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17 金岳霖先生(温馨晨读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审美写作平篇+氤氲书香篇,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春精选备课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17 金岳霖先生(温馨晨读篇+自主学习篇+合作探究篇+审美写作平篇+氤氲书香篇,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6 21:27:27

文档简介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0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夹克(jiā)   屋檐(yán)  混蛋(hún)  逻辑(jì)
B.呢帽(nì) 夹袍(páo) 蕴藏(yùn) 演绎(yì)
C.麂皮(jǐ) 细菌(jūn) 跳蚤(zǎo) 记载(zǎi)
D.鳏夫(ɡuān) 煕攘(lǎnɡ) 宫阙(què) 脖颈(jǐnɡ)
解析 A项“辑”读ji;B项“呢”读ní;D项“攘”读rǎnɡ,“颈”读ɡěnɡ。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枯燥 熟练 谈吐才华 深居简出
B.演绎 频繁 混然不觉 熙熙攘攘
C.逻辑 感慨 甚为得意 一愁莫展
D.夹袍 毡子 名副其实 满腑经纶
解析 B项,混—浑;C项,愁—筹;D项,腑—腹。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
B.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又去买。
C.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象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
D.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
解析 B项“又”应该用“再”。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两项是 (  )
A.阳春三月,窗明几净,窗外几株桃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给小屋增添了许多生机。
B.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C.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
D.读先生的文章,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解析 A项“姹紫嫣红”是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好。句中只是一种桃花,不合句意。D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答案 AD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B.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不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C.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D.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许多小说。
解析 A项“先生”指代不明,应为“金先生”。B项“谁也不会不知道”应为“谁也不会知道”(这里是说金先生朴实)。C项语序不当,“如此独特的”应该放在“生态环境”的前面。
答案 D
二、阅读精练(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②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现在在美国。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我没有见到。
③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他有个要好的朋友王景鹤,和我同在昆明黄土坡一个中学教书,王浩常来玩。来了,常打篮球。大都是吃了午饭就打。王浩管吃了饭就打球叫“练盲肠”。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很大,剪了一个光头,——联大同学剪光头的很少,说话带山东口音。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象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
④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
⑤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⑥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6.当金先生宣布“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时,为什么所有穿红毛衣的女同学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第①段“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这句话的下面可以找到答题信息。
答案 紧张是因为自己穿着红毛衣,也在被提问的行列里;兴奋是因为如果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
7.王浩和金先生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王浩深受金先生的影响,两人都有些怪,都不拘小节,作者以王浩之怪来表现金先生之怪,借以体现金先生对王浩的影响之深。
答案 两个人都有些怪,王浩的怪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练盲肠”,一是“剃光头”,可见受金先生影响很深。
8.文章写金先生和王浩在课堂上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中体现金先生上课时,很随意,与学生关系融洽。
答案 说明金先生讲课很随意,课堂气氛很活跃,与学生关系密切。
9.文章为什么要详写王浩?(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者详写王浩主要是为了突出金先生的学识广博、造诣之深。
答案 文中之所以详写王浩,作者是想通过王浩的“怪”来写他受金先生影响之深,通过王浩的突出成就,来写金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关于汪曾祺的风景

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
那是一个侧影。
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他站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开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他的眼睛很诗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
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风泪眼。
他的眼睛总有水的感觉。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他是美食家,恰如他是美文家。他先将到嘴的食物一抿,并不急于送入牙槽,用舌尖品一品,然后再细细地嚼。他吃得很耐心,很集中思想。这是小品式的吃法,当然不适合觥筹交错的盛宴,因此,他不打算去那一类庆功宴上勉强自己的胃。
吃,是私事,如同写文章。

他的文字是可一眼识穿的,因为他的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第一个发现这点的是一个聪明的法国女士。
他的解释很平常:他的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
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了。
惟有他留了下来。
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
10.阅读一、二部分思考,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他的“奇异气质”指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饱经风霜后的宁静、宽容、清纯。
11.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特点?阅读三、四部分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认真思索,精益求精,力求唯美,坚守自我,不媚时俗,尽抒性情。
12.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意和作用。(4分)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了岸的水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象地勾勒出当今世界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与汪曾祺宁静淡泊的心态形成强烈的对比。
(2)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那些违背文学道德丧失自我的作家形象。
13.人是风景的欣赏者或构成者,而在本文中汪曾祺成了风景,试谈谈对文章标题中“风景”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2)将汪曾祺的人性美比作风景,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宁静、淡泊、宽容、清纯构成了精彩的人生风景,为人们所景仰。
三、语言表达(8分)
14.以“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4分)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姓金(金岳霖),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金岳霖先生是西南联大许多很有趣的教授中的一位。
15.模仿给出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4分)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课件35张PPT。哲思短章
梁思成“屈才”盖茅草房
西南联大成立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到了昆明。联大校长、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就请梁思成夫妇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两人欣然受命,花了一个月时间,拿出了第一套设计方案:一个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赫然纸上。然而设计方案很快被否定了,西南联大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经费。此后两个月,梁思成夫妇把设计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高楼变成了矮楼,矮楼变成了平房,砖墙变成了土墙。几乎每改一稿,林徽因都要落一次泪。 当梁思成夫妇交出最后一稿设计方案时,建设长黄钰生很无奈地告诉他:经校委会研究,除了图书馆的屋顶可以使用青瓦外,其他建筑一律覆盖茅草,土坯墙改为用粘土打垒,砖头和木料的使用再削减二分之一,希望梁思成再作一次调整。此时的梁思成已经忍无可忍,他冲进梅贻琦的办公室,把设计图纸狠狠地砸在梅贻琦的办公桌上。他痛心地喊道:“改!改!改!你还要我怎么改?我……已经修改到第五稿了,茅草房就茅草房吧,你们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而你给的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梅贻琦叹了口气说:“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土木工程系的老师们对木材的用量严格计算啊。”梁思成听着,心软了,流下了眼泪,哭得像一个受伤的孩子……为西南联大设计茅草房,也许是梁思成一生中最痛苦、最委屈的工程了。半年以后,一幢幢低矮的茅草房填满了原来空荡荡的校园空间。 2.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
赏读:君子在别人看来仿佛会有三种变化:远看他的样子觉得庄严可怕,靠近他又觉得和蔼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理性严厉。
3.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论语》
赏读: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掌握道。一心向学当然是好事,但是还是别忘了“学”并不是终点,“学”是为了“致道”的,而不是反之。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赏读:每天能知道未知的,每月能不忘记已知的,才算得上好学。亡:无,没有。这句话实际上也还是我们熟悉的那句“温故知新”罢了。学问的积累没有任何的快捷方式,有的只是勤奋和努力而已。 jǐ sì zhān ɡuān yùn páo jiá ɡā ɡěnɡ jǐnɡ shè shě hún hùn 鉴 签 蹬 瞪 辑 缉 楫 揖 驿 绎 昳 轶 演变 演绎 不只 不止原指野兽藏在隐僻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平日老在家里待着, 很少出门。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形容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心满意足。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不知道是深是浅。多指没有正确估量自己的才能。比喻言行冒失,没有分寸。 金



生 (2)语言朴素、自然
本文把对金先生的怀念和尊敬寄寓于朴素自然的语言之中,作者不像在写文章,倒像在拉家常,没有激情洋溢的语言,也很少议论抒情,一切通过本身生动的细节去表现。几个趣事之间,也没有刻意的过渡,结尾更是好像游离于文章之外,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一个逼真鲜明的人物,感受到了大学者的人格精神魅力。他穿着一双泛黄的白帆布鞋,藏青色的裤子用一条早已剥落了皮的“皮带”勒在腰间,令我诧异的是他原本宽松的裤口被两条尼龙绳紧紧地扎起来,使原本不怎么协调的穿着显得更加滑稽可笑。但当我看到他鼓起的裤筒时,我才明白,他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风的阻力,方便踩车!
那天的风有些大,在过一个十字路口时,有一阵风迅猛地刮过。他突然站了起来,挺直了腰板双手紧握住车把,艰难地扭动着身子,左一蹬右一踩,硬是挺了过去。虽然,我始终看不到他的脸,可是从他那浸透了汗水的蓝布衫上,我不难想象到,他额头间沁出了密密的汗珠,两腮边突显了粗粗的青筋。在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妈妈口中的“血汗钱”的意义。什么叫作辛苦,什么叫作挣扎,此刻,被眼前这位平凡的劳动者诠释地如此真切,如此震撼! 听他课的学生很多,没有点名册,他记不住大家的名字,提问时就说: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台下穿红毛衣的同学又紧张又兴奋,后来听他课时,穿红毛衣的女生越来越多。
他讲逻辑课时,有同学问他逻辑学这么枯燥,你当初为什么要学这个?他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又一回,同学请他来讲小说与哲学的关系,听者甚众。同学都以为他会讲出什么有意思的观点,结果到最后,他的结论是:小说与哲学没有关系。
他认为意义愈清楚,情感的寄托愈贫乏;情感的寄托愈丰富,意义愈不清楚。金岳霖就是这样一个怪人,有时也办些呆头呆脑的事情。
他一直单身,为了接触生活,他约一个三轮车夫,每日拉着他去王府井转一大圈。还养了只斗鸡,脖子可以伸得很长。每日他吃饭,斗鸡就立在一旁,也伸长脖子叼桌上的饭,他也不恼,久了就习惯了与斗鸡同食。
有时,他竟连生命也不知爱惜。抗战时期,警报拉响,金岳霖只顾在书房苦读,并不知日本飞机来空袭。结果几枚炸弹丢在金岳霖住处的前后,他才惊醒过来。待跑出时,发现前后的房屋已不复存在。
就是这样一个热爱文学,喜欢读《江湖奇侠传》的哲学博士,对待感情问题却相当理性。他钟爱的一个学生因为爱情受挫,萌发轻生念头。他对学生说:恋爱是个过程,恋爱的结局结婚或不结婚,只是恋爱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因此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的全过程来看,而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
如果用此标准来衡量金先生对林徽因的爱,那么他对她的精神之恋,远远超过了梁思成与徐志摩。
金岳霖评价徐志摩追林徽因是自不量力。事实上徐志摩是他的好友,他认识林徽因还是志摩牵的线。他说:林徽因和梁思成两小无猜,两家又是世交,连政治上也算世交。徐志摩想钻进去怎么可以?
要说金岳霖也不是没有机会。据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女士转述的回忆,说在上世纪30年代,林徽因、梁思成婚后住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后院,平日走动很勤。一次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有些沮丧地向梁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怎么办好。 梁思成痛苦而震惊,想了一夜告诉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老金,祝愿你们幸福。说毕,两个人都哭了。末了,林徽因又将此话转告给金岳霖,金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他退出了,并不代表他对她的感情很轻,恰恰相反,他对徽因的爱已超越了肉体,他与徽因的心灵沟通早已非同一般。这让他在得不到徽因时,依然可以待她好。他关心她的写作,很多年后,他依然可以背出她写的诗句,与梁思成也保持友好的关系,这让他可以自如地出入梁家。那时,林徽因与梁思成喜欢在家里聚会,金岳霖每次都是座上宾;他与徽因和思成经常毗邻而居,偶尔不在一地,只要有休假,金岳霖便跑来住在梁家。而徽因和思成有了磨擦,也总是找金岳霖调解。林徽因生前,徐志摩追不到她,便改追陆小曼,成就一段姻缘;林徽因死后,梁思成也再娶。独独金岳霖用一生的痴情守望着林徽因。徽因刚过50岁,便因病早逝,金岳霖异常悲伤,在挽联上题字: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梁思成也承认最爱林徽因的人,其实是金岳霖。
徽因去世后,金岳霖依然独处,时常去为徽因扫墓。某年,他又在北京饭店请朋友吃饭。众人赶至问请客原因,他说:今天是徽因生日。
她就是去了另一个世界,金岳霖依然无法忘记她。在《林徽因的诗集》出版时,编辑曾去拜访过金岳霖,当他看到编辑手里一张32开大的林徽因的照片时,竟孩子气地问能不能给他,那时他已88高龄。当编辑说明来意,请他作序时,他好半天才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晚年,金岳霖一直和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孩子住在一起,待孩子们如同己出,并被他们送终。
柏拉图有句名言:理性是灵魂最高贵的因素。金岳霖用浪漫的一生,诠释了他对林徽因最高贵的爱。这样保持了一定距离的情感,成为他一生最幸福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