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4 21:08:12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D 3.A 4.D 5.B 6.A 7.D 8.B
9.A 10.C 11.B 12.D 13.B 14.A 1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4 小题,共 55 分)
16.(16 分)
(1)随着休斯敦经济发展,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完善休斯敦交通运输
网;促进沿线经济要素流动,平衡地区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6 分)
(2)休斯敦从内陆城市转变为沿海港口城市,加强与外界的交通和贸易联系,增加货物吞
吐量,促进休斯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4 分)
(3)墨西哥北部地区距离休斯敦近,便于承接休斯敦的产业转移,加快墨西哥北部地区产
业结构调整;依托休斯敦的技术、资金等优势,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墨西哥北部地区
与休斯敦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6 分)
17.(14 分)
(1)淤地坝(打坝淤地)。可以拦泥淤地,减少洪水,控制侵蚀,增加农田。(4 分)
(2)草本和灌木需水少,易于成活;草本植物主要为须根系,根系数量多,相互交织成网,
保持表层水土;灌木主要为直根系,根系少,扎根较深,利于固土,所以草灌相结合,
更利于保持水土。(4 分)
(3)黄土土质疏松,易于耕种;黄土土层深厚,利于长期持续耕作;黄土矿物养分含量多,
且每年都有新的黄土沉降,利于恢复肥力;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灌溉或降水后利于下
层养分被毛细作用带到地表。(6 分)
18.(10 分)
(1)末次冰期晚期气温回升(若尔盖古湖上游)冰川融化,湖泊水位上升,湖水外泄;黄
河水量加大,流速加快,溯源侵蚀作用加强;古分水岭地处断裂带,由物质松散的沉
积物构成,易被侵蚀。(6 分)
(2)减少湿地水分的流失和水位的下降,维持湿地的水量平衡;利于植被的恢复,固沙作
用增强;地表湿润,增大起沙难度。(4 分)
19.(15 分)
(1)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原因:全球变暖,使得适合南极磷
虾摄食的藻类大量减少;全球变暖海冰冰期及厚度明显缩减,不利于磷虾的觅食、栖
息和躲避敌害。(5 分)
(2)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
游藻类,将碳固定在体内;同时向深层海水迁移,排放在深海中的粪便、磷虾残体沉
降到海底,形成沉积物,它们所携带的碳会长期或永久性固存在这里。(6 分)
(3)磷虾的减少会使以磷虾为食的动物濒危,使当地生态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减少;使
“固碳”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变暖。(4 分)
高三地理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高三地理评分标准
16.(16 分)
(1)随着休斯敦地区经济发展,运输需求不断增加(答出运输需求加大、增大、增加均可
得 2 分);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完善休斯敦运输网(答出发挥综合运输优势或完善运
输网均可得 2 分);促进沿线经济要素流动,平衡地区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
的发展(答出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即可得 2 分)。
(2)内陆城市变港口城市;加强与外界沟通,联系,贸易往来;增加货物吞吐量;任答两
点得 4 分。
(3)三个要点,每个要点 2 分,共 6 分。第一个要点核心词“承接休斯敦的产业转移”;
第二个要点核心词“依托休斯敦技术优势,促进产业升级”;第三个要点核心词“促
进墨西哥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7.(14 分)
(1)淤地坝(打坝淤地)2 分,控制、减少侵蚀,增加农田面积任答一点可得 2 分。
(2)草本和灌木需水少,易于成活 2 分;草本植物根系数量多,保持表层水土能力强,2
分;灌木扎根较深,利于固土,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
(3)土质疏松(黄土疏松,“疏松”用词唯一),易于耕种或者利于发展种植业、有利于
农作物生长、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2 分;土层深厚(黄土深厚,“深厚”用词唯一),
利于长期(持续、连续)耕种(耕作)2 分;富含矿物元素(矿物养分多,每年都有
黄土沉积),利于恢复(保持、提高)肥力,2 分;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利于
灌溉(降水)后养分带到地表(或利于养分在地表积累),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
18.(10 分)
(1)末次冰期晚期气温回升,若尔盖古湖上游冰川融化,湖泊水位上升,湖水外泄(答出
冰川融化或湖水外泄均可得 2 分);黄河水量加大,流速加快,溯源侵蚀作用加强(答
出溯源侵蚀加强可得 2 分);古分水岭地处断裂带,由物质松散的沉积物构成,易被
侵蚀(答出断裂带或沉积物易被侵蚀得 2 分)。
(2)减少湿地水分的流失和水位的下降,维持湿地的水量平衡(答出减少湿地水分的流失
或水位的下降或维持水量平衡均可得 2 分);利于植被的恢复,固沙作用增强(利于
植被的恢复或固沙作用增强均可得 2 分);地表湿润,增大起沙难度(增大起沙难度
得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
19.(15 分)
(1)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同时答出南极大陆和大西洋或者印
度洋沿岸得 1 分,其它不给分)。原因:全球变暖,使得适合南极磷虾摄食的藻类大
量减少(同时答出全球变暖,藻类减少得 2 分);全球变暖海冰冰期及厚度明显缩减,
不利于磷虾的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海冰减少得 2 分)。
(2)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答出光合作用 2 分);南极磷
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将碳固定在体内(答出摄食藻类得 2 分);同时向深
层海水迁移,排放在深海中的粪便、磷虾残体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物,它们所携带的
碳会长期或永久性固存在这里(答出沉降得 2 分)。
(3)磷虾的减少使以磷虾为食的动物濒危,使整个生态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减少(答出
生态系统紊乱或生物多样性减少得 2 分);使“固碳”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增多,加剧全球变暖(答出加剧全球变暖得 2 分)。
高三地理答案 第 2 页(共 2 页)保密★启用前
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2023.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于11月21日打响,小组赛安排在当地时间的每天13点、16点、19点和22点。经过激烈角逐,法国与阿根廷的巅峰对决也于当地时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五)在多哈卢塞尔体育场完美收官。图1为多哈位置示意图,图中MN线为11 月21日经过多哈的晨昏线。据此完成1~3题。
1.比赛期间
A.16点在球场北侧观看比赛不会逆光
B.19 点时进场的球迷可看到海面落日
C. MN为晨线,该线与纬线的夹角不断变小
D. MN为昏线,该线与纬线的夹角不断变大
2. 一游客去卡塔尔观看世界杯开幕式,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3.假若决赛当晚天气晴朗,在夜空中看到的月相最可能是
某年11月,华北某一气象站(位置见图2)测得某一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4~6题。
4.该地经历了一次天气系统过境,该天气系统为
A.暖锋B.准静止锋C.反气旋D.冷锋
5.此次天气系统过境给当地带来的现象可能是
A.温度持续下降B.地表解冻
C.剧烈的大风D.降水持续增多
6.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静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气流下沉
B.温度升高,大气对流加强
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
D.冷锋过境影响,气压减小
纳马夸兰沙漠位于南非共和国西北部,独特的水分来源使其成为干旱地区生物最丰富的地区。一到某个季节,这片沙漠就会魔术般地变成花的海洋,方圆几十公里内全都盛开着紫红、金黄、粉红、橘红色的花朵,不计其数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来欣赏这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但这种壮观的美景仅能维持两个月左右,随着天气的变化,纳马夸兰又将变的荒芜。图4示意纳马夸兰周边区域及气候资料。据此完成7~ 8题。
7.该地干旱季节植物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地下水B.冰川融水C.积雪融水D.雾水
8.“沙漠变花海”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是
A.11~12月B.8~9月C.6~7月D. 4~5月
鴻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水域。库尔斯沙嘴(图5)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沙洲,长98千米,它将库尔斯瀉湖与波罗的海分开,该湖平均水深3.8米,最大水深5.8米。据此完成9~11题。
9.库尔斯沙嘴沙源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带来泥沙,海水搬运堆积
B.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堆积
C.海浪带来泥沙,海水搬运堆积
D.河流搬运来泥沙,风力堆积
10.若干年后,一艘载重量不变的油轮,由库尔斯渴湖驶入波罗的海,然后由波罗的海驶入大西洋,航行过程中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A.一直变深B.先变深后变浅
C.一直变浅D.先变浅后变深
11.库尔斯沙嘴的形成对库尔斯渴湖航运带来的影响是
A.风浪增大B.船舶通航吨位降低
C.航道变深D.船舶通航时间缩短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图6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2016 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1995- 2001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口总量
A.持续增加B.先减少后不变
C.持续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13.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B.产业结构优化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 GDP增长缓慢
挪威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国家,2020 年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车合计占比已经超过80%,部分专家认为挪威的电动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在此背景下,我国某汽车品牌坚持选择打开挪威市场,在挪威首都奧斯陆建设体验中心。图7示意挪威的位置,图8示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汽车品牌坚持选择打开挪威市场,主要原因是
A.我国新能源汽车性价比较高B.挪威对新能源汽车普及较晚
C.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高D.挪威人口多,目前需求量大
15.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适合集聚布局的是
A.整车组装与售后服务部门B.各零部件与充电设施部门
C.电芯生产与电池模组部门D.上游各类原材料生产部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9世纪后期,休斯敦是得克萨斯州的陆运枢纽,加尔维斯顿是该州的水运枢纽。1900年9月的飓风及海啸,摧毁了加尔维斯顿的港口。恰在1901年,休斯敦发现石油,经过多方努力,在休斯敦与墨西哥湾之间开凿了深水运河,把休斯敦与相距80千米的墨西哥湾联系起来。随后,又在休斯敦修建了一系列人工港,使得长期困扰休斯敦的海运问题迎刃而解。图9示意休斯敦与墨西哥地理位置,图10示意休斯敦与加尔维斯顿地理位置。
(1)休斯敦已有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根据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解释修建港口的合理性。(6分)
(2)分析运河和港口的修建对休斯敦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3)墨西哥与美国共享3000千米有余的陆上边界。休斯敦是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的第一大城,全美国第四大城市,墨西哥湾沿岸最大的经济中心。每天有3万辆卡车、42万辆汽车和100万人次穿越墨西哥和美国的边境。简述墨西哥北部地区受休斯敦辐射带动作用的具体表现。(6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干旱半干旱环境条件下形成的风积物。严格意义上讲,黄土并非土壤,而只是富含矿物元素的成土母质。黄土在黄河流域农耕文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整治:山顶削峁建塬;山腰构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农业。图11示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治理。
(1)指出治沟造地的具体措施并说明其作用。(4分)
(2)分析在山腰与沟坡进行植被建设时,选择草本、灌木结合的原因。(4 分)
(3)分析黄土在黄河流域农耕文明中的作用。(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22年暑假,某中学张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研学活动,他们来到了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张老师给同学们介绍说:地质时期若尔盖盆地曾经形成一大型湖泊。欧拉一柯生之间的断陷谷地段,由高大的洪积扇构成古分水岭,由此向西北流出的河流为古黄河源头,向东南流出的河流注入若尔盖盆地。末次冰消期(约12000年前),古黄河切穿古分水岭,若尔盖古湖随之消亡。自此,黄河贯通若尔盖盆地,源头延长,形成现代黄河源区水系格局。图12为约12000年前与现代若尔盖盆地水系格局对比图。调查还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挖沟排水、过度放牧加快了若尔盖湿地沙化的速度。近年来人们采取填堵排水沟、修建小型拦水坝等措施,保护与恢复湿地64平方千米。
(1)末次冰期晚期,古黄河源头袭夺若尔盖古湖的湖水,推测其能够成功袭夺的条件。(6分)
(2)分析填堵排水沟、修建小型拦水坝等措施对减缓若尔盖湿地沙化的作用。(4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浮游动物的典型代表,在维持整个南极海洋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固定在海底的有机碳。磷虾具有垂直迁徙的习性,白天躲在海水底层,夜里会上浮进食,吃饱后潜入深层海水,每天夜里反复数次。所以,磷虾粪便和残体里的含碳量都很高。在南极海洋中,大量的浮游藻类是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企鹅、海鸟等的食物。南极海域冬季的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存环境变化,导致南极磷虾数量减少。图13为南极磷虾密集区分布图。
(1)说出南极磷虾的密集分布区并分析近些年磷虾减少的自然原因。(5分)
(2)简述南极磷虾的“固碳”作用过程。(6分)
(3)说明南极磷虾的减少给当地和全球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4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