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美国记者,作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积攒( ) 慷慨( )( ) 恫吓( ) 晓谕( ) 怒不可遏(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后业,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克勤克俭:
⑵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辨论的有效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引经据典:
⑶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
怒不可遏:
⑷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4.读读下列句子,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句子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⑴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⑵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5.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6.成语中的比喻很多,请在括号中填入一个恰当的字,使成语完整。
胆小如( ) 料事如( ) 暴跳如( ) 度日如( )
挥汗如( ) 挥金如( ) 守口如( ) 血流如( )
第二部分:
(一)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这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家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7.“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老先生为什么说这些书是“坏书”?
8.文中提到的“正经书”是指 。
9.从作者少年时代喜欢看的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性格?
10.“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毛泽东从这些书中接受了什么?
11.《三国》、《西游记》等在当今被列为名著,鼓励青少年阅读,你怎么看?
(二)
杰克·伦敦(美国近代著名作家)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是一个在旧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个占卜者。后来母亲嫁给已经有十一个孩子的约翰·伦敦,(A)杰克·伦敦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B)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十四岁到一家罐头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得到一元钱,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干了不多久,这个十四岁刚出头的孩子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到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中。(C)偷袭中他被渔场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工。不久他放弃了“牡蛎海盗”的营生,当水手去远东。(D)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航海归来,境况并未好转。1894年,十八岁的杰克·伦敦在退出“进军”行列之后,又继续过流浪生活,监牢、警察局成了他常进出的地方。长年的流浪没有使杰克·伦敦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强烈地追求知识,不甘于自暴自弃。即使在漂泊无定的困境中,书也总是他的伴侣。1896年他二十岁,甚至还考进了加州大学。
12.下列两句话是从原文段中抽出来的,请将它们恰当地放回原位。
⑴继父的情况也不好。
⑵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穷困的处境。
⑴句放在 处,⑵句放在 处。
13.文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再在文段中找出一句类似的话。
14.杰克·伦敦的童年生活经历给了你哪些感受?
15.你知道杰克·伦敦的作品吗?
(三)
⑴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一生渴望光荣,他20岁从索尔本学法学系毕业后,没有去做律师,却选择了当作家的道路,发誓要做“文坛的国王”。此后连续四年,巴尔扎克住在巴黎一家公寓的顶层阁楼里,从事悲剧和小说的写作。
⑵巴尔扎克写作十分勤奋。每天从半夜写作到中午,然后从中午到下午4点校对文稿,5点钟用餐,6点钟睡觉,待到半夜又起来床工作。他写作时穿着教士的袍子,点上7支蜡烛,桌边摆着提神用的黑咖啡。他连续工作两三个月,不露一面,然后像从地下钻出来的一样,拿着他的书稿,十分天真地为自己喝彩。有时候,他工作了一个长夜后跑到朋友家,吃点东西就睡,要朋友一小时后唤醒他。但当他一觉醒来,发现超过了时间,便跳起来破口大骂朋友是混蛋、小偷、凶手。
⑶巴尔扎克写作时常进入忘我的境界。有一次,一位朋友访问巴尔扎克,见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不忍心打搅,就坐在一旁等着。吃午餐的时候,佣人给巴尔扎克端来了饭菜,这位朋友以为是招待自己的,便把它吃了。又等了一会儿,见巴尔扎克还在写作,朋友就悄悄地离开了。巴尔扎克突然感动饿了,便起身打饭吃,发现桌子上用过的餐具,便责备自己:“你这饭桶,吃了还想吃。”说罢又坐下写起来。又有一次,一个朋友去看巴尔扎克,一进门就看见这位作家倒在地板上,脸色惨白,昏昏沉沉。朋友惊呼道:“巴尔扎克先生不行了!”被他这么一叫,巴尔扎克苏醒了。说:“你懂什么,刚才是高老头死了!”
⑷尽管巴尔扎克被债主追赶着写作,但他对创作从不肯马虎了事。一部小说,他总是反复修改多遍,以至十多遍。他的小说清样从来没有干净过,而校排清样的费用,出版商都记在他的账上,从版税里扣除。因此,他的艰苦劳动所得,往往比预想的报酬要少。但他宁可少得稿酬,也要坚持修改,决不草率从事。
⑸巴尔扎克是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一生写作了容有97部作品的《人间喜剧》。
16、从文中看,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巴尔扎克拥有哪些精神品质?
17、巴尔扎克骂朋友是“混蛋、小偷、凶手”,为什么?这反映了什么?
18、本文写巴尔扎克用了什么方法?
19、“你懂什么,刚才是高老头死了!”中的“高老头”是其作品 中的人物。
20、写出二至四段的中心句。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21、请举出巴尔扎克的作品两部。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答案
1.《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2.略 3.⑴既能勤劳又能节俭。⑵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⑶怒气冲冲,难以抑制。⑷指国家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4.略 5.略 6.依次填:鼠、神、雷、年、雨、土、瓶、注 7.因为这些书都是宣传“反上”内容的书,在当时看来,这些内容的书是该禁止的。(意近即可) 8.先生让我们读的一些经书。 9.叛逆精神。 10.毛泽东接受了这些小说中的造反精神,学会了对旧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11.略 12.AC 13.承上启下(过渡);例句略 14.如: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每一种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等等。 15.《狼的儿子》、《深渊中的人们》(1903)、《海狼》(1904)、《铁蹄》(1908)、《马丁·伊登》(1909)、《一块排骨》(1911)、《在甲板的天蓬下面》(1913)、《埃尔西诺尔号的叛变》(1914)、《红死病》(1915)等等。 16.写作十分勤奋;写作时常进入忘我境界;对创作从不肯马虎了事。 17.因为朋友没有及时叫醒他,耽误了他写作的时间。反映了巴尔扎克珍惜时间写作。 18.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19.《高老头》 20.第二段:巴尔扎克写作十分勤奋。第三段:巴尔扎克写作时常进入忘我的境界。第四段:他对创作从不肯马虎了事。 21.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