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七 实验类——2023届高考生物高频题型(Word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题型七 实验类——2023届高考生物高频题型(Word版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15 16:06:41

文档简介

题型七 实验类(1)——2023届高考生物高频题型专项训练
1.下列实验思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用一个洋葱可以完成以下2个实验:①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观察有丝分裂
C.用藓类的小叶制成临时装片,先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再滴0.3g/mL的蔗糖溶液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D.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中,向装有等量、等浓度淀粉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酶、蔗糖酶,然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2.下列有关实验方案或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实验中吸水纸的作用是吸去多余的染液
B.利用菠菜观察叶绿体时,应选择带少许叶肉细胞的下表皮
C.鉴定还原性糖时,向苹果汁中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即可观察颜色变化
D.脂肪鉴定时,切取子叶薄片进行染色后,制作成临时装片即可进行观察
3.以下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不正确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或目的
A 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实验 可用单层尼龙布来过滤研磨液
B 探究重金属Cu2+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 可通过斐林试剂来鉴定淀粉是否被分解成还原糖
C 探究扦插枝条生根最适生长素浓度实验 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和减少实验的误差
D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 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培养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A.A B.B C.C D.D
4.实验材料和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下列相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黑藻的叶片既可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材料,又可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
B.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为材料
C.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O2来源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比较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5.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与入侵细胞有关,人体能产生对抗S蛋白的抗体,从而阻止病毒入侵。人群已普遍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疫苗①)。现利用基因工程将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和腺病毒重组形成腺病毒载体疫苗(疫苗②),疫苗②可使人体细胞高效表达出S蛋白,能长时间反复刺激免疫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疫苗均需多次接种,因为单次接种无法产生大量记忆细胞
B.机体接种疫苗②前感染过腺病毒,可能会减弱疫苗的免疫效果
C.机体分别接种疫苗①和疫苗②后,产生的抗体种类完全相同
D.机体分别接种疫苗①和疫苗②后,体内都只发生体液免疫过程
6.下表为混合施用氮磷化肥和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对照 ②NP ③NP+M ④NP+J ⑤NP+L
小区产量(kg/8.4m2) 18.07 24.81 29.08 32.48 30.79
折合产量(t/hm2) 21.5 29.5 34.6 38.8 36.7
(注:NP代表施磷酸氢二铵150kg/hm2,M代表施马粪22500kg/hm2,J代表施鸡粪22500kg/hm2,L代表施垃圾肥22500kg/hm2)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施用不同种类的有机肥
B.单独施用有机肥比与氮磷化肥混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好
C.从表中可知,氮磷化肥和鸡粪混合施用,增产效果最好
D.施用有机肥,有利于马铃薯直接吸收利用有机物
7.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甲、乙、丙长根的部位分别是X、S、X
C.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中没有植物的种类
D.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8.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生物学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以洋葱鳞片叶作材料,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C.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后,发现只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带偏窄,可能是未加SiO2
9.NAGase是催化几丁质降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研究发现一些糖类物质对NAGase催化活力有影响,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作为效应物,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影响该酶作用最强的是____。
(2)某小组开展实验探讨这四种糖影响该酶催化活力的机制,图2是效应物影响酶催化活力的两种理论:模型A表示抑制剂与底物存在竞争关系,可以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并表现为可逆,但该结合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模型B表示抑制剂与底物没有竞争关系,而是结合到酶的其他部位,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
图3是依据这两种理论判断这四种糖降低NAGase活力类型的曲线图,其中曲线a表示不添加效应物时的正常反应速度。请根据图3简要写出探究实验的实验思路,并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推断相应的结论。
实验思路:____。
实验预期:若实验结果如曲线b,则为模型____;
若实验结果如曲线c,则为模型____。
(3)该小组还探究了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作用机理,其作用机理可用图坐标曲线表示。其中a表示不同温度下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分析,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分子活性是____(填“相同”“不同”)的,酶促反应速率是___与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10.抵抗素和瘦素均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抵抗素和瘦素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脂肪细胞内与二者合成及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___。
(2)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抵抗素与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关系,实验时对健康小鼠进行不同处理并测定其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①给对照组小鼠输人葡萄糖后,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抵抗素能___(填“增强”或“减弱”)胰岛索的作用。试提出一种抵抗素作用机理的假设:____。
(3)研究发现,胰岛素能促进瘦素的分泌,而瘦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二者之间形成____调节机制。瘦素具有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等作用,X蛋白质缺失会导致小鼠对瘦素不敏感。为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计划向12周龄不同组小鼠的腹内连续5天注射瘦素(5μg/g体重),检测小鼠每日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情况,请补充完善下表。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体重 摄食量
甲 ① ② 减少 减少
乙 X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小鼠 注射瘦素 增加 ③
丙 正常小鼠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 正常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形成染色体,所以不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A错误; B、洋葱的鳞片叶细胞具有大液泡,可以用来观察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根尖的分生区可进行有丝分裂,可以观察有丝分裂,B正确; C、藓类的小叶比较薄,含有叶绿体,可以有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0.3g/mL的蔗糖溶液比细胞液浓度大,可以造成细胞失水,而叶绿体呈绿色,有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C正确; D、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本实验使用两种酶一种底物的方法,淀粉是非还原糖,水解后产生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A。
2.答案:B
解析:A、质壁分离实验中不需要使用染液,A错误; B、由于菠菜叶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因此利用菠菜观察叶绿体时,应选择带少许叶肉细胞的下表皮,B正确; C、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后才能观察到颜色变化,C错误; D、脂防鉴定时,切取子叶薄片进行染色后,还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才能制作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D错误。
故选:B。
3.答案:BCD
解析:A、研磨后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能更快的得到色素提取液,不能用滤纸,A正确;B、探究重金属Cu2+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来鉴定淀粉是否被分解成还原糖,因为斐林试剂中含有Cu2+,B错误;C、为避免使用的盲目性,减少损失,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确定实验浓度的大致范围,需要先进行预实验,C错误;D、先盖盖玻片,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少量样液,让其自行渗入计数室,D错误。
4.答案:C
解析:A、黑藻叶片含有叶绿体,呈绿色,所以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选择叶绿体为参照物,同时黑藻叶片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可以叶绿体之间的距离呈现出来的颜色变化作为观察指标,A正确;
B、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水解,所以在酸性条件下会对酶的催化效率造成干扰,因此不采用淀粉和淀粉酶能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材料,B正确;
C、18O没有放射性,所以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O2来源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法,C错误;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细胞的数目来判断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长短,D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疫苗②可使人体细胞高效表达出$蛋白,能长时间反复刺激免疫系统,可不用多次接种,A错误;B、机体接种疫苗②前感染过腺病毒,机体中存在的与腺病毒相关的记忆细胞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T细胞,特异性免疫腺病毒,可能会减弱疫苗的免疫效果,B正确;C、疫苗①②均产生与$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疫苗②还能还能产生与腺病毒结合的抗体,C错误;D、疫苗②为重组病毒,可寄生与宿主细胞内,会产生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施肥和施用的肥料种类,A项错误;
没有单独施用有机肥的实验组,所以无从比较,B项错误;
从表中可知,氮磷化肥和鸡粪混合施用,增产效果最好,C项正确;
马铃薯不能直接吸收利用有机物,需土壤微生物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等,供给植物利用,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引哚乙酸,A错误; B、根据题意和图示无法知道生根的部位,B错误;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枝条的空间位置,植物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三组实验的植物枝条都应相同,C错误; D、由题图可看出枝条放置的位置不同,因此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的处理条件,包括是否加热,是否加入催化剂等,A错误; B、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以洋葱鳞片叶作材料,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三次,B错误; C、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因此滤液细线要细,C正确; 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后,发现只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带偏窄,可能是未加碳酸钙,部分叶绿素被破坏,D错误,故选:C。
9.答案:(1)抑制葡萄糖
(2)(加入定量的不同种类的效应物后)持续增加底物浓度,检测反应速度(是否能恢复到正常反应速度);A;B
(3)不同;底物分子的能量;酶活性
解析:(1)分析图1可知,相比于效应物浓度为0,NAGase催化活力随效应物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加入而减小,因此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随葡萄糖浓度增加,NAGase的催化活力下降速度更显著,因此对于NAGase的催化活力抑制作用最强的是葡萄糖。
(2)分析图2可知,其中A图模型表示抑制剂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抑制剂通过与反应底物竞争活性部位而抑制酶的活性,图B模型显示抑制剂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抑制剂通过与酶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抑制酶活性。图3中的酶促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中,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a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可知曲线b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可知曲线c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若实验结果如曲线b,则为模型A;若实验结果如曲线c,则为模型B。
(3)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促反应速率相等,但由曲线b可知酶分子活性并不同;由图可知,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活性都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10.答案:(1)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①.增大
②.减弱;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岛素受体的活性等,合理即可)
(3)反馈
①.正常小鼠
②.注射瘦素
③.增加
④.正常(正常增加)
解析:(1)构成抵抗素和瘦素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脂肪细胞内与抵抗素和瘦素合成及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给对照组小鼠输入葡萄糖后,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增大。由实验结果可知,抵抗素能减弱胰岛素的作用。抵抗素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岛素受体的活性,合理即可)。
(3)胰岛素能促进瘦素的分泌,而瘦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二者之间形成反馈调节机制。根据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甲组实验材料是正常小鼠,实验处理是注射瘦素。瘦素具有抑制食欲、,减轻体重等作用,乙组小鼠X基因功能缺失,X基因编码的X蛋白质缺失会导致小鼠对瘦素不敏感,乙组小鼠实验后摄食量应增加。丙组是对照组,小鼠实验后体重正常(正常增加)。题型七 实验类(2)——2023届高考生物高频题型专项训练
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酒精可用来洗去卡诺氏液
B.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只小桶内每种小球的数量相等,且小球总数也要相等
C.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细胞中,可观察到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都是4条
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注意群体足够大并且随机调查
2.下列实验思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用一个洋葱可以完成以下2个实验:①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观察有丝分裂
C.用藓类的小叶制成临时装片,先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再滴0.3g/mL的蔗糖溶液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D.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中,向装有等量、等浓度淀粉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酶、蔗糖酶,然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3.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探究现代生物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观察指标
A 观察动物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的大小及位置变化
B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培养液是否变浑浊
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次序和宽窄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视野中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
A.A B.B C.C D.D
4.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伞藻嫁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决定的,细胞核决定了伞藻伞帽的性状
B.恩格尔曼以水绵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首次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说明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D.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5.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实验及其结果或与该激素相关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狗的胰腺组织研碎制成提取液,并注射给患糖尿病的狗,能有效降低其血糖浓度
B.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研磨,制成的提取液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C.因病摘除卵巢的女性,可以通过口服雌激素维持第二性征
D.食用碘盐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等病症
6.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横行,各国研制的疫苗相继进入临床阶段并陆续投入使用。我国研制出的某种疫苗,已知最佳接种量为8μg,为了确定最佳接种方案,进行了以下临床实验研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A1 A2 B1 B2 C1 C2 D1 D2
接种剂量(μg/针) 疫苗 X 0 4 0 4 0 4 0
生理盐水 0 8 0 4 0 4 0 4
第一针接种时间 第 0天
第二针接种时间 不接种 第 14天 第 21天 第 28天
相应抗体相对含量 14.7 0 169.5 0 282.7 0 218.0 0
A.A1组疫苗的接种剂量X应该为4 μg
B.从表中数据来看两次疫苗接种间隔时间21天左右效果最好
C. B1组效果不如C1组可能是因为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清除
D.新型冠状病毒比T2 噬菌体更容易发生变异
7.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促进某花卉枝条生根的最适宜NAA浓度,进而为花农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NAA浓度(mol/L) 0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生根平均长度(mm) 4.8 6.3 8.5 10.2 12.9 15.1 17.1 12.8 4.8 3.0
A.该实验结果表明,NAA对该花卉枝条的生根具有两重性
B.还应做正式试验,才能得出较准确的最适宜NAA浓度
C.该实验应选择不含芽的枝条,否则该实验没有参考价值
D.用10-3mol/L的NAA处理该花卉枝条时,对生根表现为无影响
8.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造血系统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血液肿瘤,通过As2O3等化学治疗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是目前治疗AML的重要手段之一。菊苣酸是紫锥菊属植物中的一种天然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研究人员进行体外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的菊苣酸溶液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As2O3处理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处理 对照组 As2O3/(5μmol·L-1) 菊苣酸溶液浓度(μmol·L-1)
10 30 100
凋亡率/% 3.2 25.3 4.2 8.8 21.1
A.HL-60细胞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其凋亡过程仍受相关基因的控制
B.对照组的目的是验证菊苣酸是否会对人体内的正常细胞产生不利影响
C.从紫锥菊属植物中提取的菊苣酸纯度会影响本实验的实验结果
D.本实验结果并不能表明菊苣酸--定能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9.鞭虫是一种人体肠道寄生虫,可使肠黏膜细胞破损并分泌白细胞介素-33(IL-33)。EC细胞是一种具有IL-33膜受体的肠道细胞,能分泌5-HT(一种神经递质)。实验研究表明:EC细胞感受IL-33信号后再分泌5-HT,5-HT使肠道收缩强度增强,利于虫卵排出。
(1)5-HT作用于肠道细胞,可使肠道细胞变为____(填“静息”或“兴奋”)状态,增加细胞膜对___离子的通透性,使膜外发生的电位转变是___5-HT作用于肠
道细胞膜上的受体后会被____,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2)研究者以IL-33合成缺陷小鼠和5-HT合成缺陷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验证上述结论。若IL-33合成缺陷小鼠在施加IL-33后,肠道收缩强度___(填“增加”“减弱”或“基本不变”),5-HT合成缺陷小鼠在施加IL-33后,肠道收缩强度____(填“增加”、“减弱”或“基本不变”),则可验证该结论。
(3)若给肠道感染鞭虫的小鼠灌胃药物A后,发现肠道收缩程度明显减弱,据此推测药物A的作用可能是___(答出两点即可)。
10.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均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某物质,分别测定每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表。
组别 TSH浓度/(mU/L)
注射前30min 注射后30min
健康人 9 30
甲 2 29
乙 1 2
(1)给两人注射的适量某物质是___(填“TRH”或“甲状腺激素”),理由是___。
(2)据表推测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理由是____。
(3)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实验发现,给健康鼠注射ACTH,会使下丘脑的C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1认为ACT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ACTH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为了探究上述观点是否正确,清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做出预测。
第一步: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均分为A、B两组,分别测定CRH分泌量。
第二步:对A、B两组小鼠做表中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三查的CRH分泌量。
组别 切除部位 注射物质
A组 垂体 ①_____________
B组 ②_____________ ACTH
若观点1正确,预测出现的结果是___。若实验结果为A、B两组CRH的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则给健康鼠注射ACTH.CRH分泌减少的原因可描述为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来洗去卡诺氏液,A正确; B、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只小桶内每种小球的数量相等,但由于雄配子数要多于雌配子数,因此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错误; C、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会发生联会现象,C错误; 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而不是在社会群体中进行,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形成染色体,所以不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A错误; B、洋葱的鳞片叶细胞具有大液泡,可以用来观察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根尖的分生区可进行有丝分裂,可以观察有丝分裂,B正确; C、藓类的小叶比较薄,含有叶绿体,可以有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0.3g/mL的蔗糖溶液比细胞液浓度大,可以造成细胞失水,而叶绿体呈绿色,有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C正确; D、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本实验使用两种酶一种底物的方法,淀粉是非还原糖,水解后产生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A。
3.答案:AB
解析:A、动物红细胞没有原生质层,A错误;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无氧呼吸特有的产物是酒精,观察指标是培养液的滤液能否使重铬酸钾转变成灰,B错误;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不同色素的含量和溶解度不同,故观察指标是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次序和宽窄,C正确;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可通过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正确。故选:AB。
4.答案:C
解析:A、伞藻嫁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可能与细胞核有关,但不能排除细胞质的影响,因为假根中还具有细胞质,A错误;
B、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了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不是首次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785年,当科学家搞清楚空气的组成,人们就知道了绿叶在光下放出氧气,B错误;
C、当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外的溶液是蔗糖溶液时,细胞外液的浓度高,水从浓度低的细胞液转移到细胞外,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细胞外液改变为清水时,水从低浓度的细胞外液转移到细胞液,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实验证明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C正确;
D、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联会现象,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狗的胰腺组织研碎制成提取液,由于胰腺细胞能产生胰岛素降低血糖,同时胰腺还能产生胰液,其中的胰蛋白酶可以催化分解胰岛素,故注射给患糖尿病的狗,不能有效降低其血糖浓度,A错误;
B.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并注射到同一只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得出胰腺分泌胰液是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调节的,B正确;
C.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它的作用是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如果切除卵巢需要激素维持第二性征,由于雌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因此可以口服。C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食用加碘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而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D正确。
6.答案:A
解析:由于A1、A2组不接种第二针,因此第一针接种剂量应该为其他组二次接种剂量之和,即8μg,A错误;从表中数据显示,第二针接种时间在第21天产生的抗体最多,因此可知两次疫苗接种时间间隔21天左右效果最好,B正确;B组和C组接种疫苗的量相同,第二针接种的时间不同,B.组效果不如C.组可能是因为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清除,C正确;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T2噬菌体属于双链DNA病毒,RNA更容易发生变异,D正确。
7.答案:D
解析:核酸检测就是检测核酸,阳性结果说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病毒RNA,A项正确;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被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项正确;核酸疫苗注入人体后,能表达出S蛋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保护疫苗接种者,C项正确;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新冠病毒含的核酸是RNA,即两者的核酸所含有的核苷酸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A、HL-60细胞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其凋亡过程仍受相关基因的控制,A正确; B、对照组的目的是检验正常条件下HL-60细胞的调亡率,B错误; C、紫锥菊属植物中提取的菊苣酸纯度会影响菊苣酸溶液浓度的大小,则会影响本实验的实验结果,C正确; D、菊苣酸还有很多未知的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所以并不能表明菊苣酸一定能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D正确。
故选:B。
9.答案:(1)兴奋;Na;由正到负;降解或回收
(2)增加;基本不变
(3)抑制肠黏膜细胞分泌IL-33;特异性结合EC细胞膜上的IL-33受体;抑制EC细胞合成和分泌5-HT;特异性结合肠道细胞膜上的5-HT受体等
解析:(1)研究表明EC细胞感受IL-33信号后再分泌5-HT,5-HT使肠道收缩强度增强,利于虫卵排出。因此5-HT作用于肠道细胞,可使肠道细胞变为兴奋状态,增加细胞膜对Na离子的通透性,使膜外发生由正到负的电位转变。5-HT作用于肠道细胞膜上的受体后会被降解或回收,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2)虫卵排出的机制为:IL-33→5-HT→肠道收缩f排出虫卵,给IL-33合成缺陷小鼠施加IL-33后,会促进肠道收缩。给5-HT合成缺陷小鼠施加IL-33前后,肠道收缩程度基本不变。
(3)若给肠道感染鞭虫的小鼠灌胃药物A后,发现肠道收缩程度明显减弱,据此推测药物A的作用可能是抑制肠黏膜细胞分泌IL-33;特异性结合EC细胞膜上的IL-33受体;抑制EC细胞合成和分泌5-HT;特异性结合肠道细胞膜上的5-HT受体等。
10.答案:(1)TRH;TRH会促进TSH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过量会抑制TSH的分泌;健康人注射该物质后,TSH浓度升高,所以该物质是TRH
(2)垂体;注射TRH后,乙体内的TSH水平未明显上升
(3)①.GC
②.肾上腺皮质;仅B组CRH分泌量明显减少(或A组CRH分泌量增多,B组CRH分泌量明显减少);ACTH可通过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两种方式,使下丘脑的CRH分泌减少
解析:(1)给两人注射的适量某物质是TRH,判断依据是TRH会促进TSH的分泌,导致TSH的浓度上升,甲状腺激素过量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TSH的分泌,导致TSH的浓度降低,健康人注射了某种物质后,发现TSH的含量升高,说明该物质是TRHO
(2)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乙注射TRH后,TSH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
(3)为了探究CRH分泌量的减少是ACTH直接导致,还是通过引起GC分泌增加而间接导致的,该实验的因变量是CRH的分泌量,所以第一步应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均分为A、B两组,分别测定CRH分泌量,以确定初始状态的CRH分泌量。第二步对A、B两组小鼠做表中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二者的CRH分泌量。A、B两组互为对照,A组摘除垂体,注射GC排除垂体分泌的ACTH导致内源GC分泌量增加造成的干扰,B组注射ACTH,为避免GC的影响,需要切除分泌GC的肾上腺皮质。若观点1正确,即并非由GC分泌增加抑制下丘脑导致,则A组由于只增加了GC,并不会抑制下丘脑的作用,故仅B组CRH分泌量明显减少,若实验结果为A、B两组CRH的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即不管是GC还是ACTH增多,都可以抑制下丘脑分泌CRH,则说明ACTH抑制下丘脑分泌CRH有两种途径,即ACTH不仅可以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也可以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使下丘脑的CRH分泌减少。题型七 实验类——2023届高考生物高频题型专项讲解
题型概述
1.通过对教材中实验的考察,检测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通过分析他人的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考察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能力;
3.指出他人的实验设计的不足,完善给出实验方案,考察学生实验评价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4.提出实验课题,独立设计实验,考察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题型特点
高考生物学实验题的类型有分析说明型、完善改正型、设计方案型。
(1)分析说明型: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分析其中的步骤、现象、结果,作出解答。
(2)改正完善型:对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或不完善处,进行改正、补充,使实验方案
趋于完善。
(3)设计方案型: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解题方法
一、分析说明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解题思路: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依题作答
首先,认真阅读实验方案,获取其中的有用信息:
(1)原理假设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甲状腺激素经50℃温水处理十分钟后,其生物活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器材用具玻璃缸、池水、小蝌蚪、常规饲料、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的甲状腺激素
(3)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4)实验步骤(见上表)
(5)实验现象题目中未给出,只能进行预测。
然后,将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加工。
二、改正完善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解题思路:获取信息→发现谬误→改正完善
三、设计方案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设计方案型实验题又分为开放型和限制型两种:
开放型只给出实验课题,要求学生白选器材、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开放型实验设计
的难度最大,也最能考查学生的实验水平。
限制型给出实验课题、原理、器材、试剂等,设计实验方案。
开放型实验设计题解题思路:一般是沿着“明确目的要求→确定原理假设→选择器材用具→安排方法步骤→预测现象结果”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
限制型实验设计题解题思路:按“分析已知条件”思路去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