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新编,备战201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3-2014高中历史名师专题指导(考纲导航+思维导图+考点突破+典例精析+真题演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新编,备战201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3-2014高中历史名师专题指导(考纲导航+思维导图+考点突破+典例精析+真题演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26 20:2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文明演进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实行王位世袭制度。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实行________与________制度。
(3)西周: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实行________和宗法制。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对象:王族、______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土地和人民再分封,形成了“天子—________—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内服外服分封制功臣 诸侯(4)诸侯的义务:________、随从作战、________和朝觐述职。
(5)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3.宗法制
(1)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以________关系为纽带,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形成了大宗与小宗所构成的家族等级秩序。
(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镇守疆土交纳贡赋血缘嫡长子继承制垄断特权(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等级森严;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________首创)
(1)来历:秦王嬴政自以为功德超过“三皇五帝”,开始确立了皇帝制度。
(2)核心:皇权至上,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制
(1)内容:丞相辅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掌管军事;__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2)作用:三公相互配合、互相牵制,加强皇权。
3.郡县制(采纳李斯的建议)
(1)内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______直接任命。
(2)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秦始皇御史大夫皇帝4.秦朝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有利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中央集权)
(1)汉朝:
①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②汉武帝时设________,监察地方。
③颁布“________”,解决王国问题。
(2)唐朝:唐朝中期,地方设置许多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刺史推恩令(3)北宋:
①收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②收权,派文官管理地方,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收钱,地方大部分赋税转移至中央。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________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专制皇权)
(1)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①中朝:中朝尚书台为朝廷的决策机构。
②外朝:外朝三公九卿机构为执行机构。行省制度(2)隋唐三省六部制。
①三省:中书省(决策)、________(审议)、尚书省(执行)。
②六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由尚书省统领。
③作用: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
(3)宋朝二府三司:
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来相权一分为三。
①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②增设________,分割宰相军权。
③增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权。门下省枢密院(4)元朝一省制。
①措施:实行一省制,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②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古代选官制度
(1)西周时期:“世卿世禄”(分封世袭)。
(2)战国时期:军功爵制(商鞅变法)。
(3)汉武帝时:征辟制和察举制(依据才德)。
(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度(依据门第)。
(5)隋唐时期:________(考试选拔)。科举制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明太祖时,朱元璋废________,设殿阁大学士,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结束。
(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
2.清朝设置军机处
(1)设立:________皇帝时,起初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2)职责:军机大臣只秉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
(3)影响:加强了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丞相雍正【例题】 (2013年广东学业)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以孝、廉为主要标准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在魏晋南时期实行;科举制从隋朝开始;西周时期,地方实行分封制。
答案:A1.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前代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宗法制可归纳为“一、一、二”
一个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两对关系: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三个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个继承与发展:汉继承与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唐继承与发展了隋朝的政治制度。
三大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度。
四种方式:加强君主权力、分化宰相权力、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加强监察机制。5.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可归纳为“两强、两弱、两矛盾”
两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和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两弱: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和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
两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2年广东学业)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
A.商、夏、周 B.商、周、夏
C.夏、商、周 D.夏、周、商解析: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夏、商、周。
答案:C2.(2011年广东学业)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君臣关系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由此可知答案为A项。
答案:A3.(2010年广东学业)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奴隶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嫡长子继承制解析: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
答案:D考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3年广东学业·双选)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废除君主专制 B.改革郡县制
C.适当限制君主权力 D.恢复分封制解析:顾炎武所说的“封建”是指“分封制”,“封建其专在下”说明地方势力强大;“郡县其专在上”说明君主权力太大,故顾炎武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即改革郡县制,适当限制君主的权力。题目反映不出废除君主专制和恢复分封制。
答案:BC2.(2012年广东学业)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
A.分封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宗法制度 D.皇帝制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D项,A、C两项西周已实行,B项创立于隋朝。
答案:D3.(2010年广东学业·双选)秦朝中央政府机构如下图所示,它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宗法分封 B.分权牵制
C.民主法制 D.君主专制解析:由题图我们知道秦朝皇帝高高在上,而且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来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BD考点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1年广东学业·双选)西汉初年分封同姓异姓诸侯,建立封国,并在地方设置郡县。由此可知,西汉初期(  )
A.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B.与西周时期的制度有部分相似之处
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完全靠血缘维系
D.对地方的管理与秦朝完全相同解析:从题目中“建立封国”和“设置郡县”可知A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故西汉初期的建立封国与西周时期的制度有部分相似之处。
答案:AB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2013年广东学业)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解析:雍正皇帝时,起初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设立了军机处。
答案:D2.(2012年广东学业)明成祖时期若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情况下,他的奏本上达皇帝的途径是(  )
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
B.通政使司→军机处→皇帝
C.通政使司→内阁→皇帝
D.通政使司→中书省→皇帝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侍从、顾问机构,故选C项。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在明太祖时已经撤废,而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置的。
答案:C3.(2011年广东学业)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是没有决定权,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参议院 D.中朝解析:从题干中“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信息可知该机构是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A一、单项选择题Ⅰ
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解析: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全面推行的。
答案:D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
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周王—诸侯—士—卿”的等级序列解析: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答案:C3.(2013年江苏学业)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解析:从题干中“嫡孙”可知是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C二、单项选择题Ⅱ
11.(2012年河南学业)清明、端午、中秋节已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与这种渴望亲友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选项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解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题干中的节日反映了渴望亲友相聚情结。
答案:B12.(2011年江苏学业)《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解析:从材料中“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选A项。
答案:A13.(2011年江苏学业)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侍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做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
A.唐朝时期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中“中书省奏请后,门下省审议奏请认为不妥,封还诏书”可知三省之间互相制衡。
答案:B三、双项选择题
17.《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A.皇帝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解析:“封建亲戚”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答案:BC18.秦始皇确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A.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B.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
C.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D.阻碍了当时封建经济的发展解析: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因此A项错误;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封建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因此D项错误。
答案:BC19.唐朝草拟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政事堂 D.尚书省解析:唐朝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答案:AB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