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童年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15 18:1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 一课 童年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 三角铁、碰铃、沙球
教 学 目 标 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学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感受乐曲《捉迷藏》的旋律、节奏、情绪等特点
教 材 分 析 歌曲《摇啊摇》 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同谣,八六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具有摇篮曲的特点。 钢琴独奏《捉迷藏》 这首作品是作曲家丁善德1953年所作的钢琴组曲《儿童组曲》中的一首。乐曲《捉迷藏》,通过对儿童所喜爱的游戏“捉迷藏”的描绘,塑造了孩子们机制灵活的音乐形象。
重点 难点 1、听辨音的高低,正确进行模唱。 2、歌曲中一字多音的学唱。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提出本学期要求 四、新歌教学 复习歌曲 1、听音乐表演进教室 2、师生有感情的问好 3、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4、发声练习 1、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并唱一唱。 2、听旋律猜歌名。 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1、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 2、常规教育 (一)导入:聆听乐曲说感想 1、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3、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角铁、碰铃、沙球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五、编创与活动 六、聆听乐曲 学唱《摇啊摇 (二)学唱歌曲 1、出示童谣学生朗读,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体验后选择边划船边朗读。 2、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3、听《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4、听《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八六拍的强弱感。 5、用‘哷’哼唱。 6、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再跟唱一遍,找一找难唱处, 重点练唱: 1 3 2| 6- -| 5 2 3| 1--|| 一只 馒头 一 块 糕 7、启发情感: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 8、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 出示三角铁,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几种敲法,尝试敲出不同的音响效果。教师引导、评价。 教师弹奏《摇啊摇》学生用三角铁伴奏。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为歌曲伴奏。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要求学生用其他的乐器配合三角铁为歌曲伴奏。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教师评价。 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1、师:今天,我们欣赏的曲目与一种游戏有关,你们听一听。 播放乐曲《捉迷藏》主题旋律1. 学生回答:跳绳、跳橡皮筋、切西瓜、捉迷藏等等。 2、师:一个孩子摸来摸去,转来转去。其他孩子开心的躲藏,这是什么游戏? 生:捉迷藏。 师:音乐听上去他们玩的怎样? 生:开心 3、再次聆听第一段,感受乐曲力度的时强时弱, 速度时快时慢;演奏的音区时高时低。好像小朋友捉迷藏时,时隐时现,躲躲藏藏,追逐、逗趣的情景。 课件显示儿童捉迷藏的画面 4.边听边用手势根据音乐特点按图形谱的图示划动, 5.聆听第二部分 音乐舒展,加上调式的变化,描写孩子们在捉迷藏时摸索、推测、从犹豫到确定的情节。 6、请两位同学,来表演,请他们跟着音乐自由发挥。 7、第三段乐曲从弱到强,不断向高音区模进,在热烈欢快的秦绪中结束。 8、完整聆听 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感受乐曲《捉迷藏》的旋律、节奏、情绪等特点 感受乐曲《捉迷藏》的旋律、节奏、情绪等特点 三角铁、碰铃、沙球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