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给父亲的情书
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您让我选择了做我自己。
——题记
父亲,您知道吗?传说女儿是父亲前生的情人。我知道这个说法的时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想,如果前生我们是情侣,最后的结局也一定是和平而安宁的。相约着喝了孟婆汤,然后无牵无挂地走上独木桥,来到今生。而今生,我成了您疼爱的女儿,您是我最敬爱的父亲。年幼的我,淘气而固执,当邻居家的同龄女孩踮着脚尖翩翩学舞或是昂首练歌时,我唯一的喜好,却仍只是赤着脚丫活蹦乱跳。我喜欢享受那种脚踏实地的幸福,虽然对于一个女孩那太过于“没有规矩”。当邻家的孩子捧回奖状路过家门口时,母亲羡慕着,回头看看我,一个只想赤着脚丫自由玩乐“不成体统”的淘气鬼,又失望了。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告诉母亲不要难过,然后骄傲地对我说:“丫头,那些孩子都不快乐,而你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女孩!”谢谢您,父亲!上了初中的我,安静而淡泊。当一个个同龄的孩子又争着抢着竞选班干部参加比赛的时候,我却只喜欢安静地坐在一边,读着各种各样的文章。我喜欢让思想随着文字跳跃飞翔的快乐,虽然对于一个初中生那太过于孤僻。当邻居的孩子再次把“优秀班干部”或比赛所获得的奖状及证书带回家,他们的父母言里言外地炫耀时,母亲再一次地羡慕着,然后终于忍不住骂起我来,训我不上进。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劝住了母亲,然后自豪地告诉我:“丫头,选择你想要的就好,那些名利太沉,不要就算了,而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冠军!”谢谢您,父亲!终于上了高中,母亲祈祷着我可以当个不再让她那么操心的孩子,而您,告诉我您一直很相信我。高中生活丰富而紧张,高考的压力如影随形,仿佛一切努力的存在,只是为了高考!听说读理科只能当“工人”,母亲拼命地阻止我选择理科,也是您,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再一次给了我支持的臂膀,说服了母亲,让我选择了自己的喜好。谢谢您,父亲!
现在的我,终于在高考了。父亲,我知道校门口没有您的身影在等候,但女儿一点儿也不孤单。我知道您的心,一直都陪伴着女儿!父亲,再次谢谢您!让我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享受安静的少年。女儿也相信自己,可以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谢谢您,一路让我选择了做回自己!父亲,我把您放在心上,请和母亲原谅我任性时不经意地一跺脚,踩伤了你们的关心和爱护。
来生,如果可以,让我当您的母亲,好吗?我向上帝保证,也让您做您自己,给您快乐自由的天空!今生,谢谢您!父亲。专题四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惦记(diàn) 媛女(yuàn) 霎时(shà) 放诞(dàn)
B.忖度(cǔn) 跳蚤(zǎo) 释鳏(guān) 粜米(tiào)
C.讪笑(shàn) 炮烙(pào) 惴惴(zhuì) 牲醴(lǐ)
D.纨袴(wán) 岑寂(cén) 傩送(nuó) 茶峒(dònɡ)
解析 C项中“炮烙”的“炮”应读为“páo”。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辟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B.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C.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联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
D.赛船过后,城中的戌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解析 A句中“幽辟”的“辟”应写作“僻”;C句中“冰联地接”的“联”应写作“连”;D句中“戌军长官”的“戌”应写作“戍”。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
A.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B.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解析 A句中的问号应改为句号,因这两句尽管有疑问词,可它不是问句;B句中“天作之合”应有引号;C句中最后一个分号应是冒号。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这部新作品里,他对几个人物的描摹和刻画真是有声有色,细致入微,使读者产生了具体、真切的印象和感受。
B.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
C.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因人成事”,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
D.现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有些学生一头钻进了题海中,而放弃了对课本的钻研,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解析 A项,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这里应用“绘声绘色”。C项,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与句意不符。D项,本末倒置:比喻把事情的轻重主次颠倒了。这里应用“舍本逐末”。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政府制定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等措施,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B.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C.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人们日益重视养生保健,某些骗子就抓住这种心理见机行事,给假药贴上了保健的标签。
D.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解析 A成分残缺,针对……的现状;B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D结构混乱,去掉后面一个“防止”。
答案 C
二、(19分,选择题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郭后废,范仲淹争之,贬知睦州。公上言:“朝廷一举而获二过,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鄜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
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欲因事罪之。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欧阳修为谏官,皆天下之望。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曰:“维仲淹、弼,一夔一契。”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词甚倨 倨:傲慢。
B.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 按:审查。
C.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 报:禀告。
D.韩琦与公副之 副:辅佐。
解析 从文中看,“欧阳修上书留公”,结果富公仍“不顾而行”。可见上书没有得到批准,“报”应意为“答复”。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组是 ( )
①以茂材异等中第
②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
③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④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⑤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⑥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①句是说富弼科举考试成绩优异,③句不是直接表现,⑤句表现富弼待人谦恭有礼。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荐,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B.元昊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当立斩其使者,体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C.富弼因得罪执政,被推荐出使契丹,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契丹朝廷折服对方,表现出大勇气概。
D.庆历三年,群贤主持政事,深得天下人敬仰。石介写诗称颂范仲淹和富弼可比尧舜时贤能的大臣夔和契。
解析 “怀其文”所省略的主语应为富弼,“妻之”的主语应是晏殊。
答案 A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第一句,要落实“纵”“还”“来”等词义。翻译第二句,要落实“怙”“冀”“竟”“狱”等词义,并补出主语“黄德和”。翻译第三句,要落实“发”“徒”“乱人意”等词义。另外,要保证译句通顺,因为评分标准之一是“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
答案 (1)即使不能恢复皇后身份(或“使皇后恢复身份”),也应召回范仲淹(或“让范仲淹官复原职”),用来招纳忠言。
(2)(黄德和)依仗势力诬陷他人,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免除自己的罪过,应该彻查他的案件。
(3)收到家信,不打开(或“启封”“拆封”)就烧掉了,说:“只是扰乱我的心意罢了。”
【参考译文】
富公名讳弼,字彦国,幼时刻苦学习,有宏大的气度。范仲淹见到后很赏识他,说:“这是可以辅佐君王的人才。”富公怀揣自己的文章给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他。天圣八年,富公凭茂材科目优等的成绩考取进士。
适逢郭后被废黜,范仲淹为此事争辩,被贬担任睦州知州。富公进言:“朝廷做一件事结果犯下两种过错,即使不能使皇后恢复身份,也应让范仲淹官复原职,用来招纳忠言。”
赵元昊反叛,富公上书陈述八件事,并且进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占土地,索取钱财布帛,但言辞很傲慢,这必定是元昊的亲信谋臣自己请求担任使者前来的。应当出其不意,斩杀使者示众。”舆论认为富公有宰相气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谏院。
元昊侵犯鄜延,宦官黄德和领兵先逃跑,刘平战死。但黄德和上奏诬陷刘平投降敌人,朝廷下令派士兵包围看守刘平的家。富公说:“刘平领兵前去增援,因为奸臣不援救,所以战败,最后大骂敌人绝食而死,应该抚恤他的家人。黄德和是宦官,依仗势力诬陷他人,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免除自己的罪过,应该彻查他的案件。”枢密院上奏,认为正当朝廷用兵之时,不能追查这个案件。富公说:“大臣亲近下属欺骗君主,案件一定要彻底追查。”黄德和最终被处以腰斩。
富公改任知制诰,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 当时有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的事,事情败露,原来是(中书省)办事的官吏所为。开封府审查其余的人却不追究官吏。富公禀告执政,请求将犯案的官吏交付监狱。执政指着自己的座位说:“你即将担任这个职务,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声了。”富公神情严肃,不接受他的建议,说:“一定要抓到犯案的官吏才罢休。”
执政更加不高兴,故意推荐富公出使契丹,想寻找事由使他得罪。欧阳修上书挽留富公,没有得到答复。富公刚接受使命,听到自己一个女儿去世的消息,第二次接受使命,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都不管不顾就出发了。收到家信,不打开就烧掉了,说:“只是扰乱我的心意罢了。”
庆历三年,晏殊担任宰相,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杜衍担任枢密使,韩琦和富公辅佐他,欧阳修担任谏官,都是天下敬仰的人物。鲁人石介写了《庆历圣德诗》,逐一歌颂群臣,说:“范仲淹和富弼,一个可比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夔,一个可比舜时掌管教育的大臣契。”天下人认为这样的赞颂不过分。
富公谦恭节俭喜好礼节,和人谈话,即使是年纪小地位低微的人也竭尽恭敬。然而他凭轻车简从深入不可预料的敌国朝廷,责问敌国君臣,挫败他们的言辞,折服他们的内心,没有一句话稍微屈服,这就是所谓的大勇啊!他写文章,雄辩而不华丽,质朴而不粗俗。平生举荐的人很多,特别知名的有十多位,当世的人认为他能了解人。
三、(12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 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动衬静,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2)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亦自知不能;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________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 。(荀子《劝学》)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人亦念其家。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故不积跬步 无以成江海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4)秦爱纷奢 奈何取之尽锱铢
四、(12分)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填出有关“智能城市”特征的四个关键性词语。(4分)
2011年中国形成了智能城市的建设浪潮。智能城市首先是城市管理智能化,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辅助管理城市,其次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安全等基础设施智能化,也包括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智能企业、智能银行、智能商店的生产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产、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管理智能化 基础设施智能化 社会智能化 生产智能化
13.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想象能力和扩展语句的能力。答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赋分:(1)情景交融,语段必须做到景物描写和表达情感的一致,整个文段有和谐的意境。(2)想象合理,表达通顺流畅,具有一定的文采。
答案 仲夏夜,一阵清风吹来,调皮地搅乱了水中月儿甜美的笑容。树影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和着清亮的蛙声,就那样简单又美妙的演出了一曲自然的交响,银河里的星星听到这样的天籁之音连眼睛都不眨了呢!
14.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4分)
(1)春回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杏花春雨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拟写对联时主要注意句子结构相同或相近;上下句中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一致,词义相同或相对。从前的对联,往往还要求重视平仄相对,但这一点现在一般不作要求。
答案 (1)香飘神州(或“花开满园”)
(2)铁马秋风塞北(或“枫叶秋霜塞北”)
五、(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夜雨诗意
①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
②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
③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
④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是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不认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
⑤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有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及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因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截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原始创造力的发展。
⑥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15.第①段中,“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题为“夜雨诗意”,这个意念是由“富有的雅士”的荒墅所引发的,它令作者思考关于诗意的事,便有了下文。
答案 “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
16.第④段“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一句中“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全文内容理解标题中“诗意”(美学)的含义,再结合④、⑤两段的内容用简洁的句子表达出来。
答案 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
17.文章第⑤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⑤段中的“松快愉悦的美”与“悲剧美”即为答案的两个要点。
答案 人在与自然对峙中,如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美;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
18.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⑤段中的引用理论,“品味苦涩的夜雨”“踩着泥泞走向未来”均能揭示答案。
答案 不同意。因为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仍然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
五、(40分)
19.记忆如一张底片,会记录下你所结识的所有人。夜深人静,当你在头脑中翻阅它们的时候,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的音容笑貌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假如此时你正翻阅你的心灵底片,那么请你写一篇回忆性散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