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10 阿房宫赋(温馨晨读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审美写作平篇+氤氲书香篇,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10 阿房宫赋(温馨晨读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审美写作平篇+氤氲书香篇,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6 21:22:28

文档简介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突兀(wù)      骊山(lì)
殆尽(dài) 廊腰缦回(màn)
B.珠砾(lì) 迤逦(lǐ)
涨腻(nì) 倚叠如山(dié)
C.摽掠(piào) 仓庾(yǔ)
宝鼎(dǐnɡ) 胜负之数(shù)
D.极妍(yán) 媸(chī)
闲暇(xiá) 朝歌夜弦(xuán)
解析 A项中“骊”应读lí;C项中“摽”应读piāo;D项中“弦”应读“xián”。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B项,都解释为“这样”。A项,①开始,②才;C项,①统一,②数词;D项,①喜爱,②爱护。
答案 B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不敢言而敢怒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 ①助词,“的”;②代词,“这些东西”;③连词,表承接关系;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 D项中的“族”名词用作动词,灭族、杀尽。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解析 A项,一旦,古义: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今义: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B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能够。C项,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筹划、计划或组织。
答案 D
二、阅读精练(33分)
(一)阅读《阿房宫赋》第3、4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解析 其他都为助词,的。
答案 B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也”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其它都为判断句的标志。
答案 D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谷仓。
C.戍卒叫,函谷举 举:拔,攻占。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炬:火把。
解析 炬:燃烧,放火。
答案 D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后人”含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案 C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秦朝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啊。(2)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亡(他们的)族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唐才子传·杜牧》)
【注】 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属文:阅读分析文章。
B.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
谒:拜见。
C.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
扬眉扺掌:眉飞色舞,拍掌称快。
D.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易:改动。
解析 属文:写文章。
答案 A
12.对下列加点的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两个“以”用法相同,两个“所”用法不同
B.两个“以”用法相同,两个“所”用法也相同
C.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所”用法相同
D.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所”用法也不同
解析 以:因为/把;所:与后面动词组成名词性词语。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了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解析 “一起推荐了他”理解不对,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杜牧。
答案 B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时主司侍郎为崔郾。(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王佐才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识者以拟杜甫。(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主司侍郎是崔郾。
(2)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
(3)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做杜甫。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善于写文章。开始时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流落到东都,当时主司侍郎是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崔郾推荐说:“您因为德高望重,替明君选才,我敢不尽力作点贡献!前几日偶尔见十几个文士,眉飞色舞,拍掌称快,共同阅读一卷文章,我看后,是进士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趁机拿出文章朗诵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您给他第一名!”崔郾说:“已经有别人了。”(吴武陵)说:“不行,就给第五名。还不行的话,就把赋还给我!”言辞面容很严肃。崔郾说:“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自由,不拘细节,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再改了。”后来又举荐贤良才参加正科。沈传师上表请杜牧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升迁为侍御史,多次升迁为左补阙,曾担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后来升中书舍人。杜牧刚直有奇节,敢议论国家大事,指陈利弊特别中肯。死时五十岁,死前自己撰写墓志,焚烧了所写的许多文章。因他诗情豪迈,语言率直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做杜甫,故称“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三、语言表达(7分)
15.依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话,要求与画线句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读杜牧的诗,像欣赏一件古玩,既有爽目清新的情趣,又有古朴凝重的风貌。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显现的隽永灵秀的情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应该深入了解杜牧及其诗作,写出喜欢的理由,并且还要对应画线句前的句子的含意,保持与画线句的句式一致。
答案 (示例)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沉思。
16.下面是某校宣传栏上的一段以“感恩”为主题的文字。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3分)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面对“感恩”这个话题,我们认为——
感恩把和谐的门推开了,和谐则把生活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生活到处都是和谐的乐章。
感恩把幸福的门推开了,幸福则把未来的门推开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恩把温暖的门推开了,温暖则把情感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水流的声音,情感到处都是温暖的节拍。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此题是一个嵌入式仿写题,仿写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第(1)处基本的形式是“只要你用心倾听……的声音,……到处都是……”。第(2)处基本的形式是“感恩把……的门推开了,……则把……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的声音,……到处都是……”。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第(2)句中第一个省略号与第二个省略号的内容是相同的,且最后一个省略号的定语部分与第一个省略号的内容相照应;二是注意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答案 (1)只要你用心倾听鸟鸣的声音 未来到处都是幸福的旋律
(2)感恩把真诚的门推开了 真诚则把心灵的门推开了
只要你用心倾听虫鸣的声音 心灵到处都是真诚的音符
课件45张PPT。哲思短章
蜘蛛与牡丹
吴礼鑫
蜘蛛爬到牡丹面前,牡丹随意地问道:“人们都说你是‘五毒之首’,这是为何呢?”
蜘蛛神气十足地回答道:“我聚天地之肮脏,食蚊蝇之毒物,吐内心之最毒,所以才造就心狠嘴毒,天下一流。”
随后蜘蛛又问道:“人们都说你是‘国色天香’,这是为何?”牡丹谦虚谨慎地回答道:“我聚大地之灵气,吸天空之精华,取自然之雨露,承蒙天地厚爱,所以才造就美丽芳香,天下欣赏,其实何足挂齿呢。”
聚恶者,恶更恶;集善者,善益善。 2.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
赏读: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交了一些有益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傲放纵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饮食荒淫为快乐,是有损害的。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佚:同“逸”。 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3.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赏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4.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
赏读: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一个“教”字,承载了儒家全部的希望和梦想。只有“教”才有未来,如果离开了“教”也就什么也没有了。 (1)一 (2)焉 动词,统一 数量词,一把 副词,一旦 形容词,专一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语气词,不译 疑问代词,哪里 兼词,“于之”,在那里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指秦灭亡的事 动词,到……去 结构助词,的 动词,吝惜 动词,爱护 动词,喜爱 动词,灭族 名词,一类人 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鉴 数词作动词 统一 名词作状语 向北;向西名词作状语 乘辇车 朝、夜,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夜,在晚上。歌、弦,名词作动词,歌,唱歌;弦,弹琴动词作名词 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名词作动词 成为焦土 名词作动词 出现龙,出现虹。 名词的意动用法 都是“以……为……”。鼎铛,把宝鼎看做铁锅;玉石,把美玉看做石头;金块,把黄金看做土块;珠砾,把珍珠看做石子  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金玉珠宝等物 金玉珠宝等物 天气 可惜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哪里来的龙?两层通道跨越天空,不是雨过初晴哪里来的彩虹?省略句 判断句 秦国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 宾语前置句 明亮的星光晶莹闪烁,那是打开了梳妆镜。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渭流涨腻 弃脂水也 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看到杜牧这样无所顾忌的放纵,倒也没有很管他,直到杜牧升了侍御史的官,牛僧孺给他饯行,才劝他说:“你以后当了侍御史,可就要注意一下了。”杜牧还不认账呐,就撒谎说:“我平生常自我约束,道德修养很好。”牛僧孺笑而不答。叫侍儿,当即让侍仆拿来一只小书匣,在杜牧面前打开,里面都是尾随他的那些“特务”的秘报,共有上千份,上面写的内容都是:某天夜晚杜书记到了哪个妓女家,没有出事;某天晚上在哪一个妓女家宴饮,也没出事……杜牧看罢大为惭愧,于是流着泪向牛僧孺礼拜致谢。此后终生感激牛僧孺,所以在牛僧孺去世时,杜牧为他作墓志铭,极力夸了这个人一回。 杜牧在扬州放纵了十年,现在要离开了,自己也觉得有些怅然。杜郎说来对那些歌妓们还是蛮有感情的,于是写了著名的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两首诗写的情意绵绵,虽然只是惜别歌妓们,但是读来也是很感人的。杜牧还有一诗自嘲在扬州的往事: 遣 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其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这句,网上有个叫忽如远行客的人,有篇叫《既喜且恨是杜牧》的文章,中间有“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牧,最喜欢的诗句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我喜欢的是那种天涯日暮,凉风透衣,自伤自嘲之余仍留一分温暖的感觉啊”。这些句子说的不错,回想前事,人们在自伤自嘲之余对温暖难舍的回忆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有人说杜郎的《遣怀》一诗是忏悔,但是杜牧却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杜牧到洛阳当了侍御史后,洛阳有个叫李司徒的人,家中的姬女很漂亮,但是由于知道杜牧的风流品性,所以不敢邀他去家里喝酒。
还有这样一段风流韵事,杜牧在湖州看到一个小姑娘,才十岁,觉得很好,就以重金下聘,约定十年之内来娶,但是杜牧因为有事一下子过了十四年才又来到湖州,那个女孩,已经嫁给别人三年,而且生了三个孩子了。杜牧好生沮丧写了这样一首诗: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不过杜牧的诗还是很帅气的,有不少让人很喜欢的诗篇,比如: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读起来清爽可人,像这“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颇有几分盛唐诗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盛唐岑参诗)的意味,在晚唐诗中极为难得,故也广为人传诵。还有诗至晚唐,境界往往越写越小,鲜有思接千古,神游万里者、开阔旷达者,但杜牧这首诗却不然: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这诗中以“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几百年了鸟也是这样在山色里飞来飞去,而人们一代代办喜事时歌唱,送丧时啼哭,就这样一辈辈地过去了),道出了人世的更替,确实令人感慨。而“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也是既有明朗健爽又有低回惆怅,让人感想联翩。 据说杜牧晚年生了大病后,自知来日无多,自写一个墓志,且居然将自己平生的诗作,烧了好多,据说本来他写有诗作约一千多首,结果烧得只剩下二百多首。幸亏其外甥还保存了二百余首,杜牧诗作才有四百多首得以存世。有人把杜牧焚稿和俄国果戈理将《死魂灵》第二部书稿烧掉相提并论,说是杜牧爱惜自己的创作,不允许有质量不好的诗篇传世,以损其名。但江湖夜雨却觉得小杜也不大像果老头那样固执的人,小杜本来就是个不拘小节,狂放洒脱的人,怎么到了老来变得有些迂腐起来了?江湖夜雨胡乱猜想,说不定小杜烧的是早年给歌妓们写的太过肉麻的情书呢,也未可知呀。这个猜测,或许会觉得冒犯了前人,但我觉得倒是和杜郎的风流俊赏是相配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读杜牧的诗句,就像坐在乡间的小店在杏花春雨中品味一壶村酿的老酒,别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