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4 19:3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45分)
云瀑是流云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就会由于重力因素跌落,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四川西部的牛背山是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山顶海拔3600米,是我国著名云瀑景观多发地区。下图分别示意牛背山及其周边区城地形地势和云瀑布景观。据此完成1~2小题。
1.牛背山地区云瀑景观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谷暖湿气流上升,水汽充足 ②冬季风影响大,水汽易凝结
③位于高原边缘,地形起伏大 ④天气多变,风力较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最易形成牛背山云瀑的时间是( )
A.3-5月 初雨后的清晨 B.7-8月底 雨后的伤傍晚
C.9-10月 初晴朗的傍晚 D.12-1月底 晴朗的午后
都塔尔是新疆维吾尔族广泛流传的乐器,享有“维吾尔族乐器之母”的称誉。都塔尔外形像长柄的大水瓢,由共鸣箱、琴颈、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部分组成。共鸣箱是乐器制作难度最大和最关键的部位。最好的都塔尔须用上乘的桑木,经水泡、火烤,慢慢弯成所需要的弧度,再经过凿、雕、刻、镶、打磨等多道纯手工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喀什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大的都塔尔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但年产量有限,每年从喀什出口的乐器占总产量的30%。据此完成3~4小题。
3.共鸣箱须选用上乘桑木并经过严苛的制作工序,其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乐器美观度,扩大出口产量 B.节省制作原料,提高木材利用率
C.防止共鸣箱变形,影响乐器音质 D.传承手工工艺,稳定从业者数量
4.影响喀什都塔尔年产量有限的因素是( )
A.消费市场 B.桑木供给 C.交通运输 D.劳动力数量
滩区是在黄河洪水泛滥时行洪、滞洪、沉沙的区域,由嫩滩、二津和高滩三部分组成。郑州黄河滩区总面积约44km2,滩区内现有耕地、鱼塘、园地、林地等,且有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滩区内人口约0.73万。经改造后,该河滩区可以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下图示意黄河滩区组成。据此完成5~6小题。
5.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是( )
A.高滩、二滩、嫩滩 B.嫩滩、二滩、高滩
C.二滩、高滩、嫩滩 D.高滩、嫩滩、二滩
6.推测郑州黄河滩区各部分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
①高滩大面积增加人工林,发展为休闲游憩场所
②二滩发展特色都市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
③二滩加大人工鱼塘建设,引入标准化的农业设施
④嫩摊实施生态隔离,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较大,西部多为海拔3000来以上的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储量指森林系统中碳元素的存留量,与森林植被的现存量关系密初。下图示意四川省森林植被分布面积和碳储量比例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7~8小题。
7.图示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和最低的森林植被分别是( )
①常绿阔叶林 ②落叶阔叶林 ③针叶林 ④高山草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扩大森林面积是增加森林碳储量的重要途径。四川省森林碳储量增加潜力最大的区域是( )
A.0~1000米 B.2000~3000米 C.3000~4000米 D.4000~5000米
随着线上线下商业的融合发展,许多传统店铺通过“触网升级”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下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空间组织和布局发生明显变化。下图示意数字化转型下商品供应链组织模式。据此完成9~10小题。
9.与传统门店相比,数字化转型下新型门店的特点是( )
①店铺位置选择不受限制 ②运营成本有所降低
③各环节的空间组织呈链状 ④产品和服务迭代快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与触网升级门店相比,020门店经营模式( )
A.线上营销,线下购买 B.线下营销,线上购买
C.智能调度、产品配送迅速 D.直接与供销商联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高大山系中的一段,下图为该段沿43.67°N方向的地形剖面图及随地形变化的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图示地区,自西向东降水的总体趋势和水汽来源是( )
A.升高 印度洋 B.降低 太平洋
C.升高 北冰洋 D.降低 大西洋
12.②地与③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坡向 B.地形 C.局地环流 D.植被多少
土壤含水量受区域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毛乌素沙地中南部的沙柳生长期为5月-11月,下图示意该区域沙柳地土壤剖面的浅层(0—150cm)、中层(150—250cm)与深层(250—350cm)含水率的时间变化,①②③表示不同土层。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土壤的浅层、中层、深层分别对应(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14.相比①②层,③层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 )
A.土层浅,降水少,蒸发旺盛 B.土层深,降水难以到达
C.土质相对紧实,不易储水 D.植被稀疏,涵养水源能力差
15.若毛乌素沙地大量种植沙柳,可能会导致( )
A.土壤含水量增加 B.土地盐碱化加重
C.区域降水量增加 D.地下水位下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色东普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属于雅鲁藏布江的左侧支流。全城冰川发育极为强烈。流域内支沟发育,中下游主沟道狭窄。2018年10月17日,色东普沟主沟发生崩塌滑坡—碎屑流,大量松散物质冲入雅鲁藏布江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在此之前,色东普沟流域也曾发生过多次碎屑流堵江事件。下图甲为2018车10月31日色东谱沟流域,图乙为色东普沟2018年10月12~17日降水量变化,图丙为色东普沟纵剖面示意。
(1)表碛物是碎屑流的固体物质来源之一,分析在色东普沟中的B段表碛物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色东普沟10月17日前的几次降水对崩塌滑坡—碎屑流形成的影响。(4分)
(3)简述色东普沟A段和C段地形对形成碎屑流堵江事件的作用。(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有固氮作用。2022年河南省发展了10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原本单独种植玉米的田里,间作种植大豆)。这种种植模式实现机械化播种和收获,达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增收一季大豆的效果。下图分别示意玉米种植模式的变化及中国大豆产量和进口量的变化。
(1)简述玉米—大豆间作对改善玉米生长所起的作用。(6分)
(2)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级支流。该河流的发育主要受夏季风强弱、构造运动等因素影响。其形成先后经历4个阶段(从辫状河阶段到最晚发育年代)。下田分别示意青弋江的发育过程。
(1)推测青弋江发育过程中地壳的运动特点,并说明地壳运动对其河谷地貌的影响。(6分)
(2)分析在青七江发育过程中,夏季风偏弱促进河谷发育的原因。(4分)
(3)请在框中画出沿着AB方向河床创面示意图及其水流运动方向。(3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乡村“产居一体”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业与居住功能结合的空间模式。上个世纪80年代,碧门村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青山村和中心村是碧门村管辖下紧临的两个村落,随着竹加工产业日益完善,当地80%以上的常驻劳动力在从事竹加工相关产业,形成以“家庭作坊”“个体工业”为主导的“产局一体”空间格局。与中心村相比,青山村竹加工产业更为发达,产业链分工更完善。下图为碧门村下辖青山村、中心村的产业和居住用地分布情况。
(1)比较青山村和中心村“产居一体”用地空间分布的异同。(6分)
(2)分析青山村和中心村“产居一体”空间结构易产生的问题。(6分)
(3)有人建议青山村和中心村进行产业协同布局,促进“产居一体”模式更优发展。请为此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BACBA DCABC DBCAD
16.
(1)周围山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松散物质多;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风化物多;其上部冰川发育,冰川侵蚀和搬运形成的冰碛物多;该段地势相对平缓,有利于冰川和降水带来物质堆积。
(2)前期几次降水冲刷侵蚀,在沟谷积累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同时导致松散物质和土壤的含水量大增,重力增大,发生崩塌滑坡——碎屑流的可能性增大。
(3)A段陡峭易引发岩体和冰雪的崩塌,使碎屑物不断崩落;C段较陕峭使碎屑流流速较快,为高速下滑冲江提供条件中。
17.
(1)玉米植株高可以更好地吸收阳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产量;可以避免种植单一作物引发的病虫害;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实现养分互补。
(2)有效保护耕地质量,保障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对耕地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减少了我国粮食的对外依赖程度,保证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18.
(1)地壳间歇性抬升。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加大,溯源侵蚀与下蚀增强,河谷延长、加深;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多级河流阶地:地壳抬升中间的稳定期,河流侧蚀加强,河谷弯曲延长。
(2)夏季风势力偏弱,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停留时间延长,该地区降水增加河流流量增大;河流侵蚀作用增强,河谷显著加深,(地下水补给稳定,)河流发育加快。
(3)
19.
(1)相同: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2分):不同:青山村:以大型竹加工工厂为中心集聚分布(2分);中心村:沿道路交通轴线分布集聚(2分)。
(2)产业与居住空间相互干扰;产业扩张导致环境破坏、噪音污染;青山村组团间过于松散,降低产居功能效率。
(3)青山村依托大型工厂,整合家庭作坊,优化竹加工产业链;中心村利用交通优势,开发物流、包装、商业服务,完善竹加工配套产业,减少两村彼此间的竞争,增加协作,发展因地制宜的“产居一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