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阳春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阳春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6 17:5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级联考试题
语 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符契/修葺 彭殇/流觞 箴言/缄默
B.混沌/混淆 追溯/塑造 栏楯/吮吸
C.兴奋/兴趣 船棹/掉头 聒噪/瓜分
D.扉页/蜚声 戏谑/暴虐 呜咽/吞咽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针对少数权威人士“中国经济会硬着陆”的预测,伦敦吉尼斯阿特金斯基金投资组合管理人哈里斯说:“中国经济的稳定性远远超过了应该获得投资者赞誉的地步。有关硬着陆的叫喊叫人觉得不可理喻。这些叫喊似乎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但现在又死灰复燃了。依据目前中国经济的稳健走势来研判,上述预测实在有些耸人听闻。”
A.不可理喻 B.销声匿迹 C.死灰复燃 D.耸人听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广东青年联合会“在粤大学生创业问题社会调查”结果,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严峻的创业和就业问题。
B.这位高能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C.许多消费者之所以对“霸王条款”不起诉或采取忍让态度的原因,就是因为诉讼等维权成本过高,耗时长久。
D.对语文学习来说,阅读量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阅读量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语文素养。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 , , ,让人领略大千世界中的七彩人生。
①人,是一本“大书”
②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④是一本用心灵、情感、行为写就的有血有肉的“书”
⑤长久地留存生命的印迹
⑥传记却可以时代相传
A.③⑥①⑤②④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③①④⑥⑤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①;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②。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④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备注:①镆铘:古名剑,锋利无比 ②骥骜:古名马,夜行八百,日行千里
③遽:立刻,马上 ④遽: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守法而弗变则悖 悖:悖谬
B.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这里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不行:不可以
D.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易:改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吾儿,久不见若影
B.故治国无法则乱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D.有过于江上者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病变而药不变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B.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不知老之将至
C.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多于世人之言语
8.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A.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B.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4分)
②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3分)
③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3分)
④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作者在诗中塑造的雨夜环境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4分)
(2)“闲敲棋子”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0题,多选只按前10题计分)(10分)
(1) ,不思其反 。(《氓》)
(2)日月忽其不淹兮, 。(《离骚》)
(3)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4) ,忧思难忘。 (《短歌行》)
(5) ,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
(6)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
(7) ,檐牙高啄。(《阿房宫赋》)
(8)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9) ,鱼翔浅底 。(《沁园春 长沙》)
(10)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11)钉头磷磷, 。(《阿房宫赋》)
(12)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大师在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意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执教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了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间的20多首诗词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一样,像一样。”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E.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
13. 对文末“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句话是对先生一生经历的高度概括和对先生一生价值的高度评价。
B “绚丽至极”,是说先生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都被他走遍了,而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建树,创造出了他生命的辉煌,这是鲜有的,简直可以说是一个传奇。
C “归于平淡”,是作者用惋惜的心情表达了对先生的崇敬,可惜的是先生最终出家,而没能延续辉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艺术界的一大损失。
D 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14、在丰子恺眼中,他的老师李叔同多才多艺,成就非凡,请根据文本列举出李叔同先生的艺术成就。(4分)
15 李叔同先生既做事,又做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他在做人方面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l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母 亲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6、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的画面描写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17、“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结合文本,说说作者认为这些宝贵的品质都是什么?(5分)
18、“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9.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上两个恰当的句子,与首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 , , ;友谊如 , , 。
20.请以“月”“湖”“船”为核心事物,写一段环境描写的文字(4分)
要求:①环境特征突出;②语意连贯;③不少于50个字(含标点符号)。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是脆弱的动物,在心底最深处是条河流,轻轻一碰,就会决堤,那奔涌而出的就是眼泪,或喜或悲,或乐或哀……
每一滴眼泪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滴眼泪都是一首诗歌,每一滴眼泪都有一段情思,让人沉迷,让人陶醉,让人喜极而泣,或者痛哭悲啼……
请以“泪”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符合材料的意思,并在话题范围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少于800字。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联考答案及说明
语 文
一、(24分,每小题3分)
1、 C
【说明】A.符契/修葺 彭殇/流觞 箴言/缄默
B.混沌/混淆 追溯/塑造 栏楯/吮吸
C.兴奋/兴趣 船棹/掉头 聒噪/瓜分
D.扉页/蜚声 戏谑/暴虐 呜咽/吞咽(划线词语加点字读音相同)
2、 A
【说明】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不讲道理。此处运用意义和对象均不对,应为“不可思议”
3、 D
【说明】A.两个介宾短语放在主语的位置上,造成句子主语短缺。
B.“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与“被采用”搭配不当。
C.“原因”与“是因为”构成了句子杂糅。
4、 C
5、 C
【说明】不行:不行走
6、 D
【说明】A.若 (如、像) 若(你的)
B.故(因此、所以) 故(过去的、旧的)
C.方(正在) 方(方圆、见方)
D.过(路过、经过) 过(路过、经过)
7、 B
【说明】A.而(表转折) 而(表修饰)
B.之(主谓之间,消独) 之(主谓之间,消独)
C.以(凭、用) 以(因为)
D.于(在,表处所) 于(比,表比较)
8、 D
二、(共27分)
9、(10分)
①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4分)
故:所以、因此 必:一定 因:根据、依据 化:变化(每点1分)
②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3分)
故:原因 善:擅长 (每点1分 句意1分)
③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3分)
是故:因此、所以 法:法令、法律 (每点1分 句意1分)
10、(7分)
(1)(4分)
特点:(2分)凄冷 清静 孤寂(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答对1点1分)
分析:(2分)“家家雨”塑造了凄冷的气氛或暗示了约客不至的原因,点染了孤寂氛围;“处处蛙”以动写静,突出了雨夜的清静或“处处蛙”以蛙声噪闹,反衬抒情主人公的孤寂(答对1点1分)
(2)(3分)
心情:(1分)孤寂 焦虑 百无聊赖(答对1点即可)
分析:(2分)
【参考】(1)“闲”表现了孤寂无聊;(2)“敲”体现了等待的焦虑;(3)“落灯花”侧面烘托了孤灯相伴的孤寂,灯花爆响,反衬雨夜凄冷清静;(4)“家家雨”塑造了凄冷的气氛,暗示了约客不至的原因,点染了孤寂氛围;(5)蛙声噪闹突出了雨夜的清静,反衬抒情主人公的孤寂。(分析结合文本,答出其中两项以上,意思对即可)
11、默写(10分)(有错别字本句不得分)
(1)信誓旦旦,
(2)春与秋其代序
(3)脉脉不得语
(4)慨当以慷
(5)榆柳荫后檐
(6)凌万顷之茫然
(7)廊腰缦回
(8)俯察品类之盛
(9)鹰击长空
(10)渺沧海之一粟
(11)多于在庾之粟粒
(1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2、(5分)
BC(全对5分 对1个2分)
【说明】
A项,根据文意看不出前后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李叔同是“风流儒雅”的少年公子,表述与原文有别。
D项,对李叔同出家原因的阐述在文中缺少根据,并且“这种思想”在他出家前创作的诗词中也可以表现出来。
E项,“做一样,像一样”不是作者的评价,是夏丏尊先生的评价。
13、C(3分)
14(4分)
【参考答案】:
①音乐方面,他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
②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③在戏剧的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
④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超越世人;
⑤在做教师时,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一丝不苟。
(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对2点3分 对1点2分 )
15、(4分)   
(1)高尚的品格
(2)深切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
(3)严谨而不拘束
(4)放弃名利,平淡出世
(答出其中一点既可 启示1分 结合文本分析2分 结合现实分析1分)
16、(4分)
结构上 (1)为下文对母亲的叙述做了充分的铺垫。
(2)与下文由于承受不住生活的压力,“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的描写叙述形成对比,反衬出母亲的坚强。(2分 每点1分)
内容上:(1)画面照应了母亲的“饥饿的岁月”,形象地突出刻画了母亲的坚强乐观的性格和品质
(2)画面让作者永远难忘,突出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由衷的爱戴和敬佩,正是在画面中作者感悟到了母亲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的高贵品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分 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缺少结合文本的具体分析酌情扣分)
17、(5分)
高贵的品质:
(1)有坚强的精神 (2)有生活下去勇气 (3)有乐观的态度
(4)有敢于面对苦难的自信 (5)有骨气 (6)有尊严
(7)有生活的信念 (8)有爱和责任感
(答出4个以上5分 3个4分 2个3分 1个2分 意思对即可)
18、(6分)
含义: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着(意思对即可)(2分)
理解:(结合现实生活,言之成理即可)(4分)
19、(4分)每句2分,其中句式1分,内容1分
【参考示例】
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裁剪,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霓裳;
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
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配,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20、(4分)
核心事物描写1分 特征明显1分 语言连贯1分 文意完整1分(每少5字扣1分)
21、(60分) (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写作提示】
材料有两小段,第一段是从“泪”产生的根源而言,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怒哀乐都可能导致哭泣流泪的现象。第二段则是从“泪”的内涵而言,提示学生在构思过程中,可以记叙一个故事来展示感人的场面或者情节,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来抒发自己对“泪”的经验与体悟,还可以通过叙议结合等综合手法,来表达自己在“泪”这一特定情感表达现象的前提下的某种情思。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而药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鬼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完成功名,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标啊。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就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时代已经变了,而法令制度不变,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岂不太难了吗!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象这种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