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12课时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______________的矛盾。
(3)直接原因: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暴跌。
2.表现
(1)________,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农产品价格下跌,________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生产和消费银行倒闭农民3.特点
(1)影响范围特别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二、罗斯福新政
1.内容
(1)整顿银行与________: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等。
(2)调整农业政策:实行农业减耕减产,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
(3)复兴工业——核心:通过《______________》,国家监督生产环节,调解劳资关系。
(4)社会福利:一方面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兴办公共工程,“________”。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金融业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工代赈3.影响
(1)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________的时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的____________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2)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________”现象。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________,减少因贫困问题引起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________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________、教育等。
(4)作用:使穷人受惠,对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失业保险滞胀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意义: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提高经济竞争力;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分配;一定程度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4.“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意义: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例1】 (2013年广东学业)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重要特点是( )
A.自由放任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罗斯福上台,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
答案:D【例2】 (2013年广东学业·双选)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出现的经济繁荣“不同程度上伴随着广泛的经济计划、系统的政府干预,以及用以克服竞争性资本主义和商业周期不稳定的社会服务体系。”据此可知二战后初期西欧( )
A.推行福利制度
B.经济社会动荡局面加重
C.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由“广泛的经济计划、系统的政府干预”可知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社会服务体系”可以联想到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
答案:AD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两条道路:美国的民主政治;德日的法西斯道路。
三大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四大表现:银行倒闭;工商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增加。
2.罗斯福新政可归纳为“三新”
新理论:凯恩斯主义。
新模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新起点: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3.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二、三”
一条线索:资本主义国家运行机制的调整。
两个关键:市场的调节和国家的干预。
三个阶段:大危机前自由放任的政策;新政时期的国家干预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考点1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1年广东学业)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解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
答案:C2.(2010年广东学业)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
A.工业领域 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 D.金融领域解析:1929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金融领域爆发,股票下跌。
答案:D考点2 罗斯福新政1.(2013年广东学业)美国总统胡佛最初把随着股票市场崩溃而来的不景气看做是一种心理现象。他亲自选用了“萧条”这个字眼,因为它不像“恐慌”或“危机”那么吓人。1930年6月,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有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他竟对他们说:“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据此可知胡佛(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胡佛反对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这说明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B、C三项排除,胡佛认为经济不景气并不可怕。
答案:DA.鼓励公共救济事业
B.试图大规模干预经济
C.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2.(2012年广东学业)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初,美国胡佛政府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 )
A.国家干预 B.自由放任
C.重商主义 D.计划经济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依然是自由放任,罗斯福转为国家干预。
答案:B3.(2012年广东学业)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
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解析: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可知,为了解决工农业恢复生产资金问题和拓展海外市场,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整顿财政金融入手,对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
答案:A考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12年广东学业)1978年美国有评论家写道:“在西欧,社会主义不是千年梦想而是现世的现实,没有人反对社会主义。”这反映二战后西欧国家( )
A.长期实行福利政策 B.遵循自由放任传统
C.忽视社会公平 D.实行计划经济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的福利制度逐步完善,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低收入阶层受惠,故选A项。B、C、D三项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明显不符。
答案:A2.(2011年广东学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解析:二战后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答案:C一、单项选择题Ⅰ
1.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市场萧条 D.产品过剩解析:1929年的经济危机首先从股市崩溃开始。
答案:A2.下列关于1929年经济危机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到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B.影响到所有经济部门
C.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
D.法西斯主义在各国纷纷上台解析:D项表述错误,法西斯主义主要在德、日上台,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保留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
答案:D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C.为美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D.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解析:从罗斯福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一阶级立场分析。
答案:B二、单项选择题Ⅱ
11.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积极发展“新经济”解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积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A12.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徽章(见图),这一法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解析:图片反映的是美国实行的“蓝鹰标记”,是在《工业复兴法》中规定的。
答案:B13.当时美国修建下图中所示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银行秩序,克服金融危机
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减少农产品过剩,保护农民利益解析:由图片可以知道是美国田纳西工程,其直接目的是促进就业。
答案:A三、双项选择题
17.从下表看,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
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幅度(与1929年相比)A.对经济的破坏特别大
B.迫使西方国家联手应对
C.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D.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破坏程度相同解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此次危机波及美国、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破坏特别大;国家工业生产下降幅度不同;材料不能反映西方国家联手应对的史实,故B、D两项排除。
答案:AC18.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这主要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旨在( )
A.缓减社会的主要矛盾
B.对传统的经济模式进行调整
C.保障工人的权利
D.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解析:B项与题目没有联系,D项表述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不是代表工人的利益。
答案:AC19.20世纪30年代,美国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 )
A.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B.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实质是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解析: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同时它也不属于计划经济。
答案:AD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