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2023.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齐桓公规定:“有三幼者无妇征,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越王勾践下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气。”该时期这些政策的推行主要服务于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富国强兵的需要
C.社会秩序的重建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战国时期以来,女娲传说和伏羲传说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从西汉开始,他们或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母题成为常见于文人诗赋、砖石和绢画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B.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C.区域间经济往来频繁 D.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说
3.北宋政府特别重视对前代图书的校勘,皇帝经常亲自遴选“专经之士”校正经疏。如张载曾被授为崇文院校书,在汴京做过馆图书编校工作;程颐曾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此举旨在
A.巩固儒学主流地位 B.确立崇文抑武方针
C.推动教育文化普及 D.促进印刷业的发展
4.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水陆路程》等,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B.对外贸易日益发达
C.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 D.地理学知识的进步
5.表1为1860年前后中国对外称词衍变表。这一变化缘于
表1
1860年前 1860年后
红毛,红毛番,西夷,洋夷,西洋夷 西洋人,西国人,欧人,西人,洋妇
西夷,各夷,诸番,杂番,外夷 泰西,西洋,西方,外洋,外国,外 域,欧美各国,西洋国,泰西诸邦
英夷,法夷,米夷 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
夷船,夷舶,夷炮 洋船,洋舶,洋炮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传统夷夏观念的淡化
C.中西交往的扩大 D.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6.1898年7月,吏部尚书孙家鼐上奏光绪帝,请求“降谕旨亟令删除……康有为书中凡有关孔子改制称王字样”。对此康有为自辩称,“即如《孔子改制考》一书,臣别有苦心,诸臣多有未能达此意者”。由此可知,维新变法
A.面临重重阻力 B.注重变法策略
C.缺乏社会基础 D.意在思想启蒙
7.图1为1934年一位红军家属给前方战士书信的节选。该书信能够佐证当时
A.民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 B.反“围剿”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C.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就 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8.1958年,中国开始援助非洲中小型工业项目、农场建设以及粮食供应,截至1966年中国援非金额累计已达4.23亿美元。在2000—2011年间,中国对非洲的51个国家援建了1673个项目,总额约750亿美元,援建范围很广,涉及卫生、教育等。这表明我国致力于
A.维护非洲各国粮食安全 B.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C.保障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D.践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9.表2为1984—2018年山东农村居民消费部分项目占比变化表。这反映出
表2
(单位:%)
时间 食品 衣着 教育文化娱乐 交通和通讯 医疗保健
1984 51.95 12.01 3.69 1.74 1.88
1992 54.54 9.52 7.34 2.10 3.95
2000 44.16 6.64 11.74 5.74 6.70
2012 34.26 6.71 7.39 13.84 9.38
2018 28.06 5.52 11.23 16.62 1.69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D.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0.图2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幅地图,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A.文明起源与农业的关系 B.世界区域文明的联系
C.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D.食物物种的交流传播
11.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借助印刷品唤起人们对古代不列颠历史、地理、风俗的兴趣。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列颠描述》、《不列颠尼亚志》、《大不列颠史》等大量编年史和地方志,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等以历史事件为素材的诗歌、散文、戏剧也深受民众欢迎。这一现象
A.反映了英国人民强化王权的愿望 B.体现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
C.适应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需要 D.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12.1791年,法国女作家奥普兰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提出“女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1793年,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封闭、解散各种妇女团体,禁止妇女参加公众活动,把妇女参加政治活动当作叛逆罪来处理。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A.封建思想受到猛烈冲击 B.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C.女权观念得到广泛认同 D.资产阶级的人权具有局限性
13.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设想;但是,列宁于1915年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观点。列宁提出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A.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变化 B.国际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教训
14.19世纪,有关行政事务方面的国际机构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到1914年这类组织已增加到30多个。此外,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也建立起来,如各国议会联盟、国际工会联合会以及有关宗教、科学、文学、体育的团体。这反映了
A.世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 B.世界各国依存度不断加深
C.国际法的权威性不断增强 D.国际争端得到了和平解决
15.表3反映了1964-1979年英国经济和进出口的变化。针对此变化,英国亟需
表3
项目 1964年 1970年 1974年 1979年
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 34.1 37.7 40.4 41.1
通货膨胀率(%) 3.1 7.8 16.9 13.4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比例(%) 1.6 2.6 2.6 5.7
工业产出指数(1975年=100) 86.2 99.9 105.7 112.8
进口渗透率(%) 17.1 23.3 25.7
英国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 14.4 10.8 8.8 9.7
A.降低关税税率 B.寻求政府与市场间新平衡
C.加强国际协调 D.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6分,共55分。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等
材料二
甲:查有包稻一种,闽中为番豆,种植不难,收获亦易,……夏间成熟,取以为米、为面、为酒,无所不可,谷壳喂猪。 某前在楚北曾令民广种,获利甚溥,某于到任之初,即行劝令试种,现已成熟,梗大实密,已有成效,现在饬令各县广行劝谕,劝民种植。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福建福宁知府李拔《请种包谷议》 乙:嘉庆六年(1801年)浙江一些地方官府提出“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苞芦、青、番薯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厂满山相望。山顶沙石乘雨而下淤塞法沟,争端滋起,大为禾稼之害。且户口庞杂,莫可究讦,往往因有山绅士居民贪其租利,容匿不法,至是为严立规条: 禁种苞芦”。 ——摘编自《清史资料》第七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玉米在中国传播的时空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6分)
(2)分析说明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官员对玉米种植的不同态度。(10分)
17.(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1904年)
办学宗旨 “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即根据当时的条件,规定幼儿教育以家庭为主,以蒙养院的教育为辅,女子在家庭中接受教育。
主要措施 一是,“令各省学堂将《孝经》、《四书》、《列女传》、《女诫》、《女训》及《教女遗规》等书,择其最切要而极明显者,分别依次浅深,明白解说,编成一书,并附以图,至多不得过两卷,每家散给一本。” 二是,“选取外国家庭教育之书,择其平正简易,与中国妇道妇职不相悖者,“广为译书刊布”,使每个中国家庭都有一本外国家庭教育书籍。 三是,将“初等小学识字课本及小学前二年之各种教科书”由地方官广为散发。
保育方针 “专在发育其身心,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当体察幼儿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之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为疲乏过度之业”;“儿童性情极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意也”。
保育课程 游戏、歌谣、谈话、手技。“手眼习用于有用之处”作为开发幼儿心智意趣的重要途径。
师资建设 “女师范生为保姆以教之”兼以乳媪和节妇以及谋生之贫妇。
——摘编自吴洪成《论清末学前教育立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加以评析。(10分)
18.(1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画报》:大国脸谱,时代变迁
材料
1950-1965年《人民画报》的封面以工人作为封面图片的有23幅,农民18幅,儿童28幅,少数民族群众10幅,军人6幅。例如:1955年年度封面,农村合作社农民手捧着丰收的稻谷,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展现了农民春风满面、欢乐和幸福的形象。1957年年度封面是鞍山钢铁厂生产的夜景。
1977-1999年《人民画报》的封面,呈多样态势,体育健儿、影视明星、科研人员、风景花卉等频频出现。封面人物中演艺人员达44幅,运动员24幅,科学工作者17幅。例如:1980年第8期为女排主攻手郎平赛场扣球的画面;1997年第4期为影视演员宁静;1998年第5期是骑着自行车的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
2000-2016年《人民画报》的视野不局限于国内,封面设计、排版和图片设计方面更具国际风格;选择内容愈益丰富,不管是政府官员、行业大腕还是普通百姓,人物形象生动丰富。例如:2003年年度封面是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及返回成功,整张图片通过电脑合成技术将三种元素组合到一起,图片中心为宇航员杨利伟。2004年的年度封面是雅典奥运会男子110m栏的冠军刘翔。2014年有5期封面反映习近平及第一夫人的外事活动。
——摘编自朱子涵《大国脸谱,时代烙印——<人民画报>的封面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大国脸谱与时代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全球化时代的历史书写
作者及著作 简 介
【美】R.R.帕尔默 等《现代世界史》 (1950年) 该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不同侧面,揭示了19世纪后半叶以来,欧洲文明的演进及其在全球的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冲击。在美国高校历史类课程的实际应用中,该书逐渐成为欧洲历史或西方文明史方向的教科书。
【英】C.L.莫瓦特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 史:世界力量对比的变 化》(20世纪50年代) 全书采用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的混合体例,对世界近代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研究,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尝试加入对当事人心理、性格等层面的分析,主线不清晰,歪曲非西欧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的历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下编》 (1970年) 采用全球史的视角,将1500年以来的历史分为西方崛起时的世界、西方占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和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三大阶段,对思想文化史、妇女史着墨不多。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 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 交流》(2000年) 以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历史事件或运动为逻辑主线来编撰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引入“跨文化交流”的核心概念,揭示文化交流与互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对历史进程的纵向演进及国别差异的横向揭示不足,对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内在逻辑和重点内容也凸显不够。
(1)根据材料,概括国外主流世界近现代史教材的特点,并加以阐释。(10分)
(2)某中国出版社要编写一部面向全国学生的《世界近现代史》教材,请就本书编写的原则和内容提出你的建议。(6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B 2 .B 3 .A 4 .C 5 .C 6 .A 7 .A 8.D 9.D 10.A 11.C 1 2.D 1 3.A 14.B 1 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6分,共55分。
16.(16分)
(1)特征:传播时间长,传播速度逐渐加快;传入路径多,种植范围广,从沿海、边疆逐渐到全国各省,;各省的引种时间与传播路径有关。(4分)
影响因素:中外交通路线、社会环境、政府政策、耕地面积、人口等。(2分)
(2)提倡:清朝初年,人口迅速膨胀,人地矛盾突出;玉米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玉米用途广泛,玉米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可以短期内增加粮食产量。所以,清朝时期的一些地方官员大力提倡种植玉米,以缓解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稳定社会秩序。
禁止:大量外地流民流入,不易管理;大量种植玉米导致生态破坏,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加粮食产量。所以,清朝时期的一些地方官员禁止种植玉米,以加强对流民的控制,减少自然灾害。
清朝的地方官员对玉米种植的“提倡”与“禁止”,都是以增加食物供给的总量、稳定社会秩序为出发点,他们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10分)
17.(10分)
评析:《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实行新政试图挽救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势高涨;近代西方学说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传统的学前教育制度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此章程规定了德、智、体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原则等均反映了其具有科学性;规定蒙养家教合一,发挥榜样的力量,普及外国家庭教育书籍,反映了其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西方近代教育思想;轻视女性教育、忽视培训专业的师资力量、在家庭教育中给女子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等规定,反映了其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此章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其落后性和保守性则限制了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新旧杂陈的反映。(10分)
18.(13分)
示例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推动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画报的封面人物以工农兵学为主,个体身份模糊,强调集体共性,展现新中国工农建设和发展成果和人民对社会主义政权的认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的经济、教育、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这一时期画报的封面人物涉及工、农、体、艺等多个领域,突出个性和多元方向,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进入21世纪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科技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一时期画报的封面形象面向国际,多用电脑技术合成照片,展现了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成就,见证着中国的崛起和以强大的自信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画报》的封面影像记录时代,反映时代,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见证着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历程。(13分)
19.(16分)
(1)特点:全球史、文明史、现代化等多元视角;作者以英、美等西方国家为主;不同程度存在“西方中心论”;侧重于史实描述。(4分)
阐释: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西方学者用以全球史、文明史、现代化等多视角来描述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侵略扩张,通过较早开展工业革命,建立起了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所以主流世界近现代史教材的作者以英、美等西方国家为主,著作中均不同程度的体现了“西方中心论”;由于所处的西方社会文化环境,作者没有从生产力的角度深层次揭示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6分)
(2)原则:坚持唯物史观的编写原则;尊重和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明;全面、客观地展示世界历史进程;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4分)
内容:增加中国等亚非拉地区的历史演进等内容的编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