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新编,备战201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3-2014高中历史名师专题指导(考纲导航+思维导图+考点突破+典例精析+真题演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新编,备战201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3-2014高中历史名师专题指导(考纲导航+思维导图+考点突破+典例精析+真题演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26 20: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20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产生)
(1)代表:________、王韬、郑观应等。
(2)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要求。冯桂芬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
(1)代表人物。
①康有为:撰写《____________》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外衣,否定________统治。
②梁启超:发表《________》,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2)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3)意义: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新学伪经考君主专制变法通议二、新文化运动
1.概况
(1)标志:1915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指导思想:前期为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人物:________、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4)基地与阵地:北京大学基地、《新青年》阵地。陈独秀陈独秀2.内容
(1)提倡________和__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内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3.意义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新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对广大青年的思想起到了解放作用,使民主、科学思想等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民主科学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1)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国外:俄国________的胜利。
2.传入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__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1919年,________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影响
(1)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十月革命庶民的胜利五四运动【例1】 (2013年广东学业)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
A.主张全盘西化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解析:材料“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说明此人认为中学的地位;材料“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说明此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C【例2】 (2013年广东学业)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民报》的创办
B.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C.《青年杂志》的创办
D.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答案:C1.新文化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中心:北京大学。
两大口号:民主、科学。
三大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大人物: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可概括为“二、三”
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邓小平理论。
三次转变:半殖民地半封建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1 维新思想(2012年广东学业)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孙中山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答案:B考点2 新文化运动1.(2012年广东学业)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析:时间“20世纪20年代”和孔子地位下降可知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D2.(2011年广东学业)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时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解析:由材料中“思想上之争”,便知该文章是倡导学习西方的思想,故“今日”是指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C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1年广东学业)十月革命后,在中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解析: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B一、单项选择题Ⅰ
1.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自强”“求富”为出发点
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
C.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
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解析:洋务派兴办洋务,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求富自强,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
答案:C2.下列对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尚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②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 ③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④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解析:①是错误的,他们已突破此思想。④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作出的贡献。
答案:B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解析: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D二、单项选择题Ⅱ
11.(2009年浙江会考)19世纪中期,日本一位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解析:由题目中“19世纪中期”、“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可以知道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答案:A12.(2009年江苏学业)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解析: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把中国的儒家经史与西方的政治学说相融合,以此来宣传维新改革理论。
答案:D13.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解析:19世纪90年代,在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孔子改制考》等书中把孔子改扮成为主张改革的先师,说明康有为不但没有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反而体现了他想借助孔子的威望来减轻宣传维新思想的阻力的特点。
答案:D三、双项选择题
17.下列属于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王韬 D.郑观应解析:林则徐和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王韬和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
答案:CD18.下列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属于广东籍的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解析:严复是福建人,谭嗣同是湖南人,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广东人。
答案:BC19.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当时文学革命的内容包括(  )
A.提倡白话文
B.文学要为工农服务
C.使用简化字
D.建立新鲜、平易、明了的新闻学解析:文学要为工农服务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出的,使用简化字是在1956年提出来的。
答案:AD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