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5 17:1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图为地球在黄道面上的某日位置图,阴影表示夜半球,数值为经度。读图完成下列1-2小题
1. 该日所示节气为北半球的(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2. 依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自转速度相同 B. 此日后地球逐渐向远日点移动
C. 丁地向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北偏 D. 此日后甲地正午日影渐短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3-5小题。
3.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 总体比较寒冷 B. 总体比较湿润 C. 冷暖干湿交替 D. 温暖干旱明显
4. 在图示甲时期( )
A. 被子植物繁盛 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 海平面高于现代 D. 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5. 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 航行中轮船上的指南针突然失灵 B. 我国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受阻
C. 无线电长波通信突然中断 D. 大西洋飓风出现次数增加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
6. 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 山峰 B. 平原 C. 谷地 D. 丘陵
7.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 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 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 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 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8. 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 锋面气旋多 B. 下沉气流盛行 C. 准静止锋强 D. 热力对流强盛
鄂霍次克海域被称为“太平洋冰窖”,其每年10月份至次年6月份海水结冰,冰层最厚可达1 m。下图为该海域冬季海冰分布边界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9-11小题。
9. 鄂霍次克海被称为“太平洋冰窖”的主要原因有( )
①所处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弱 ②受半岛火山影响,多阴天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风力强 ④所在海域封闭,热量交换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该海域海冰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推进,主要是受 ( )
①西北季风影响 ②南下寒流影响 ③东南季风影响 ④北上暖流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海水结冰,会导致鄂霍次克海域海水整体( )
A. 温度下降 B. 盐度上升 C. 密度下降 D. 蒸发加强
职住关系是城市人口生活的重要维度,人们在城市的生活空间将围绕居住地和职业地逐步向外展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3.76亿。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稳定居住工作,呈现 “流而不动” 的状态。下图示意某城市流动人口和本地市民的职住距离统计图。据此完成12-13小题。
12. 相较于本地市民,流动人口( )
A. 职住临近,内部分化较大 B. 职住分离,内部分化较大
C. 职住临近,内部分化较小 D. 职住分离,内部分化较小
13. 近年来,流动人口职住距离增加并接近本地市民水平,主要是由于( )
A.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会增加 B.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扩大
C. 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收入水平差距缩小 D. 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程度提高
下面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下左图)及该城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下右图),读图回答下列14-15小题。
14. 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该城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 )
A. 西南郊 B. 西北郊 C. 东南郊 D. 东北郊
15. 据图2可以判断,近十年该城( )
A. 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C. 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渝(重庆)昆(昆明)高铁于2019年9月29日在渝昆高铁九龙坡站站场启动建设,该项目将增强成渝城市群与滇中城市群的联系,增加重庆、昆明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沿线城市城镇化发展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下图为渝昆高铁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 渝昆高铁选择经过宜宾,主要考虑了( )
A. 经过宜宾往返的客流量 B. 宜宾的工业结构
C. 经过宜宾的货运量 D. 宜宾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17. 未来渝昆高铁的开通对宜宾产生的最显著影响是( )
A. 扩大服务范围 B. 提高城市等级 C. 提升服务质量 D. 改善城市环境
读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与人口数量(亿人)关系图,回答下面18-19小题。
18. 对图中有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国排放总量远大于我国 B. 经济越发达,排放总量越小
C.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D. 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一般大于发展中国家
19. 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 )
A. 尽量多发展高耗能产业 B. 随手关灯
C.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 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20-21小题。
20. 图中( )
A. 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 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 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 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1.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 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 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德雷克海峡常年风高浪急,号称“杀人海峡”。图示意德雷克海峡位置及海岐里3个地点(a、b、c)的不同水深及流速统计,据此完成22-23小题。
22.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 )
A. 海峡南部洋流流速更快 B. 海峡北部洋流流速更快
C. 海峡表层洋流流速更快 D. 海峡各处洋流流速差异不大
23. 据监测,德雷克海峡海冰能够阻滞海水流动,从而影响秘鲁寒流的强弱。当德雷克海峡海冰增加时,南美洲西海岸( )
A. 降水减少 B. 气候炎热 C. 渔场减产 D. 洪涝频发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作用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示意图,回答下列24-25小题。
24. 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一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 )
A.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25. 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联系性 C. 开放性 D. 差异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圣劳伦斯河是北美洲东部的大河,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注入圣劳伦斯湾(左图)。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圣劳伦斯湾,经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5月底开始解冻。
材料二纽芬兰岛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右图为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的照片。
(1)分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低的原因。
(2)纽芬兰岛东部沿岸分布着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纽芬兰渔场,试描述其形成原因。
(3)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说出其对附近表层海水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
27.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题。(16分)
(1) 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 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3) 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28.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1) 近年来由于过度砍伐,导致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推测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 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地相同,分析其原因。
(3) 丙地虽然地处沿海地区,却出现荒漠景观,分析其成因。
(4) 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角度分析丁所在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答案
1~5.BBDBA 6~10.CDBDA 11-15.BADAD 16~20.AADAC 21-25.BCACD
26.(1)圣劳伦斯河大量径流汇入;附近多岛屿分布,海域较封闭;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少。
(2)寒暖流交汇,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3)水温降低,盐度降低,密度增大
27.1) A>B>C;A地位于市中心;位于中心商务区;交通通达度好
(2)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28.(1)原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影响:加剧水土流失,影响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乙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因此乙地形成了与甲地相同的热带雨林带。
(3)成因: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难以获得西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
(4)丁的自然带类型:热带荒漠带。
大气环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终年炎热干燥.
地形: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安第斯山脉逼近海岸线,形成南北狭长的带状分布。
洋流: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