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24 司马光
◇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谚 语
论语●学而第一
yì yu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yùn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思考:你还记得在以前学习的文章中有哪些拥有美好品质的人?
24 司马光
简介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为“光”。司马光家世代为官,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揭示文体
像这样,用几十个字就能表达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语言,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这个故事最早被收录在《宋史 司马光传》里。
《宋史 司马光传》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sī
tínɡ
wènɡ
diē
jiē
qì
chí
bènɡ
mò
没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文言文的读法跟我们现在读课文是不是一样的呢?
古人读文言文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根据文章的意思来停顿。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
之
同桌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瓮
你是怎么理解“瓮”这个字的?
wèng
瓮
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口小
肚大
瓮中之鳖
请君入瓮
瓮
缸
收口
敞口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庭:庭院。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半包围
先外后内,“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
tínɡ
庭
广
思考:如果你是庭院里玩耍的孩子,当你看到正在登瓮的小孩,你会对他说什么?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理解大意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登上了瓮,
失足掉进瓮中被水淹没。
理解大意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思考后讨论: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学此句。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他小朋友都被吓跑了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你发现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结局如何?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群儿______,一儿____,__________。众______,光____________,____,儿____。
戏于庭
登瓮
足跌没水中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得活
填空式背诵
王戎不取道旁李①
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③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⑤,诸儿竞走⑥取之,惟⑦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⑧。
注释:
①本文选自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②尝:曾经。
③诸小儿:小伙伴。
④游:玩耍。
⑤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
⑥竞走:争着跑过去。
⑦惟:只有。
⑧信然:真是这样。
和家长一起读以下小故事:
《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人物 做法
司马光
众
王戎
诸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