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5 20: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我们要穿上雨衣去上学可能遇到了( )。
A.大风 B.大雨 C.大雾
2.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A.水变白色了 B.面粉没有沉到杯子底部 C.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
3.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法观察温度计示数?( )。
A. B. C.
4.把一小块正在融化的冰,投人到一大桶0℃的水中,则( )。
A.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
B.冰全部融化成水
C.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5.气温计测量出来数据的单位是( )。
A.千克 B.摄氏度 C.毫米
6.水壶里的水“噗噗”地冒泡,水沸腾了。水沸腾的温度接近( )。
A.120℃ B.70℃ C.100℃
7.用手压塑料袋吹起的“气垫”感觉有股向上弹的力,这是因为( )。
A.空气占据空间 B.空气没有质量 C.压缩空气有弹性
8.云主要有( )种基本形态。
A.二 B.三 C.四
9.水在自然界同时以( )形式存在。
A.液态、固态 B.液态、固态、气态 C.固态、气态
10.教室里悬挂的气温计的示数表示的是( )。
A.实验室的气温 B.教室里的气温 C.操场上的气温
二.填空题(共9题,共42分)
1.空气流动会形成( )。
2.物质溶解于水后并没有( )。
3.在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用打气筒连着气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 )将水挤出杯子,这是因为( )
4.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时,能观察到空气被( ),但不能压缩到底,压缩越厉害,用的力量越( )。
5.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6.请写出三种水能溶解的物质:( )、( )、( )。
7.我们可以用( )、( )、( )等方式让空气快速流动,来制造“风”。
8.游戏时,注射管口不能对着( )。
9.空气具有能( )、( )、( )、( )、( )、( )、( )等的特征。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一杯空气比一杯水要轻得多。( )
2.空气占据空间。( )
3.气象学家是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降水等级的。( )
4.用天平可以测量空气的质量。( )
5.只有用加热的方法才能加快水的蒸发。 ( )
6.从不同角度看温度计的液面,读出的温度不同。( )
7.灾害性天气会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重大损失。( )
8.我们可以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
9.用温度计可以测量空气的质量。( )
10.因为小苏打能溶解在水中,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的溶解小苏打。( )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
1.下面是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结果,请用线连起来。
五.综合题(共2题,共14分)
1.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气温变化柱状图,并回答的问题。
你从气温变化柱状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最少两条信息)
2.在研究空气时,小明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可以变化吗?他用注射器做了一个实验:
第一步: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于指堵住管口。
第二步: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
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
(1)由下图可知,第( )只注射器中装的是空气,第( )只注射器中装的是水。
(2)从实验中,我们知道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C
5.B
6.C
7.C
8.B
9.B
10.B
二.填空题
1.风
2.消失
3.能;空气占据空间
4.压缩;大
5.不同的
6.食盐;糖;小苏打
7.扇扇子;开风扇;开门窗
8.人
9.流动;易压缩;能占据空间;有质量;无色;无味;透明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综合题
1.图中最高气温为22℃,出现在14点,最低气温15℃,出现在早晨6点;温度为早晨最低,之后逐渐升高,到14时达到最高,然后持续降温。
2.2;1;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易被压缩
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