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5 18:0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文化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当下人类正患着“现代病”,其症状林林总总,重要表现之一,便是工具理性愈益强大,而不少人精神上却无所皈依,在滚滚红尘中泯灭了灵性,以至正义感、使命感、公德心、自尊心低落,有些人富贵则淫,贫贱则移,威武则屈。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电脑的国际象棋艺将会战胜人中之杰,但电脑的能力再强,也无法克服人类的“意义危机”。因为在这里起作用的是心灵、情感,工具理性没有用武之地。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
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陇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因。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材料二: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来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的基础是物质,是一个整体,人类按研究的需要者划分出不同类型的科学和各门学科。而人文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严格意义上的精神文化的基础在于精神,但物质文化就离不开物质基础。
物质是客观存在,既可定性,也可定览,所以稍华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结论,可以检验,也可以重复。但精神出于人的意识,没有容貌的定性或定量标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可能通过科学手段加以定性或定量,或者可以正确地存储、记录下来。所以人文现象不可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结论,无法重复,更难验证。
正因为如此,现代人文学科,都包括人文与科学两部分。作为研究主体的精神部分属于人文,但我们已经无法直接感知、记录和研究这些精神本身,只能借助前人记录的文本,以及这些文本中涉及的人和物,总之是通过物质而不是精神来研究,这无疑属于科学。以历史学为例,以往存在过的人物和事物,其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过程及遗存,以及有关这一切的直接或间接的记录等等,都是物质,都属于科学,都可以用运行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而对这一切的评价和再阐释,对它们涉及的精神部分,对历史价值观念和历史哲学,都属于人文,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找到唯一正确的结论或答案。
社会科学也不能缺少人文。社会科学,譬如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其研究对象包括相关的人物、思想、制度、理论、观念、历史等,无不涉及科学与人文两部分。就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如果它们涉及历史、人物、事件等,也还离不开人文。
“人文”是一个整体,并无学科之分,无需也无法人为“打通”,也不存在标准答案或唯一正确的结论。科学是由具体的个体构成的,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科学越发达,个体划分越细,差异也越明显,答案或结论也越精确具体,由此产生的知识和信息随时都在爆炸性地增长。从这一角度说,在科学内部,相互之间是无法“打通”的。哪怕是最杰出的天才人物,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
倡导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在科学家、专家学者中提倡人文精神,并不是要打破科学与人文的界限——实际上也不可能打破,而是体现在科学家、专家学者本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中,体现在其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和运用中,体现在其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贡献中。譬如基因编辑的原理和技术是科学,有标准答案,没有国家、民族和群体间的差别。但如何评价、运用这方面的成果,主要依据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则属于人文,不同的国家、民族、群体甚至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和决定。
(摘编自葛剑雄《人文学科的“科学”与“人文”》)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科学技术因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容易让人们产生崇拜心理,并且被许多人当作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
B.当代有不少人罹患“现代病”,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优秀人文传统中汲取脂神养料,塑造当代的人文精神。
C.现代人文学科的研究主体仍然属于人文范畴,但是其研究手段依然是科学的,其研究结论也有唯一的正解。
D.“人文”作为一个整体无需也无法人为“打通”,科学内部相互之间也无法“打通”,二者的原因是不同的。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了科学与人文对立,但是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各体系的频繁互动,消弭了科学与人文的对立。
B.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这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
C.社会科学与现代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祁必然包括科学与人文两个部分,但纯粹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可能与人文无关。
D.不同人文背景的人在不同情形下就会有不同的判断和决定,人文能帮助科学家树立其本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下列论述中,没有体现“工具理性”价值观念的一项恳 ______
A.马克斯 韦伯认为,社会制遁在官僚化,社会通过结构严密、分工明确的官僚制稳定运转,制度中的人则被简化成数据和指标。
B.杨振宁认为,诗句“沙 世界,花 天裳;龙限华中置,刹邓成永恒”生动地体现了物理学的浓缩性和包罗万象的特色。
C.齐格蒙 鲍逊认为,绝榕将居杀犹太人的行为分解成多个专业的技术程序,让每个参与居杀者无法感知,以消除其道德困境。
D.乔治 里滋认为社会正在“麦当劳化”,人们通过标准化大机器生产和均一化员工管理,追求行事的高效率、结果的高可控。
两则材料都提到,以物质为基础的“科学”需要与“人文”结合,但论述的理由和不尽相同,请简要概括。
傅杰指出,要赞同或批判孔子的思想,必须先区分真的孔子和假的孔子,即“用虫物孔子”和“孔子的历史”。这一观点是如何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的?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非攻(节选)
鲁 迅
“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①,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车子,叫了一声“先生”,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怅怅的说,“但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乡!”
“那倒也不。线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注],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他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出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详细地描绘了墨子脚上草鞋的变化,由鞋带断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后变成碎片,是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
B.墨子一面兼程去见公输般,一面又吩咐管黔敖做好防御工程,“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可见他缺乏自信。
C.公输般始终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老牌的乞丐”“饭碗敲碎”等语句,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
C.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D.小说结尾处写公输般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表现他接受了墨子的仁爱思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墨子这一古代平民英雄的形象。
本文原名“扶危”,临交稿时更名为“非攻”,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更改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自成化初年,陕西至荆、襄、唐、邓之间,皆长山大谷,绵亘千里,所至流逋藏聚为梗,刘千斤之乱因之。至李胡子复乱,流民无虑百万。都御史项忠奉命捕逐之,死者不可胜计。祭酒周洪谟乃著《流民说》,略曰:“昔因修天下《地理志》,见东晋时庐、松之民,流至荆州,乃侨置松滋县于荆江之南;陕西雍州之民,流聚襄阳,乃侨置南雍州于襄西之侧。其后松滋送隶于荆州,南雍遂并于襄阳,垂今千载,宁谧如故。此前代处置荆、襄流民者,甚得其道。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都御史李宾深然其说。 至是流民复集如前,宾乃援洪谟说疏上之,上可焉,命原杰往莅其事。
秋七月,北城兵马吏目文会疏言:“荆、襄自古用武之地。宣德间,有流民邹百川、杨继保匿聚为非。正统中,民胡忠等开垦荒田,始入版籍,编成里甲。成化年来,刘千斤、石和尚、李胡子相继作乱,大臣处置失宜,终未安拜。今河南岁歉民饥,入山就食,势不可止,能保无后日之患?经条上三事:曰荆、襄土地肥饶,皆可耕种,远年入籍流民,可给还田土,所附籍者领田土力耕,量存恤之,其愿回籍者听。曰流民潜处,出没不常,乞选良有司为之抚绥,军卫官为之守御,则流民自安。曰荆、襄上流,为吴、楚要害,道路多通,必于总阻之处,加设府、卫、州、县,立为保甲,通货贿以足其衣食,立学校以厚其风俗,则其民自趋于善矣。” ”上大是之,命都御史杰采其言用之。
都御史原杰奏言:“信阳、固始等州县,南抵蕲、黄,西接荆、襄,东连凤阳、霍丘,山势绵亘,河流四达,盗易出没。且凤阳、陈州,近皆被灾,流民载道。盗入霍丘,劫爷藏,执县官,民庶骚动,诚宜思患预防。今请于汝宁所属信阳等一十三州县,令二司巡守官选壮丁,备器械马匹。委任二官督之,缉捕盗贼。又信阳军民杂处,奸盗尤众,请调守备南阳河南都指挥官,俾得专御盗贼,禁治银洞。又商城县南接六安州二百余里,四野旷漫,而金刚台巡检司乃在县北,今请迁置县马头山。”诏悉如所言行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
B.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
C.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
D.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祭酒,古代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B.侨置,六朝时南北分裂,战乱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
C.版籍,登记户口、土地的簿册,“版”与“版面设计”中的“版”含义不同。
D.里甲,明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里”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中的“里”含义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自成化初年以来,陕西至荆、襄等地大山连绵,河谷幽深,绵延上千里,到处都有流民出没,经常有乘机作乱之事发生。
B.针对流民作乱之事,周洪谟提出用东晋时的侨置之法来安置流民。皇上采用了这个建议,派都御史李宾去执行。
C.文会提出在荆、襄两地采取分给流民田土,派好的官员去安抚他们,加设管理机构,设立保甲等措施。
D.都御史原杰请求在信阳等地挑选壮丁,准备器械马匹,缉拿盗贼等措施上奏后,皇帝下诏全都按照他说的实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是流民复集如前,宾乃援洪谟说疏上之,上可焉,命原杰往莅其事。
②通货贿以足其衣食,立学校以厚其风俗,则其民自趋于善矣。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经验或教训。请从文中归纳一些使流民变成良民的方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这首诗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若耶溪所见之景。这些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不乏动势。
B.“此去随所偶”,诗人跟随伴侣一起出游,其意境与《赤壁赋》中的“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二、四句看似无人参与、却尽显夜游之乐。“花”既言沿途风光之美,又切合题目的“春”字,貌似信笔写来,又显用心细致。
D.第五句到第八句紧扣游溪,从“际夜”游到“林月低向后”,不难看出作者泛舟之久,游兴之浓,这是开篇“无断绝”的具体写照。
一首诗的诗眼、往往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词句。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一诗,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月”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等。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睡眠是人体恢复大脑皮质功能和更新人体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理需求。① ,人体各种能量物质得到充分储备,同时生长激素也进入脉冲性分泌高峰阶段,这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如果每日有效睡眠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人体的疲劳积累起来,影响体质和健康,尤其会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通常说来,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该越长,睡眠次数也越多,同时进食次数越多,活动时间也相应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② 。高质量的睡眠不仅可以维持身心健康,还可以缓解压力,维持体内性激素等的正常分泌。一旦通宵熬夜,睡眠严重不足,③ 。研究表明,长期严重的睡眠缺乏,会增加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微生物感染、皮肤疾病、内分泌失调的发病风险。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请将文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品牌因一次关键的转向而_________。最初,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一度等同于旅游纪念品,价格高昂,质量一般,没有新意,口碑不佳。直到2013年,( )。图案是乾隆皇帝比剪刀手的购物袋,印着“朕不能看透”的桑蚕丝眼罩,“奉旨旅行”的行李牌……这些文创产品,__________中透着俏皮,圈粉无数,爆款不断。故宫淘宝店的线上运作,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示范作用是巨大的。一直生存于“体制内”的博物馆不再捧着金饭碗还饿肚子,开始纷纷“破圈”,集体上线“卖萌”。几年前,“文创网红”还只有故宫 __________,如今已经有全国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加入文创品牌的开发大军,玩法众多,__________十足。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闻名遐迩 新颖 一家独大 创新性 B. 大放异彩 新奇 一家独大 创造性
C. 闻名遐迩 新颖 一枝独秀 创造性 D. 大放异彩 新奇 一枝独秀 创新性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故宫淘宝店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让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B. 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的故宫淘宝店,让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C. 在故宫淘宝店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之后,大众才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D. 看到故宫淘宝店颠覆性的“卖萌”姿态之后,大众才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彰显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B. 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的开发,成功获得炸裂的口碑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C. 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成功,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D. 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不但口碑炸裂而且经济效益良好,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
阅读下面几所大学的校训,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②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③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④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⑤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如果你参加上面其中一所大学的“强基计划”考试,请向该大学写一封自荐信。信中要对该大学的校训有充分的认识和阐述,其他内容以及格式要合乎自荐信的基本要求。落款一律为“富强中学李中华”。
答案
1.C 2.C 3.B
4.材料一的理由是:①人文能指引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②人文能提供科学无法提供的“价值理性”,③人文与科学可以在研究方法上相互借鉴。
材料二的理由是:①科学的研究对象常常会涉及到人文,②科学家能借助人文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运用科学成果,造福他人。
5.①真的孔子或“历史的孔子”,指孔子客观的人物历史和思想言行,和对此的直接或间接的记录,研究孔子的思想必须以真的孔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物质的,研究手段是科学的。②假的孔子或“孔子的历史“,指历史上对孔子客观历史、思想言行的评价或再阐释,与不同个体不同的价值观念有关,是精神的、人文的。③傅杰的观点既强调了人文研究中研究手段的科学性,又体现了人文研究中“赞同与批判”结论不唯一的特点,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6.D 7.C
8.①形象描写。文章写墨子为抵制不义战争,背着刚蒸好的窝窝头匆匆上路,只带一张破包袱、穿一双草鞋就匆匆赶往楚国见老乡公输般,生动地展现了墨子急人之困的平民英雄形象。②对比手法。文中有多处运了对比手法,如宋国和楚国环境的对比,墨子和公输般饮食对比,墨子和宋国“讲空话的人”对比,都刻画出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具有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高大形象。9.①在情节方面,更具概括性(或与文本的内容更吻合)。本文讲述了墨子反对不义战争,为“止楚攻宋”积极奔走游说,最终让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故事。②在形象塑造方面,不仅能表现墨子的兼爱、扶危济困,更能突出其反对侵略战争,积极备战与冒死反抗的精神。③在主旨方面,更具现实意义。鲁迅先生笔下的墨子,是身体力行、仗义行侠、勇敢机智的实千家,是为劳苦大众拼争的中国“脊梁”。
10.C 11.A 12.A
13.①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能不也对君主忠诚呢(难道不也会对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
②如果一定要是有德行(廉洁)之士然后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当世!
14.①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②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
15.B
16.“幽意”(或“幽”)。
①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幽情、幽趣”:小舟轻闷,随性而至,清闲自在。②作者夜游所见皆是“清幽朦胧之景”:晚风轻拂,春花夹岸,潭水淡烟,月色溶溶。③抒发了作者“幽隐(归隐)之志”:向往远离人嚣、幽居独处、不问世事的生活。
17.①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18.①在睡眠过程中
②睡眠的时间和次数就会逐渐减少
③各种问题就随之而来(或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19.睡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睡眠可以恢复大脑皮质功能;睡眠可以更新人体免疫系统。、
20.D 21.A 22.B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