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四年级美术下册《3、快乐的人》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四年级美术下册《3、快乐的人》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1-14 22:3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过程:
课题 《快乐的人》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音乐,做动作,了解人物在快乐的心情下,所做出的动作,能够学习并掌握利用线材的特点,发现生活中各种线材的美感,使用线材将平面的人物动作表现为立体的快乐的人物动态。2、通过回忆、观察、分析、尝试、体验等活动,在创作人物动态过程中,使用缠、绕、卷、折、拧、盘等线材造型方法来表现人物动作。3、通过活动双手,体会创作的乐趣,在使用废旧物品时,使学生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废物利用等环保理念。
重点 结合上节课创作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研究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线材,利用这些废旧的材质进行创作体现人物快乐心情的作品。
难点 大胆、夸张的人物动态,以及如何进行人物的装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平板电脑,教材,示范作品,微视频
学生准备 不同材质的线绳,生活中一些废旧物品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 听音乐,根据音乐的韵律,自由的摆动自己的身体。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韵律做动作。用平板电脑抓拍学生的动作重点分析有特点的人物动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泥塑纸立体搭积木…… 提问:上课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的快乐心情,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平面的人物动态表现为立体的人物动态? 通过回忆曾经学过的创作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探究学习 学生观察雕塑作品。解决问题:使用线材用卷、折等方法表现人物的动态。 出示雕塑作品《约瑟芬贝克》提问:1.这个雕塑作品用到的是什么材质?2.使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一个人物动态的? 通过观察大师作品,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创作目的和使用的材质。
四、讲授新课 学生动手尝试、体验。解决问题可以先从头部,或者先从手臂开始。可以用到缠、绕、卷、折、拧、盘等方法学生观察一名学生画,其他学生配合完成。学生尝试将作品进行拆解决问题。 初次尝试体验。试着用你手中的线材来表现人物的动态。思考:先从人物的哪个部分开始?(头部、手臂、身体还是腿?)是从线的一端开始,还是从中间开始?你可以用手中的线材完成什么造型?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师使用平板电脑画出平面示意图(从头部开始)找学生画出另一种示意图(从手臂开始)第二次尝试,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完成作品。让学生将完好的作品进行拆分提问:在拆分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创作方法,人物的动作是如何完成的,除了线材外,还使用了哪些材质进行装饰?装饰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学生自主尝试,初步体会线材材质的美感,掌握线材的基本创作方法。通过两次的尝试,一次是完成人物基本形态,一次是拆分人物动作,使学生对线材的创作理解更加深刻。解决本课重难点。
五、教师演示 观看演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播放微视频。(教师示范完整创作过程)提示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创新。 学习完整的利用线材创作表现人物快乐心情的作品的方法和步骤。
六、学生实践 学生动手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观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金属线材,用缠、绕、卷、折、拧、盘等方法表现一个快乐的人。提出评价标准。 在实践中了解不同线材的材质美感,学习使用方法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的艺术效果。
七、展示、评价 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将学生的作品用平板电脑拍成照片,在电子白板上展示。评价:你认为哪个作品能够体现出人物的快乐心情?还有哪些修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线材人物造型设计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对快乐生活的理解。
八、拓展 学生观察,总结。观看创意作品 学习了使用不同的线材表现快乐的人,其实用线材还可以表现更多有趣的内容,课后,可以继续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出示线材表现其他作品的图片。 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内容,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欲望。
板书设计 快乐的人
教学反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我做了精心的设计。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能养成健康人格。教师出示的范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这样的范作,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学生的思维就会更活跃,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教材内容拓展不够,在材料选择方面,主要使用了美术材料袋里提供的皱纹纸,学生准备了玻璃丝绳、毛线,但是用的极少,还可以用橡皮泥、布等,大可让学生多准备,自主选择。想必学生手下的造型会更生动、更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