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许昌市五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6 13:5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许昌市五校联考高二第四次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可以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
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
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
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仪式。
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
2.下列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支持封禅泰山理论,虽然他并没有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但要封禅只能到泰山的传统,让不可一世的帝王只能低头妥协。
B.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就要进行封禅。
C.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
D.儒家因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而泰山五岳独尊的地位则因秦皇汉武对封禅理论的实践才真正确立了下来。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
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
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具体表现。
D.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一座山来代表,那么构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就是那个代言人,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那个代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允正具以奏,即遣内侍辇钱赎还,缙绅咸赋诗颂美。
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迁西上阁门副使。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命允正提总之。尝请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印纸作囚簿,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岁满较其殿最。诏从其请。逾年,开封府上言:“京师浩穰,禁系尤众,御史府考较之际,胥吏奔命,有妨推鞫,况无欺隐,不烦推校。”卒罢之。允正又提点左右藏,屡乘传北面,经度边要。五年,为卫州修河部署。会建清远军积石寨,命诣瀚海部分其役。还,拜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俄代张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阁门使,历知镇、莫二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扰边,车驾驻大名,允正与高琼率太原军出土门路来会,召见便殿。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遣屯邢州,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俄以兵会大名,复还并代。
五年,合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一界,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驿召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道。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会张崇贵卒,赵德明颇逾轶,亟诏徙允正为鄜延部署,内侍密诏存谕。礼成,领河州团练使。允正颇知书,性严毅,疏财,喜自修饬。素病佝偻,以是罕在要近,累典边任,多杀戮。是秋,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宋史·李允正传》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三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宗颇记忆其旧故 ???????故:旧日交情
B.时女弟适许王 ???????????适:出嫁
C.即遣内侍辇钱赎还 ???????辇:人力车
D.条其罪犯???? 条: 分条记录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允正“严毅”的一组是(????? ) (3分)
①屡得升殿奏事???????? ?②尝请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
③以居第质于宋偓 ???????④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
⑤以疾难于扈从 ?????????⑥累典边任,多杀戮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允正的父亲为朝廷守边二十多年,是有功的,因此李允正能够以恩荫补为供奉官。
B.朝廷一直采纳李允正的建议,对在押犯人实行盖印纸张簿籍,这样有利于监狱管理。
C.李允正严厉果敢,不爱财,重修养,因为他患有佝偻病,仪表不雅,因此很少在朝廷。
D.李允正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先后多次调任边防,为巩固边关,难免经常涉足杀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后主因思念深苦而写此作。
8.上阕“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两句意蕴丰富,传情婉转,请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从杜牧的“恨如春草多”(《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化用而来,请比较简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庄子《逍遥游》)
(2)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 师
凌 鼎 年
在娄城餐饮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饭店开张的,你不请市里的头儿脑儿可以,不请场面上露脸的那些款爷富婆可以,但假如你不请戚梦萧光临,不请他说几句好听的,那我敢打赌,你这饭店的生意必好不到哪儿去。
为何?难道说这戚梦萧比市长还市长,比书记还书记?
嗨,你还真的说对了一半,戚梦萧在餐饮界的知名度牛着呢,外号“美食家”。据说其祖父是清朝皇宫里的御厨,其父亲曾是上海国际饭店特聘掌厨,他本人呢,虽不是啥名厨,却整理出版过一本《娄城历代名菜谱》,还被《美食家》杂志特聘为刊物顾问。连省电视台摄像人员也专程到娄城为他拍摄《娄城美食家》的专题片。
由于他有如此知名度,娄城的那些老饕们自然十分注意他的动向,如果他不肯捧场的饭店,他们自然也就极少光临。如果戚梦萧在哪个饭桌上哪个场合说了某某厨师或某某菜味道不错,那必有不少人会慕名去尝一尝。影响最大的一招是戚梦萧闲来无事时还会写篇把千字文,或介绍一道传统名菜,或介绍一道特色名点,文中间或还会批评、表扬一两家饭店或起色了或滑坡了。这就使得戚梦萧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娄城的餐饮界。因此,宾馆、饭店、酒家的老板谁不巴结他,只要他一到,“戚老,戚老”“老法师”“美食家”之称呼就不绝于耳,必上最好的菜,最靓的汤,让他品评,请他指点,唯恐怠慢了他,得罪了他。
却偏偏有不识相、不领行情的。这不,刚开张的大学士街的王记药膳菜馆,竟没有请戚梦萧。
据知内情人透露,开张前有人提议不请谁都可以,戚梦萧是非请不可的,谁知菜馆的总经理王一脉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似乎对戚梦萧不屑一顾。
王记药膳菜馆的反常举动引起了媒体的好奇,他们很想知道菜馆吸引顾客的绝招何在,就去采访了王一脉。
王一脉告知记者:四百多年前李时珍来娄城拜访其先祖王世贞时,请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序,这本《本草纲目》在王世贞处一放就放了十年,直到1590年王世贞临死前才看完了全书,写出了序言。其中有一个细节外人不知,王世贞请人抄录了其中的药膳部分,共有400多个食疗医方呢,这个食疗医方成了他们王家的传家宝。现在传到了他手里,他正是根据这些食疗医方才开这爿药膳菜馆的-----哇,来头还不小呢,老记者们一个个顿时来了兴趣,要请王总经理详谈一下有关药膳的知识。
谁知这一问问到了王一脉的脉上,他侃侃而谈起来,什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什么“肺宜辛,心宜甘,脾宜苦,肝宜酸,肾宜咸”;什么“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一套一套的,听得见多识广的老记者们也一愣一愣的。王一脉趁热打铁,邀请老记者们吃一顿便饭,尝一尝他的手艺,免得被人说“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老记者们已被他说得口水都要滴出来了,都说:“你不请我们吃,我们也不走了。”
王一脉叫手下端来了玉米须炖龟、姜汁拌海螺、泥鳅钻豆腐、百合鲤鱼、天冬炖鸡、陈皮扒鸭掌、杜仲腰花、荸荠狮子头、枸杞汁熏麻雀,素菜类有琥珀莲子、冬菇萝卜球、口蘑椒油小白菜、酿煎青椒、韭菜炒胡桃、葵花豆腐,还有竹荪芙蓉汤与茯苓烙饼小点心,最后上了芡实粉粥与山药粥各一盆。
吃得老记者们一个个都说:“味道好极了!”
王一脉在边上介绍如何选料、用料、配料,如何掌握刀法、器具、火候,如何做到形、色、香、味俱全,还一口气说了要“不偏不倚,不过不离,不韧不糜,不老不嫩,不坚不滑,不燥不寒,不涩不腻,不咸不淡,不艳不暗,不大不小”,听得老记者们个个目瞪口呆,其中一个专跑饮食线的老记者由衷地说道:“你王总才是真正的美食家,今天我们算是开了眼界,享了口福,饱了耳福。”
第二天,市报上一篇《访药膳大师王一脉》的专访登了将近半版,还配发了照片。
电视台则播放了一则《别具一格的药膳菜》;电台则播了《真正的美食家王一脉访谈录》;网站则把陈皮野兔肉、田七鸡杂炖鲫鱼、东坡童子甲鱼、绿豆汤西瓜盅、蟹黄鱼翅、当归构杞鸡、壮阳乌龟汤等多盆菜的照片放到了网上。
这股宣传势头使得王记药膳菜馆一时名声大噪,食客盈门。
戚梦萧原本以为王记药膳菜馆早晚会请他的,但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他有点儿坐不住了。他是个吃遍娄城皆上宾的美食家,现在如此美食品尝不到,他浑身难受。从另一方面讲,他也实在想去实地看一看、品一品,到底是名大于实呢,还是实大于名,可他又实在不好意思自己跑上门去吃。总算有人看出了道道,请了戚梦萧去品尝药膳菜。
戚梦萧去之前,特地翻了唐代孟洗的《食疗本草》、南唐陈士良的《食性本草》、明代汪颖的《食物本草》等,以防到时出洋相。
无论怎么说,戚梦萧乃老吃客了,嘴早吃得极刁极刁,但当他品尝了百花色肚、香酥飞龙、柳蒸羊羔、蝴蝶海参、卤猴头菌、燕窝人参羹等药膳菜后,一语不发。席散后,他突然大喊道:“你们把老板叫出来!”
请客者蓦然一惊,怕戚梦萧说出些不得体的话来,忙说:“戚老,你今天喝多了,走吧,走吧。”
哪能想到戚梦萧坚持不肯走,非要见王一脉不可。
王一脉见是戚梦萧,忙说:“失敬失敬!”
戚梦萧也不客套,直截了当地说:“虚头话不说了,拿笔墨来!”
笔墨拿上来后,戚梦萧略一凝神,提笔写下了“良厨犹如良医,诚药膳大师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这篇小说一开始就写戚梦萧的权威地位,是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为下文写其受到王一脉的冷遇做铺垫。
B.王一脉的菜馆开张不请戚梦萧其实是一种经营策略,是为了引起媒体的好奇,以达到让媒体为他做义务宣传的目的。
C.小说结尾通过神情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戚梦萧内心的触动,十分生动含蓄地点出了王一脉的精明。
D.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写了两位餐饮界人士之间的矛盾斗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读来耐人寻味。
E.小说在构筑故事情节的同时,融入了很多的餐饮术语,主要是想使读者在阅读中既欣赏故事,又获取知识。
(2) 小说多次详尽地介绍药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 请简要概括王一脉的形象特点。(6分)
(4)你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戚梦萧还是王一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语言表达(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反腐败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而不仅是打一两只“老虎”,拍一堆“苍蝇”。制度上出了梗阻,一时的成果再显著,也无济于事。
B.近日,有专家提出用提高房价让买不起房者自动离京的方法来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网民认为,这种做法无异于剜肉补疮,简直荒唐至极。
C.近日俄罗斯索契城洋溢着节日般的气氛,城市里的大屏幕反复播放着冬奥会宣传片,人们载歌载舞,额手称庆,期待着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开幕。
D.全国假日办做出了今年除夕不放假的决定,这引发了多数网民不满,除夕当天网民查询假日办是否上班的电话络绎不绝。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以往春运中,存在一些旅客担心买不到火车票而见票就买,等到临出行前才办理退、改签多余车票,为此,铁路部门今年出台了新的退票及改签规定。
B. 城市民谣歌手郝云,以一曲饱含京味儿的民谣歌曲《群发的我不回》,调侃了华而不实的群发短信祝福行为,引起亿万观众共鸣,成为春晚中最受广大网友热捧的歌曲。
C. 肿瘤专家认为吸烟或吸二手烟是引起肺癌的第一大诱因,而中国青少年吸烟率正在逐年上升,因此,教育部新近颁布的校园禁烟令受到了社会的肯定。
D. 从大年初一到初三,新浪网进行的央视春晚整体印象调查活动已吸引超过10万网民参与,在参与调查的网民中,认为春晚差强人意的占49.1%。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②①④⑤③⑥  B.⑥③⑤①④②
C.②①⑤③④⑥?   D.⑥④②③①⑤?
15.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每条不超过8个字。(6分,每点2分)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 。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 。
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 。
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PK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16.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注意押韵。(5分)
过去的怎会重来/哪怕有一千个感慨
只是在心底的那片花园/还生长着彼时花开
一席童年已九霄云外/那些个顽皮和异想天开
那些个幼稚和天真无猜/留下了无名的小坏和小小的可爱
一席青年已青春不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席壮年已潇洒难待/那些个沉稳和坚定豪迈
那些个厚重和心窍全开/留下了优雅的风骨和壮士的情怀
彼时花开彼时花开/尽管时光不再岁月不再
在心底的那片秘密花园/花香如故温情常在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家风”又称“门风”,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马年新春伊始,央视一套在晚间的《新闻联播》栏目里,推出了一个特别的专题:“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
面对记者采访,人们的回答各不相同:
老人孩子们纷纷回答:不怕吃亏;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成都火锅店顾客:“我们家有一个传统,这一碗饭,吃着只要剩一粒米,不行,这是不可以的。”
“富二代”创业青年:“不啃老,不坑爹。”
作家莫言:“我们家的家风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说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
可见,关于家风的诠释和理解,大家说法不一,每个家庭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对此,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评论说:“‘家风是什么’这个节目海采了很多年轻人,他们讲,爸爸说不能坑人、不能骗人,宁愿自己吃一点亏,说明传统文化的根还在百姓心里。关键是怎么把传统文化在人们血液里的正能量发挥出来,由家庭带到社会,由社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东西再回到家庭。”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关于“家风”,你有什么看法和感受?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许昌市五校联考高二第四次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表述不对,文中说“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是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都不知“封禅之礼”。
2.B【解析】“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就要进行封禅” ,“历代帝王”不对,属于以偏概全。
3.A【解析】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而非“创立者”。
4. C(C项辇:用人拉的车,名词。但在这里用作动词,用车拉。《阿房宫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A项“故”易误解为“缘由”;B项“适”易误作“到”;女子出嫁,《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D项“条”易误作“分条”;)
5. A(①陈述李允正多次上殿奏事;⑤说他因病不能随从皇帝;排除BCD。③表明疏财;②④⑥表明其严毅。)
6. B(B项错,文中说“开封府上言……卒罢之。”A项见第一段内容;C项是对最后一段的理解;D项整合了全文信息,要一一落实。)
7.(1)你父亲守边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处宅第,你为什么抵押给他人呢?。(注意“第、何以、质”的翻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2)(李允正)所率领的部下有几百个广锐骑兵,都训练有素,皇帝命令李允正带(他们)来,赏赐(他们)缗钱。(注意“广锐骑士数百”“素”“引以入”的翻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李允正字修己,以恩荫补为供奉官。太平兴国年间,掌管左藏库,多次得以上殿奏事,太宗多记起他们的旧交。雍熙年间,李允正和张平同时掌管三班,不久任为阁门祗候。四年,升为阁门通事舍人。当时他的妹妹嫁给许王,把居住的宅第抵押给宋偓,太宗问他说:“你父亲守边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处宅第,你为什么抵押给他人呢?”李允正把情况全部上奏,太宗就派宦官用车拉钱赎回宅第还给他,士大夫都赋诗赞美李允正。
淳化年间,朝廷命令讨伐戎州、泸州叛乱的蛮人。李允正升为西上阁门副使。太宗担心京城监狱的囚犯拖延不决,任命李允正统管此事。李允正曾经请求下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用盖印的纸张作囚犯的簿籍,写上关押的月日,分条记录囚犯的罪行,满一年后比较政绩的优劣。下诏听从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开封府上言:“京城人口众多,拘禁在押的人尤其多,御史府考查政绩的时候,小吏奔走听命,影响审讯囚犯,况且如果没有欺骗隐瞒,就不必烦劳考校。”最终停止这种做法。李允正又任提点左右藏,多次乘坐驿车到北方,视察管理边防要事。五年,任为卫州修河部署。正值建清远军积石寨,任命他到瀚海部署这项工程。回来,升为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不久代替张永德知州事,调任代州知州。
咸平初年,李允正出使西蜀询访民事,回来,提升官阶任东上阁门使,历任镇州、莫州二州知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侵扰边境,皇帝驻宿在大名,李允正与高琼率领太原军从土门路来会合,皇帝在便殿召见。李允正所率领的部下有几百个广锐骑兵,都训练有素,皇帝命令李允正带来,赏赐缗钱。派遣他们驻守邢州,与石保吉驱逐辽人,辽军逃走。不久带兵到大名会合,又回并代。
五年,合并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同一地区,任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通过驿传召李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当天就要上路。大中祥符三年,李允正多次上表请求回朝。到京师,皇帝将祭祀汾阴,他因为生病不能随行,任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病。恰值张崇贵去世,赵德明超越职权,急忙下诏调任李允正为鄜延部署,宦官秘密传诏书存问慰谕。礼仪完成,任河州团练使。李允正很有知识,性情严厉果敢,不爱钱财,喜欢修养品德。素来患佝偻病,因此很少在朝廷,多次执掌边防重任,杀人很多。当年秋天,调任永兴军知军,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8.①比喻,“落梅如雪乱”,意蕴丰富,首先写出了落梅之纷繁杂乱;其次写出落梅色白如雪,色调愁惨,画面冷寂,,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2分)②“乱”字语意双关。以目前梅(雪)落之纷繁杂乱暗指当下心绪之烦乱如麻; “拂了一身还满”,亦以双关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词人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情思,将离人柔肠寸断的悲痛既形象又含蓄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动容又启人遐思。(3分)
9.①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一个静态的比喻,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的形象,写出了“恨”之多之浓郁;(2分)②李煜将这个比喻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用“更行”、“更远”、“还生”三个简短的词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喻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别有新意。(2分)③李煜的化用有虚实相生的境界,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间,词人离情之深,无可言状。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2分)
10.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鼎铛玉石 弃之逦迤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1.(25分)(1)(5分)A(3分)、B(2分)、E(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C项说“十分生动含蓄地点出了王一脉的精明”,说法不妥,写戚梦萧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塑造这个人物的特点秉持公心,公正鉴别。即使是含蓄衬托王一脉,也并非要表现他的精明,而是要表现他的药膳水平之高。D项说“这篇小说以对比的手法写了两位餐饮界人士之间的矛盾斗争”,表述不妥,文中塑造人物用了对比手法,但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在表现两位餐饮界人士的矛盾斗争,这不是小说要表现的主旨。
(2)(6分)①突出了“药”膳的特点;②如此丰富的药膳,正体现了“王记药膳菜馆”与众不同的特色,③从侧面表现王一脉的药膳水平之高,为结尾戚梦萧对评价他“药膳大师”做铺垫;④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3)(6分)①有家学渊源,药膳知识十分丰富;②为人精明,善于经营;③厨艺高超,十分自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王一脉。理由:①小说的题目是“大师”,在文中指的就是王一脉,名副其实的“药膳大师”;②文章写美食家戚梦萧是为了衬托王一脉,以突出王一脉药膳水平之高;③从情节上来看,小说的主体情节是围绕王一脉展开的;④王一脉经营菜馆不阿谀奉承权威,以自身本事立足,体现了小说的主旨。?
观点二: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戚梦萧。理由:①戚梦萧是小说中作者着墨较多的人物,题目“大师”即指戚梦萧这个真正的“品鉴大师”;②文章写王一脉的药膳水平,是为了衬托戚梦萧,突出戚梦萧的鉴别能力;③戚梦萧虽是餐饮界权威,但秉正判别,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体现了小说的主旨。?
(观点2分;理由充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这类探究题一般要从小说的形象、故事情节、主题表达的分析入手。分析写了人物什么特点,这个人物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对表现主题有什么意义等。
12.B“剜肉补疮”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剜:用刀挖取。疮:外伤。出自于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A“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C 意思理解错。将手放在额头上,表示庆幸。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对象使用错误。)
13.D(A 成分残缺,应在“车票”后补上“现象”一词; B 暗中更换主语;C “引起”与“诱因”重复。)
14.B
15.(每条2分,每条超过8个字的,各扣1分)
语音发送便捷(语音的快捷性)
用户真实私密有用(用户的真实性)
功能更实用(功能的实用性)
16.参考示例:那些个斗胆和举目天外,那些个狂想和热情澎湃,留下了甜蜜的忧伤和无悔的豪迈。 (句式2分;押韵1分;内容2分,写出青年的特点。)
17.写作提示: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