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新编,备战201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3-2014高中历史名师专题指导(考纲导航+思维导图+考点突破+典例精析+真题演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新编,备战201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3-2014高中历史名师专题指导(考纲导航+思维导图+考点突破+典例精析+真题演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26 20: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8课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
(1)方针: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
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建立新的平等外交。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
③“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成果。
①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中国已同苏联等________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7独立自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_______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标志着新________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________。基本原则周恩来中国外交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1954年)。
①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②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____________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2)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
①成果:中国代表团提出了“________”的方针,达成了万隆精神。
②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求同存异世界五大国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2.恢复:1971年10月,联合国第________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6三、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1971年7月,________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___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________》,1979年1月1日,两国________。尼克松正式建交建交公报基辛格2.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标志:1972年9月,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开展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_______________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田中角荣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例1】 (2013年广东学业)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 (  )
A.不结盟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一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答案:C【例2】 (2013年广东学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D两项分别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40年代后期,故排除;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至今美国还没放弃霸权主义。
答案:C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归纳为“一、一、二”
一个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一个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两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根本: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两个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促进世界和平。
三项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调整可归纳为“一、三、四”
一个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个调整: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四项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1.(2012年广东学业)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是(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考点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应该求同而存异”可知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B2.(2011年广东学业)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答案:B3.(2011年广东学业)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个方针是(  )
A.区域合作 B.“另起炉灶”
C.反对霸权主义 D.“求同存异”解析: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D考点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2010年广东学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54年
C.1971年 D.1978年解析:中国在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C2.(2009年广东学业·双选)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美国与日本则提出了北京和台北都拥有联合国席位的提案。结果美日提案被否决,23国提案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这反映了当时(  )
A.日本与美国矛盾尖锐
B.美国不能再肆意操纵联合国
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D.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解析: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之所以能够恢复联合国席位,在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材料反映出美日联合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提案被否决,说明了美国不能再肆意操纵联合国。
答案:BC考点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1.(2013年广东学业)首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是(  )
A.尼克松 B.杜鲁门
C.里根 D.克林顿解析: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是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答案:A2.(2012年广东学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是在(  )
A.1949年 B.1972年
C.1992年 D.2001年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答案:B3.(2011年广东学业·双选)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答应美国将部分而不是全部从台湾撤军。毛泽东对此评论美国人正处在从猴子变人的进化过程中,“猴子变人还没有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由此可知,当时(  )
A.中美关系有所缓和
B.基辛格访华未取得任何成效
C.毛泽东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
D.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解析:1971年基辛格答应美国部分从台湾撤军,说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A项正确;“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尾巴不长”表明毛泽东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C项正确。B项表述明显错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D项也不正确。
答案:AC考点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1.(2012年广东学业)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的日益强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B、D两项与史实不符,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C2.(2011年广东学业)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
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解析:由题目中的“21世纪初”、“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可知是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D一、单项选择题Ⅰ
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不包括(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一条线、一大片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决定中国不可能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答案:C2.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53年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 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③运用这一原则成功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 ④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与苏联建交的时间是1949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提出是在1953年,根据时间可直接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D3.(2013年福建会考)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是(  )
A.中国北京 B.埃及开罗
C.印度新德里 D.印度尼西亚万隆解析:1955年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尼举行的“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达成了万隆精神。
答案:D二、单项选择题Ⅱ
11.(2009年广东学业)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的外交目标是(  )
A.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C.加强与美国合作
D.组建经济区域集团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答案:B12.有关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B.它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C.它的发表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D.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解析:抓住关键词“不正确”,《中美联合公报》发表是在1972年,而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
答案:D1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解析:恢复联合国席位是1971年;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是1972年;中日建交是1973年;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1月。
答案:D三、双项选择题
17.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  )
A.新中国的成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一大片”的方针
D.周恩来在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解析:“新中国的成立”不属于外交成就,“一大片”是60年代提出的。
答案:BD1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D.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解析:A选项是50年代成就,D选项是80年代发生的。其他两项是70年代的。
答案:BC19.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图一)。1975年1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福特总统及其夫人和女儿(图二)。从图一到图二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有(  )A.中国释放出与美国和解的信息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且与美国正式建交解析: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其时间是1954年,故排除C项;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与美国正式建交是1979年,故排除D项。
答案:AB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