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5题)
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2.同学们将燃着的蜡烛粘在盘子底部,向盘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再将干而冷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方并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有关实验现象与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初,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 B.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C.实验结束后,玻璃杯内的水面下降 D.蜡烛熄灭后,玻璃杯内气体只有水蒸气
3.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稳定 B.是一种纯净物
C.具有导电性 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4.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C B.NiO C.Ni D.CO2
5.下列CO2的性质与其“可用于灭火”这一用途无关的是
A.不可燃 B.不支持燃烧
C.能溶于水 D.密度大于空气
6.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应把混合气体通过
A.少量的水 B.灼热的氧化铜 C.澄清的石灰水 D.点燃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
8.吸烟有害健康,原因之一是烟气中含有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 B. C.CO D.
9.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C.重要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只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 D.碳单质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1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 B.读取液体体积
C.气体的验满 D.处理废弃药品
11.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下列叙述中,属于“真”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
B.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C.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D.自然界中“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都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氯离子和氯原子性质不同,是因为核内质子数不同
D.氧气和液氧的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1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B表示的物质有毒
C.C表示的物质可以灭火 D.D对应的物质可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14.干冰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 B.无水灭火 C.保存食物 D.舞台“雾气缭绕”
1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干冰易升华——人工降雨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食品防腐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氧气有助燃性——液氧作燃料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题)
16.现有下列物质:①干冰②稀有气体③液体氮气④肥皂水。选择合适物质,用序号填写。
(1)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____;
(2)制造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
(3)制造舞台烟雾效果的是___________;
(4)用于冷冻血液的是___________。
17.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1)图①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内位于第______周期。
(2)②和③分别表示碳元素两种单质的结构。其中表示的物质可以用作电极的是______。(填序号)
(3)图④中古代字画年深日久也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4)图⑤实验中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18.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材质为陶瓷的是 (填标号)。
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坩埚钳
(2)烧制陶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下表,所列出的四种氧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写化学式)
成分 二氧化硅 氧化铝 氧化铁 氧化镁 其它
质量分数/% 69.51 14.15 2.55 1.31 12.48
(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
①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下图,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有关。燃料(以木炭为例)在窑体内燃烧,通过两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体内的CO和瓷器表面粙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古代窑炉(如下图)构造不断变迁。为了提高窑体内CO的体积分数,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哪些? 。(填标号)
A.相对增加燃料用量 B.相对增加空气鼓入
C.增加排气口数量 D.减少排气口数量
19.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从装置A-E中选择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装置序号)。
(3)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填“b”或“c”)端导入。
20.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2)通过 ______(填字母)两个实验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的多少有关。请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3)C装置中,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______。
(4)如D装置所示。
①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的方法是:把加热到红热的木炭由瓶口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其中“缓慢伸入”的原因是 ______;
②要想证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需向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则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5)上述四个实验都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实验题(每题15分,共2题)
21.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的反应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制得的CO2中通常含有少量的HCl和水蒸气,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某同学在学习氮肥时,查阅资料: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
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能快速制取氨气的原因是______;制得的氨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装置D收集。
22.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一个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制取 O2和 CO2可用的同一个发生装置为______。图中 M 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3)一种洗气装置如图 C 所示,为了除去一氧化碳中混入的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4)若用 D 图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
四、计算题(15分)
23.我县石灰石资源丰富,某石灰厂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向盛有3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粉碎后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石灰石样品/g 25 25 10 5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316.2 332.4 m 347.4
(1)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比)
(2)表中m=_____;
(3)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C
6.C
7.A
8.C
9.B
10.B
11.C
12.B
13.A
14.B
15.D
16.(1)④
(2)②
(3)①
(4)③
17.(1)二##2
(2)③
(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4)密度比空气大
18.(1)C
(2)SiO2
(3)
(4)AD
19.(1)锥形瓶
(2)BC
(3)c
20.(1)坩埚钳
(2) AB
(3)增大铁丝受热面积
(4) 防止过多的氧气逸出装置 浑浊
(5)放出
21.(1)长颈漏斗
(2)
(3) BFEC
(4)
(5)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 不能
22.(1)
(2) B 长颈漏斗
(3)b
(4)把导管 b 伸入到集气瓶底部
23.(1)10:3:12
(2)342.4
(3)解:由表格可知,第一次中碳酸钙全部反应,此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第一次加入25 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0g
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