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滕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15 19:02:16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范围:选必 1 和选必 2;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F 19 Cl 35.5 Cu 64 I 127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铁片上电镀锌时,通常把铁片做阳极
B. 如图验证热效应的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操作中,通常小木板上要洒少量水
C. 反应热测量时,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要缓慢倒入盛有盐酸的简易量热计中
D. 为了证明 HClO 是弱酸,可用广泛 pH 试纸测常温下 NaClO 溶液的 pH
2.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在 HCl 的气流中加热 MgCl2 6H2O 制备无水 MgCl2
B. 一定条件下,当反应 2NO 2 N2O4达到平衡后,缩小容积,气体颜色加深
C. 通过饱和 NaHCO3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 CO2气体中混有的 SO2
D. 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稀盐酸洗涤 AgCl 沉淀,后者 AgCl 损失少
3.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析出 3.2 g 铜,则阳极失电子数大于 0.1NA
B.25℃时,pH=13 的 1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 OH 数目为 0.1NA
C.0.1 mol O2与 0.2 mol NO 充分反应得到气体分子数为 0.2 NA
D.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消耗 11.2 L 气体,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 0.1NA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1 d轨道的电子能量比 ns 的高
B.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其特征光谱只有一条谱线
C. 防晒霜中的有效成分的分子中含 π键,可以吸收部分紫外线
D. 通常以价电子所占据的轨道能级作为元素周期表分区的符号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i—Si 和 Si—H 键能小,易断裂,难以形成长链硅烷
B. H 2O中两个氢氧键(H—O)的键角大于H3O 的键角
C. 3 个 B—F的键长相等,说明BF3分子中的四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第 1 页 共 8 页
D. CCl4是非极性分子,C 原子处于 4个 Cl 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 -
6. 双极膜(BP)是阴、阳复合膜,在直流电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 H2O 解离成 H 和 OH 。利用双极膜电渗析
法和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可获得淡水、NaOH 溶液和盐酸,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M、N 为离子交换膜。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 M 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 出口 2的产物是盐酸
C. 若去掉双极膜(BP),阳极室会有 Cl2生成 D. 电路中每转移 1 mol 电子,两极共得到 0.5 mol 气体
7. 常温下,在指定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 - -
A. 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NH4 、Na 、Cl 、ClO
+ 3+ 2 -
B. 中性溶液中:Na 、Fe 、CO 3 、ClO
+ 2+
C. 0.1 mol/L 的 Na2CO3溶液:K、Ca 、HCO3 、NO3
c - -12 3+ + - +D. 由水电离出的 (OH )=1×10 mol/L 的溶液:Al 、H、Cl 、K
8.高氯酸铵(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等。制备 NH4ClO4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除杂时发生的反应为:2NaClO3+H2O2+2HCl=2ClO2↑+O2↑+2H2O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ClO3
B.本流程可以得出相同条件下氧化性:ClO 3>ClO 4
C.NH4ClO4中阴阳离子的立体构型均是正四面体
+
D.电解 NaClO3溶液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lO 3-2e +H2O=ClO 4+2H
9.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 2 6 2 4 2 2 6 2 3 2 2 3 2 2 5
①1s 2s 2p 3s 3p ;②1s 2s 2p 3s 3p ;③1s 2s 2p ;④1s 2s 2p 。
A.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B.最高正化合价:④>①>③=②
C.电负性:④>③>②>① D.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10.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 1∶2 充入 CO 和H2 ,发生反应:CO g 2H2 g CH3OH g ,测
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 2 页 共 8 页
A. 该反应的 H 0
B. 压强: p1 p2 p3
C. A、B、D 三点的平衡常数关系为: KA KB KD
D. 压强为 P2 、温度为 300℃的条件下,C 点 v正 v逆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1.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 2 mL0.1 mol/LFeCl3溶液中滴加 溶液变红,加入 KCl 固 FeCl3+3KSCN Fe(SCN)3+3KCl
A
KSCN 溶液,再加入少量 KCl 固体 体后,红色变浅
的平衡逆向移动
用pH计测量NaClO溶液和NaF溶液的 NaClO 溶液的 pH 大于
B Ka(HF)>Ka(HClO)
pH NaF 溶液的
向 2 支试管中依次加入等体积等浓度
置于热水中的混合溶液
C 的 Na2S2O3和 H2SO4混合液,分别置于冷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先出现浑浊
水和热水中
向盛有 1 mL0.1 mol/LAgNO3溶液的试
观察到先产生砖红色沉
管中逐滴滴入 0.1 mol/L 的 Na2CrO4
D 淀(Ag2CrO4),然后砖红 Ksp Ag2CrO4 >Ksp Ag2S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再向其中滴加
色沉淀变为黑色(Ag2S)
0.1 mol/L 的 Na2S 溶液
A. A B. B C. C D. D
12. 硫单质可以与活性中间体二氟卡宾(: 2)在催化剂钯( )作用下可形成 = 2,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决定总反应速率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为 221.46 1
第 3 页 共 8 页
B. 催化剂钯可改变总反应的焓变
C. 上述反应历程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D. 比 稳定
+
13. 在 Pt2O 表面发生反应:N2O(g)+CO(g) CO2 (g)+N2 (g) ΔH ,利用该反应能够处理汽车尾气中的污染
物.物质变化过程如图 1 所示,能量变化过程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ΔH=ΔH1+ΔH 2=E1-E2 B. 使用 Pt2O 催化剂,N2O 的转化率增大
C. 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 D. 对于该反应,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14. 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3 2和 6 2,发生反应: 2( ) + 3 2( )
3 ( ) + 2 ( ),测得 2的转化率[ ( 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 20min时间段内,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4 1 min 1
B. 在该温度下, 2的平衡转化率为 80%
C. 20min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 3 2和 6 2( ),
平衡时甲醇的体积分数增大
D. 20min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反应 速
率加快
15. 常温下,将 NaOH溶液滴加到H2A溶液中,混合溶液的 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c HA
A. 曲线M表示 pH与 lg 的关系
c H2A
c2 HA
B. 104
c H2A c A2
C. 图中 a点对应溶液中:c Na c H 2 2A 2c A
D. pH 5 的溶液中: c HA c H 2A c A 2
第 4 页 共 8 页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6.(11 分)A、B、C、X、Y、Z、E 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
的电子数相等,C 原子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 3 倍,X、Y、Z、E是位于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X、E 原子的最
4+
外层电子数均为 1,Y 有“生物金属”之称,Y 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Z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数目是最
外层电子数的 14 倍。用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2+
(1)B 原子核外有___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Y 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Z 的价电子排
布式为 。
+ 2+
(2)E 元素属于 区元素。E 稳定性强于 E 的原因
(3)①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②A、C 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强的是: (用分子式表示),原因是 。
③AC2的电子式为 。
2- 2- -
(4)AC3 的 VSEPR 模型是__ , AC3 的键角 BC2 的键角 (> < =)
17. 生物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粗铜提纯的电化学装置示
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池是_______(填“原电池”或“电解池”)。
(2)a、d 电极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f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填
名称)。
+
(3)闭合开关 K,甲池中产生的 H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填“从左室移向右室”或“从右室移向左室”);乙池
中 c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4)该电化学装置中每消耗 22.4L O2 (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电路中转移_______个电子,消耗的葡萄糖与甲
醇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电极 f 的质量_______(填标号)。
A.增加 64 g B.减少 64 g C.增加 128 g D.减少 128 g
第 5 页 共 8 页
18. 甲酸 (HCOOH) 4一种常见的弱酸,常温下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 2.0 10 (已知 lg 2 0.3 )。
(1)设计实验证明甲酸为弱酸,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将甲酸溶液滴入NaHCO3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
B.向体积相同、 pH相同的盐酸和甲酸溶液中加入足量 Zn,比较溶解Zn的质量
C.取一定浓度的甲酸钠溶液,测其 pH
(2)0.1mol L 1的甲酸钠HCOONa溶液和0.1mol L 1的甲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可配成一种缓冲溶液。
①HCOO 的水解平衡常数Kh= _______。
②该混合溶液的 pH约为_______。

③该混合溶液中 c HCOO _______(填“>”“=”或“<”) c(HCOOH) 。
(3)催化甲酸分解的一种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已知催化剂“I”带一个正电荷,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也带一个正电荷的是_______(填“II”“III”或“IV”)。
②由反应进程可知甲酸分解的 H_______(填“>”“=”或“<”)0,该历程中的决速步骤为_______(填选项字母),
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 _______ kJ mol 1。
a.I 转化为 II 的过程 b.II 转化为 III 的过程
c.III 转化为 IV 的过程 d.IV 转化为 I 的过程
19.一氯化碘(沸点 97.4℃),是一种红棕色易挥发的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酸。某校研究性学习小
组的同学拟利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其装置如下:
第 6 页 共 8 页
回答下列问题:
(1)ICl 中 I 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检验 A 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装置烧瓶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装置中溶质如果改用 Na2CO3溶液。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 -7 -11 -82CO3:Ka1=4.4×10 ,Ka2=4.7×10 ;HClO:Ka=3.0×10 )
(4)将 B 装置得到的液态产物进一步提纯可得到较纯净的 ICl,提纯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
(5)测定 ICl 的纯度。实验过程如下(设杂质不参与反应):
步骤 1:称取 4.00 g ICl 与冰醋酸配成 500 mL 标准液。
步骤 2:取上述标准液 25.00 mL 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 KI 溶液、100 mL 蒸馏水,滴入几滴_________作指示剂
(填名称),用 0.1000 mol L-1Na2S2O3溶液滴定(I2+2Na2S2O3=2NaI+Na2S4O6),滴定到终点时消耗 Na2S2O3溶液 24.00
mL。
①步骤 1 配制标准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及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ICl 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并计算)
20. 党的二十大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提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CO2的资
源化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CO2合成甲醇的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ⅰ:CO2(g) 3H2(g) CH3OH(g) H2O(g) ΔH1
反应ⅱ:CO 2(g) H2(g) CO(g) H2O(g) ΔH2 41.1kJ mol
1
已知部分化学键键能如下表:
化学键 C=O C—H H—O H—H C—O
键能/ (kJ mol-1) 754 403 459 446 309
(1)ΔH1 _______。
(2)CO2合成甲醇的过程,增大压强,CO2的平衡体积分数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原因
为_______。
(3)反应ⅱ的反应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v正 k正c CO2 c H2 , v逆 k逆c(CO) c H2O ,其中 k k正、 逆 分别
第 7 页 共 8 页
为正、逆速率常数,则升高温度 k正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4)恒压下进行CO2合成甲醇实验。初始压强为100kPa,起始投料 n CO2 、n H2 均为1mol CO2和H2 的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曲线_______(填“L1”或“L2”)表示CO2的平衡转化率。
②温度高于T2K后曲线L2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为_______。
③T1K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2O(g)的物质的量 n H2O = _______,反应ⅰ的标准平衡常数Kθ= _______(保
留 1 位小数)。(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 gG(g)+hH(g) ,
g h
pG pH

θ
Kθ=
p θ
d e ,其中 p =100kPa,pG、pH、pD、pE 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pD p E
p
θ θ
p
第 8 页 共 8 页化学试题答案
1.B 2.B 3.B 4.C 5.A 6.D 7. D 8. A 9.D 10.D
11. AB 12.C 13.B 14. AC 15.CD
16.(1) 5 3d8 (2) ds Cu+为全满结构,比 Cu2+稳定 (3)①C·· × · ··
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 ③·O· C× ·· ·× ×·O·(4)平面三角形 >
17(1)原电池 (2) ①. 负极 ②. 正极 ③. 纯铜
(3) ①. 从左室移向右室 ②. CH3OH-6e-+8OH-=CO2 3 +6H2O
(4) ①. 2NA ②. 45∶32 ③. A
18.(1)BC (2) ①. 5.0 10 11 ②. 3.7 ③. >
(3) ①. IV ②. < ③. d ④. 86.1
19. +1 degjbcf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在 a处连接长导管插入水中,加热烧瓶,在导管末端
产生气泡,停止加热,导管中形成一段液柱,说明装置 A气密性良好 防止 ICl挥发
Cl2 + 2CO32- +2H2O= Cl- + ClO- + 2HCO3- 蒸馏 淀粉 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97.50%
20.(1) 49.0kJ mol 1
(2) ①. 减小 ②. 增大压强,对反应ⅱ无响,反应ⅰ的平衡会向正向移动
(3)增大 (4) ①. L2 ②. 温度高于T2K后反应ⅱ的变化程度低于反应ⅰ的变化程度 ③. 0.4mol
④. 42.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