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七律.长征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围绕“革命岁月”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要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要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其中既有高度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高山险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全诗典型的总分结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赞美红军不怕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是全篇的中心,也是全诗的精神开篇,更是全诗意境的总结。从颔联开始,通过一系列虚实对比,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从文化基调上看,一连串的山水铺陈中,只字未提面对的敌人,却更彰显了气吞山河的气概。
教学目标:
1.会写“律、崖”等4个字,并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等。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磅礴的气势。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会写“律、崖”等4个字,并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等。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磅礴的气势。
教学难点:
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读出诗词的磅礴气势。
目 录
contents
课文总结
第肆部分
作者简介
第壹部分
认字识词
第貳部分
课文赏析
第叁部分
作者简介
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重点)
2.学习长征中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难点)
你们听到什么了?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这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七律·长征》,领略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壹
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作者简介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地,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长征过程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巧渡金沙江
腾
丸
崖
渡
téng
yá
wán
dù
读写生字
jǐn
nàn
红军不怕远征难。
jìn
nán
难
尽
三军过后尽开颜。
尽管
灾难
多音字
(腾)
腾:指马奔跃。
组词:奔腾 腾云驾雾
造句:黄河奔腾呼啸而来。
téng
(丸)
泥丸:小泥球。
组词:弹丸之地 药丸
wán
我会识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会读课文
第一部分(第 句):藐视一切困难。
第二部分(第 句):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第三部分(第 句):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第四部分(第 句):喜踏岷山雪。
1-2
3-4
5-6
7-8
1.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我会读课文
课堂检测
叁
远征:行走远路。
本课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只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本文指红军把历经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词语解释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造句:这个地方绝壁峭岩,碧水湾湾,青山逶迤,景色如画。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造句:祖国的锦绣河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词语解释
暖: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后愉悦的心情)。
寒:寒意(暗示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词语解释
延伸拓展
肆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延伸拓展
1.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红军长征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胜利。
2.初读课文后,红军战士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
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理解
(1)红军不怕远征难, 。
(2)更喜岷山千里雪, 。
(3) ,乌蒙磅礴走泥丸。
(4)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3.初读课文后,红军战士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
课文理解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红色词语的含义。
(2)五岭逶迤腾细浪
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1)万水千山只等闲
课文理解
5、判断对错
1.“万水千山”在诗中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
3.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
×
√
√
课文理解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