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26 21:5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西周宗法制阅读课本夏商政治形式第1段,分析以下问题 :
1.概括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
2.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条件是什么?阅读、思考1、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 条件:(生产力进步)农耕经济的进步——产生贫富分化——产生阶级、阶级对抗——需要强力工具保证统治阶级利益——产生早期国家(不用笔记)
夏代金属器具原始社会末期出现贫富分化文字的成熟 城的出现: 郑州新密古城寨城址礼制的初步形成:
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 玉斧 红山文化出土
估价250000 RMB 玉钺余杭县出土
(距今约四五千年) 甲骨文 “王”字 。可见王权实际上是什么权力? 强权我国的神话传说有没有历史真实性?
神农尝百草,辨五谷——原始医药学、原始农业
黄帝大战蚩尤——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间的冲突、融合
大禹治水——上古时期全球性大洪水(诺亚方舟)
可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可以提供研究线索。读课本,把关于夏朝的政治特点的句子找出来,和原始社会做下比较。概括一下夏朝的政治特点?
传贤——传子(表象)
(实质)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从此天下为公——家天下
夏的政治特点是:王位世袭制
读课本,找出叙述商朝政治特点的句子。概括一下商朝的政治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习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神权怎样和王权结合?
占卜
商王的统治蒙着一层神命色彩,通过所谓天命进行统治。
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故而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们现在的汉字是用来干什么的? 商王用活人祭祀神灵和祖先商代铸造了大量的青铜礼器用于祭祀四羊方尊司母戊方鼎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封制下,周王是诸侯之君,而非夏商的王为诸侯之长。西周吸取夏商亡国教训后创造的分封制利于统治的稳定。 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对象:
(1) 王室子弟 (2)功臣(3)先代贵族
2、分封内容(诸侯权利和义务):
“授民授疆土”,享有世袭统治权,有很大的独立性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服从周王命令
3、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保卫王室
(所以后世帝王的子孙封王后也被称为藩王。
藩,篱笆之意,犹如众星拱月,保卫君王。)
4、影响:当时 后来
(利)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展了周的疆域和影响。(弊)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课文分封制最后一段)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
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妃嫔所生,
二儿子——王后所生,
三女儿——王后所生,
四儿子——王后所生。王位之争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议一议大宗小宗之间有双重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从而形成一张结实的宗法网。周王朝社会等级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西周的宗法制(重点)1、大家读课本,看周朝实行这样的宗法制会有什么效果?
目的: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
2、那宗法制按什么原则实施?即它的实质。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3、宗法制的核心(围绕什么展开的):
嫡长子继承制
4、作用:
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维持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
蒋孝严蒋家身份桂林祭祖 对于当今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寻根和祭祖的的风俗,你如何看待? 各级“小宗”都必须结合在周王的周围,对周王无限的崇敬。等而下之,其他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核心,表示“尊祖”和“敬宗”。因此,“尊祖”和“敬宗”,就成了维护宗法制度的基本信条,“家”、“国”成为一体,“国家”由此而来,所以中国自古就有“忠孝”的传统。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1.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祭祖与修谱等现象
2.死了以后希望“落叶归根”
3.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4.讲究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等
(项羽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这是成语“衣锦归乡”的由来。)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周代的爵位有五等:
公 、侯 、伯、子、男
爵位越高分封的土地越广。
周武王有两个儿子、三个侄子要分封,分封的爵位会一样吗?
周王分封的异姓贵族爵位和同姓贵族会完全一样吗?
那周朝的分封制主要按什么原则加以区分进行分封?
血缘关系亲疏
所以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那么政治权利的分配通过什么形式实现呢?
分封制。形成诸侯爵位的高低和“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的高低。
所以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形式,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分封制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周礼《周礼》书影
思考:什么是“礼”?什么是“乐”?“礼”和“乐”是什么关系?礼乐秩序的实质是什么?后来发展出现了什么局面? 周公摄行王政。为了巩固其统治,他依照周国原有的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制度。其中一种为“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也就是以“乐”从属于“礼” ,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主要有礼、乐、刑、政四术,其中礼、乐是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等级制度,而刑、政则是对下民的。
“礼”是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改造,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的关系。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
“乐”则是配合各种场合、礼仪的音乐。它对乐悬(挂)、舞列、用乐等都有极其森严的规定。如“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yi】)。这些规定,一方面体现于祭祀、宴享等日常的雅乐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贯彻在由大司乐进行的国子教育中。
礼可以区分贵贱等级,乐可以使“人”互相敬和。礼、乐的结合不仅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更能有效地统治人民。由此可见,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
【探究活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如何?它们对西周统治起到的共同作用有那些?关系: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宗与分之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共同作用:①有效防止了贵族之间因权利继承产生的纷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②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③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本节主要内容回顾1、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夏的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形式:
王位世袭制 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3、西周分封制:分封对象、分封内容(诸侯权利和义务) 、分封影响
对象: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影响: (利)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展了周的疆域和文化的影响。 (弊)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课文最后一段)
本节主要 内容回顾
4、西周宗法制: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实质:
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目的: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
5、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

课堂练习简答题:人们常说“百姓疼幺儿,皇帝爱长子”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百姓是因为人之常情,皇帝是因为地长子继承制。
1、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了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常有有序的婚姻礼俗
选C,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制观念浓厚。课堂练习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 河南河北B. 湖南湖北C. 山东山西D. 广东广西
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选C 鲁、晋是西周的封国。
3、《诗经》曰:“周虽旧帮,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1)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2)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3)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4)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A.(1)(2) B. (3)(4)
C. (1)(2)(3)D.(1)(2)(3)(4)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意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周王朝建立后采取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礼法制度。王位世袭制建立与夏代。所以选C。
课堂练习4、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A.血缘与政治结合 B.社会等级严格
C.中央集权加强 D.青铜制造业发达
这说的是西周政治制度中的礼乐制度,反映分封制带来的等级差别。所以选B。孔子曾说“(西周)礼乐自天子出,(春秋)礼乐自诸侯出。”礼乐制度是周公旦所创,规定了不同等级的祭祀、乐器(曾侯乙编钟)、舞蹈、服饰、车马、丧葬等规制的不同。礼乐制严格区分了等级的高低尊卑,用以维持政治秩序。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被破坏,诸侯和大夫不再严格遵守。比如鲁国大夫季孙氏用诸侯的规制欣赏舞蹈,被孔子批评,感慨“礼乐崩坏”。课堂练习5、《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鼎”在西周代表着权力。传说大禹制九鼎象征九州以安定天下,所以天子用九鼎显示自己的权力、地位。后世有“一言九鼎”之语。到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受到破坏,周王室实力逐渐衰微。“楚王问鼎”的故事正反映了王权衰弱,分封制崩溃,也附带产生了一个成语“问鼎天下”。所以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