了周朴园奸诈多疑的性格。
8.“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的到来对我的名誉、地位、家庭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9.有人说“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鲁侍萍一味相信命运的思想局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命运的乖蹇,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曹禺的话剧《家》的片段,完成10~13题。
(舞台渐明,雨渐缓,满院是淅沥的雨声,从屋檐滴到石阶上。黑暗的甬道中慢慢走出鸣凤,周身湿淋淋的,头发散开披在后面,发里有草叶水藻,手里握着残落的莲花。昏昏的红檐灯照着她一副失神凹陷的眼。她路过甬道,推了推觉慧锁上的门。)
鸣凤 (走到觉慧窗前,低低地)三少爷!
觉慧 (以后一直在窗内答应,诧异地)鸣凤,你怎么还没有走?
鸣凤 (平淡里埋着失望的声音)我又来啦。
觉慧 (烦恼地)怎么又来了,你?
鸣凤 (沉痛)我舍不得你。
觉慧 (委婉地)鸣凤,你不要再搅我吧!我有事!
鸣凤 (轻声,哀哀地)我不是来搅你,我就想再看你一眼!
觉慧 (温和而肯定)不!
鸣凤 (凄恻地)就一眼。
觉慧 (恳求地)不,我真是有事啊!鸣凤,你好好地回去吧,走吧!
鸣凤 (含泪)那么我走了。
觉慧 (安慰地)睡吧,不要再来了。
鸣凤 (冤痛)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
10.片段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渲染一种凄惨、悲凉的心情;交代故事情节;暗示鸣凤已经去投湖死过一次了。
11.片段结尾鸣凤的“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你认为这句话的真正含意是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再也不会来找你了,这次是真的要去投湖自杀了,这是永远的诀别。
12.根据片段内容,分析鸣凤的心理。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矛盾,既深爱觉慧,不愿离开;又迫于压力,不能明说,不得不自杀。
13.17岁的丫头鸣凤深爱着觉慧,但被高老太爷(觉慧的祖父)逼迫嫁给老头子冯乐山。她自杀了。有人对鸣凤的选择提出异议,认为鸣凤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爱人的安宁”和“以死来保住自身清白”来表示反抗的方式不好,不应该只是自杀,而是应该珍惜生命。你赞成这样的观点么?请说明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不同意鸣凤的自杀选择。我认为,鸣凤至少可以有以下四种选择:第一,私下逃跑;第二,告诉觉慧,请求他的帮助;第三,看破红尘,剃发出家;第四,和冯乐山同归于尽。和自杀相比,第一种选择即逃跑,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第二种选择获救的可能性相当大,因为热爱自由、信奉平等的觉慧的爱情真诚可信,虽然觉慧可能会遭到高老太爷的责骂甚至断绝供给的惩罚,但和牺牲性命相比代价要小得多;第三种选择也有保全性命的可能;只有第四种选择代价很大,不过至少也让压迫者付出血的代价。其实反抗的道路不只一条,然而鸣凤却选择了代价最大最绝望的一条。同时我认为,每一种反抗都是高尚的,因为生命、自由、尊严、爱情都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事物,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热爱并为之斗争的,因而无论哪一种反抗形式都是高尚的。但是,投湖自杀是最不足取的反抗形式。
四、创新应用
14.仿写下面的句子。 (3分)
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____________________;母子____________________;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15.正确排列下列语句的顺序。 (4分)
①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名作《雷雨》,在话剧舞台上一演再演,屡演不衰。
②用沪剧改编话剧《雷雨》,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它将剧种擅演西装、旗袍戏的特色和传统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沪剧也因此被推向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峰。
③从此,《雷雨》成为沪剧长演不衰的保留剧目,沪剧也与曹禺结下了不解之缘。
④故事围绕周家和鲁家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故事展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④②③
16.[对应考点链接]请分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言。 (4分)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从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1)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美国记者挑衅地暗示中国连钢笔也生产不出来,有讽刺之味;(2)周总理则巧妙暗示对方:这支笔是侵朝美国败于中朝军民的见证物,暗示美国记者不要狂妄。
课件48张PPT。雷 雨 哲思短章
生命之琴
无论如何,你要相信自己是一架琴。
你的价值,决定于你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你自己,创造你自己。你的旋律,可以由你自己的手把握;你的基调,可以由你自己的心制定。你是平平淡淡,抑或是轰轰烈烈,只在于你自己如何去选择;你是停滞沉寂,抑或是奔腾呼啸,只在于你自己怎样去作为。
谁都一样,无法回避失望和难堪;谁都一样,难以穿越时间和空间。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停止展现你自己的理由。
不管天有多高,海有多蓝,路有多远,你的生命之琴,总是可以凭借自身的音阶,去一步步逼近。高山流水,你可以做到;浩然正气,你可以做到;直至不朽的绝唱,你也可以做到。 最可怕的是某种成功后,你停止了创新,而去不断重复自己。不断重复自己,即使再美丽动人,即使曾辉煌一时,也会渐渐失去魅力。
任何时候你都要警醒自己,做一架流淌鲜活清纯响亮的琴,做一架不断为人增添美好的琴。修身名句·忠孝
?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赏读:告诫子女对待父母是真正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化他们,给父母一幢别墅、一笔财富,这都只是物质上的,而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和关爱,老年人本来就很孤独,不是吗?如果只是在礼节方面做得周全,而内心缺乏敬意与爱心,还算不上真正孝敬父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赏读:谁说做儿子的这颗像小草一样稚弱的心, 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 母亲的恩情极大,像春天的阳光之于小草,是怎么也回报不完的。
?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赏读:如果父亲不慈爱,那么儿子便会不孝顺。颜之推这句名言,强调的是在教育子女时,教育感化的巨大作用,要求家长们要以自己美好的品行来影响和感化孩子。
?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赏读:兄弟之间应该和睦,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曹禺(1910-1996),现、当代剧作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1934年,在曹禺24岁的时候,由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发表了曹禺的处女作《雷雨》,此剧一经发表和演出,便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和剧坛,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其辉煌之巨作,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并培养了话剧艺苑几代人。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原野》,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和《王昭君》。
曹禺的作品除《雷雨》、《日出》外,还有《原野》、《蜕变》、《北京人》、《家》、《艳阳天》、《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此外,曹禺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2.写作背景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杰出剧作。此剧写于1933年。剧本所反映的时代,大约是从1894年至1924年这段时间。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在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社会加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地主兼官僚资产阶级代表着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人民革命的浪潮前赴后继,无产阶级日益发展着、壮大着,最终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但是,它毕竟还处在幼年时期,广大的劳动人民依然呻吟在豪绅统治下,暂时处在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之中。这个时代的低气压虽然是郁闷的,但却预示着大雷雨的到来。曹禺以其对时代的敏锐感受,把他的感受结晶为深刻的哲理,由此透露出时代的精神。 3.审美视窗
戏剧舞台上的高峰——曹禺
曹禺的出现,把我们的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值得夸耀的地位。他所攀缘上的艺术之峰的高度,就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戏剧所攀缘上的艺术之峰的高度。在20世纪的中国,曹禺是少有的一位具有世界性与人类性的剧作家,他的最优秀的作品尽管写的是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困境,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性格,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们具有时空的超越性,并不妨碍它们同时表现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思想。中国现代戏剧艺术仍然是以曹禺为标帜的,倘若没有了曹禺,中国现代戏剧将顿失光彩。3.近义辨析
(1)工夫·功夫 工夫:a.时间(指占用的时间);b.空闲时间;c.时候。功夫:指本领、造诣。
例句1: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的第一印象形成是非常短暂的,有人认为是见面的前40秒,有人甚至认为是前两秒,在一眨眼的________,人们就已经对你盖棺论定了。
例句2:企业应在内部管理、产品创新、技能推广这三方面多下________,恶性“价格战”将越来越难以为继。
答案 工夫 功夫(2)意气·义气 意气:a.意志及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a.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b.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例句1:青年歌唱演员牛豹因旅途劳累,嗓子突然沙哑,但在采取紧急治疗后仍________风发地走上舞台为灾区人民放声歌唱。
例句2:“老板待我好,讲________,我也不好意思找他要钱,因此每月800元的工资被拖欠是常有的事。”就这样,陈宇在这家企业干了整整一年,直到公司倒闭,他身无分文地走出工厂的大门。
答案 意气 义气(3)委屈·委曲 委屈:①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②使人受到委屈。委曲:①(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②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例句1:她就是妇联,广大妇女在受到________的时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第一个想起她。
例句2:从这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来看,其中别有________,所以聪明的人也便讳而不言了。
答案 委屈 委曲4.词语解释
①拜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交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谛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沉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汗涔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奄奄一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痛不欲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意味。 ②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③仔细地听。④(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⑤形容汗水不断地流下。⑥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⑦悲痛得不想活下去了,形容悲伤到极点。结构图示主旨归纳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可以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预示着一场大的社会变革即将到来。重点突破
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请分析一下: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其中最本质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暴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 ①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冷酷、虚伪、自私与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之间的矛盾。②母与子之间的矛盾。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
悲剧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阶级对立,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社会的罪恶。 剧本中的舞台说明能起到帮助交代剧情、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作用。具体分析下面舞台说明的作用各是什么?提示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②暗示了侍萍的身份,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表格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提示 ①鲁侍萍听到周朴园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②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他急于用钱把鲁侍萍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再不会发生什么联系,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了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③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连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④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潜台词
解读:潜台词,戏剧术语,存在于一切台词之中。当人物采取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时,台词与潜台词是一致的。当人物采取曲折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时,话就有了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潜台词和语言行动紧密相关,是为影响对手而存在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在行动领域中称为贯串行动的东西,在语言领域中称为潜台词。”考点链接指津:(1)不看人物话有没有说,而看人物心里有没有想。有时剧中的人物并没有说什么话,但透过简短的语言,可以探知人物的内心活动。
(2)不看人物话是不是这样说,而看人物心中是不是那样想。有时在某些情形之下当事人对有些事不便说明,这时一句话的潜台词与台词的表面字义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3)不看人物话有没有说到,而想人物心中意有没有说尽。潜台词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不分析其“话外之意”,是难以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作品的人物形象的。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中第16题。1.文本审美
(1)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
曹禺把周、鲁两家前后30多年的恩恩怨怨,集中在一天之内发生,戏剧结构异常紧凑而集中。鲁侍萍应蘩漪之约从济南来到周公馆,发现自己的儿子鲁大海作为罢工工人代表来周公馆与周朴园谈判。她认清了周公馆的主人就是当年抛弃自己的周朴园。多重戏剧冲突由此展开,周萍因鲁大海的所谓“混账”言行而出手打其同胞兄弟,侍萍要面对作为昔日的儿子、今日的周家少爷的周萍,周朴园则面对作为昔日的骨肉、今日的对手的鲁大海。(2)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全文共分两场,第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除此之外,文中还交叉着鲁大海与周萍之间的兄弟冲突,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母子冲突,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忍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初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上场后就转到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随着剧情的进展,周萍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的冲突又搅和到一起,使这一幕的戏剧冲突更丰富更激烈,推动剧情向前发展。(3)个性化的、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课文中,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各自感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周朴园简短的语句、盛气凌人的语言,鲁侍萍和缓的语气、时而冲动的语调,鲁大海直截了当的语言,等等,都与人物各自的身份相吻合。而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后相认的一段,更突出地反映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各自不同的心理。2.写作迁移
【角度一】 三十年来侍萍忍辱负重,带着孩子四处谋生,改嫁、劳作填满了她生活的边边角角。三十年如一日,贫困成为她最忠实的伴侣。面对周朴园开出的支票,侍萍没有接纳,而是满怀悲愤地撕掉。
适用话题:忍耐、自尊、坚强……【示例】 自尊指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心与自信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尊心的人,决不会有自信心。自尊是人之根本,也是国之根本。你是唯一的,你与众不同,你为你自己而活,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当自信心替代了所谓太强的自尊心,精神就得到了解放,感觉会很不一样。
自尊是做人的灵魂。自尊是自信、自强的支撑点。自尊不是骄傲自大,妄自菲薄。只有尊重别人,自尊的砝码才能加重。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
莎士比亚说:“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能够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角度二】 看《雷雨》,除了看到周朴园的罪恶以外,我们是否还应关注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周朴园是怎样成为“周朴园”的?周朴园年轻时曾到德国留学,他不可能不受西方文明思想的影响,他对侍萍说“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说明当年他与侍萍的恋爱不无真情。可是为什么三十年后会从内到外都与昔日判若两人?除了环境的影响甚至压迫外,他自己对自己蜕变应负怎样的责任呢?从他的蜕变中我们应该汲取怎样的教训呢?【示例】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在社会这个熔炉中,只有少数人能经受住环境的考验坚守自己善的本性,努力保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最终他们成为人们敬仰的德高望重的人。大多数的人会对环境作出一些让步,他们会牺牲一些品德来换取或躲避祸患,但这种让步是有条件的,一旦越过底线他们便会拒绝接受,这是社会能向前并平稳发展的关键。但也有一少部分人刚开始的让步还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但在功利的引诱下,底线一点点被突破,原则一点点被放弃,最终他们成了环境的俘虏,虽然也成了位高权重的“成功”人士,但在追逐“成功”的同时丢失了自己,失去了人性,为人们所不齿。《雷雨》对人性的揭示是深刻的,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长久回味。在这方面思考多一点、深一点,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任一点,人生就会少一点缺陷和遗憾,多几分和谐与美满。【漫漫古典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下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宋·元好问《鹧鸪天·薄命妾辞》这首词,几乎句句运用比喻,把“薄命”这样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写得有形有色,化抽象的意识为具体的形象,这是本词用笔的高招。
另外,这首词似有其寄托意义,寓有作者的自我身世之感。从“鸳鸯只影江南岸”看,此词似作于词人南渡之后,时值金朝垂危,国运和词人命运皆如飘萍。作者思国念家,情缘不断,正是词中所说的“海枯石烂古今情”。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对元遗山的这首词,似应当透过其表面形象,深入认识其寄托意义。怀念曹禺(节选)
巴金
家宝逝世后,我给李玉茹、万方发了个电报:“请不要悲痛,家宝并没有去,他永远活在观众和读者的心中!”话很平常,不能表达我的痛苦,我想多说一点,可颤抖的手捏不住小小的笔,许许多多的话和着眼泪咽进了肚里。
躺在病床上,我经常想起家宝。六十几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北平三座门大街十四号南屋,故事是从这里开始。靳以把家宝的一部稿子交给我看,那时家宝还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学生。在南屋客厅旁那间用蓝纸糊壁的阴暗小屋里,我一口气读完了数百页的原稿。一幕人生的大悲剧在我面前展开,我被深深地震动了!就像从前看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一样,剧本抓住了我的灵魂,我为它落了泪。我曾这样描述过我当时的心情:“不错,我流过泪,但是落泪之后我感到一阵舒畅,而且我还感到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身内产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人的事情,我想找个机会不自私地献出我的精力。《雷雨》是这样地感动过我。” 然而,这却是我从靳以手里接过《雷雨》手稿时所未曾料到的。我由衷佩服家宝,他有大的才华,我马上把我的看法告诉靳以,让他分享我的喜悦。《文学季刊》破例一期全文刊载了《雷雨》,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第二年,我旅居日本,在东京看了由中国留学生演出的《雷雨》,那时候,《雷雨》已经轰动,国内也有剧团把它搬上舞台。我连着看了三天戏,我为家宝高兴。1966年夏天,我们参加了亚非作家北京紧急会议。那时“文革”已经爆发。一连两个多月,我和家宝在一起工作,我们去唐山,去武汉,去杭州,最后大会在上海闭幕。送走了外宾,我们的心情并没有轻松,家宝马上要回北京参加运动,我也得回机关学习,我们都不清楚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分手时,两人心里都有很多话,可是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之后不久,我们便都进了“牛棚”。等到我们再见面,已是十二年后了。我失去了萧珊,他失去了方瑞,两个多么善良的人!我住进了医院,不久,家宝也离不开医院了。起初我们还有机会住在同一家医院,每天一起在走廊上散步,在病房里倾谈往事。我说话有气无力,他耳朵更加聋了,我用力大声说,他还是听不明白,结果常常是各说各的。但就是这样,我们仍然了解彼此的心。我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的病情也加重了。我去不了北京,他无法来上海,见面成了奢望,我们只能靠通信互相问好。1993 年,一些热心的朋友想创造条件让我们在杭州会面,我期待着这次聚会,结果因医生不同意,家宝没能成行。这年的中秋之夜,我在杭州和他通了电话,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响亮,中气十足。我说:“我们共有一个月亮。”他说:“我们共吃一个月饼。”这是我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我和家宝都在与疾病斗争。我相信我们还有时间。家宝小我六岁,他会活得比我长久。我太自信了。我心里的一些话,本来都可以讲出来,他不能到杭州,我可以争取去北京,可以和他见一面,和他话别。
消息来得太突然。一屋子严肃的面容,让我透不过气。我无法思索,无法开口,大家说了很多安慰的话,可我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前些天北京来的友人还告诉我,家宝健康有好转,他写了发言稿,准备出席六次文代会的开幕式。仅仅只过了几天!李玉茹在电话里说,家宝走得很安详,是在睡梦中平静地离去的。那么他是真的走了。十多年前家宝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写了这样的话:“我要死在你的前面,让痛苦留给你……”我想,他把痛苦留给了他的朋友,留给了所有爱他的人,带走了他心灵中的宝贝,他真能走得那样安详吗?
1998年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