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虔诚(qián) 奴婢(bì) 纯萃 多愁善感
B.阐述(chǎn) 压轴(zhóu) 制约 归根到底
C.编纂(zuǎn) 斟酌(zhēn) 障碍 疲惫软弱
D.奴役(yù) 崇高(chóng) 独裁 精疲力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
D.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象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
3.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次座谈会上,大部分专家认为,对现代诗歌的欣赏不要过分地字斟句酌,否则就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美,而使文学欣赏变得像动物解剖。
B.他们挖空心思,想用漂亮的言辞掩盖罪恶的行径,然而,却总是欲盖弥彰,弄巧成拙。
C.从以往考古文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考古工作的可谓凤毛麟角。
D.在国内外市场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国家收储政策是曲突徒薪,反而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4.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国家治理要达成现代化的转向,依法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意义,不仅在于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更在于民法典契合了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一方面,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位置重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法治体系的现代化。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
民法是万法之母。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不断进步,但是民法体系仍有待完善。与单行法不同,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特点,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在这个意义上,制定、颁布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的重要标识,更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布局。
另一方面,民法典与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民法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体系化的民法典则消弥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充分保护了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民事权利,保证了民事司法的统一、公正、高效和权威,自然也赋予了国家治理能力在民事领域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
从社会层面看,民法典全面、准确、系统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为规范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基本准则,自然也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共识,这也将大大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付出,达到国家治理强制约束与规范自律相结合的目标,提升国家治理效率,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注入强大动力,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明确科学定位。
世界民事立法史表明,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是法治发展的里程碑。法国、德国等具有全世界影响性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亟需法治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治理作用,民法典恰逢其时。
“法者,治之端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是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法典蕴含了民事权利保障、法律义务强化、社会秩序稳定等多重价值,是以良法推进善治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摘编自蔡斐《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
B.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契合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C.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
D.法治是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民法典蕴含了多重价值,以良法推进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论部分简洁明了,直入主题,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B.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从不同层面论证了民法典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作用。
C.文章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名言,意在表明民法是万法之母,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非常重要。
D.文章例举法国、德国的民法典,说明当下中国的民法典是在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也会对世界立法史产生深远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托。实现依法治理,就能完成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向。
B.民法典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消弭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提高了国家在民事领域的治理能力。
C.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出的。
D.为提高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意识,民法典为规范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也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①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②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例如,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1)下面对经济关系的分析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B.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科学技术也包括在内。
C.经济关系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也决定着社会阶级的划分。
D.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它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由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以及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2)下面分析和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恩格斯强调经济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经济唯物主义”的谬论。
B.为了说清楚“反作用”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恩格斯举例指出了上层建筑诸因素产生的方式和方法。
C.恩格斯从广义上考察经济关系,把“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都看作是经济关系,这样地理环境、种族和一定社会的外部环境等都属于经济关系的范畴。
D.恩格斯强调要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不能简单化、教条化、庸俗化。
(3)恩格斯为何要“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3小题)
7.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为征文活动草拟的一篇应用文初稿,在用语、标点及格式方面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征稿启示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出生200周年,为纪念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鼓励学生探究马克思思想理论,我校涅槃文学社决定,在5月4日举办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特向全体同学征集文章,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根据征文目的选定角度、题目自拟,以议论文为主,必须原创,字数在5000字以内。
二、稿件请送至涅槃文学社编辑部,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征稿”字样。由于人手有限,未录用的稿件,概不退还,敬请谅解!
三、投稿截止时间4月20日,对于采用的稿件,本社团有斧正的权力。
2018年3月5日
涅槃文学社
8.下面是关于文化作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 。
9.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文中,恩格斯运用了大量的例子进行事实论证,从而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下面是某同学的一篇习作《保持你的本真》的节选部分(注意:题目即论点),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使文段更加完整。每段话不少于100字。
保持你的本真
山鸡披上孔雀的羽毛,也永远成不了百鸟之王;鸭子学百灵的嗓音,也永远成不了歌王……忸怩作态,魅力尽失;装模作样,丑态毕现,究其一点,失去了自己的本真!
纵然世界如此灿烂,我只守候一方土地。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做到?有些人做到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30多年。这份维护祖国海防事业的赤子本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的心。诚然,美酒胜过瓶子,真情优于谎言,真实强过面具,灵魂重于皮囊。保持你的本真,此乃第一要务。
(本段用事例论证保持自我、维持本真才能有所成就。)
①
比赛的输赢,事业的成败,名利的得失,时常会困扰着我们。但若一个人的信念足够坚定,内在力量足够强大,本真便不会消失,灵魂便依然存在。莲“出淤泥而不染”,即此矣。
(本段用事例论证要做自己,不受外界的干扰,追求自己的事业。)
②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虔诚(qián) 奴婢(bì) 纯萃 多愁善感
B.阐述(chǎn) 压轴(zhóu) 制约 归根到底
C.编纂(zuǎn) 斟酌(zhēn) 障碍 疲惫软弱
D.奴役(yù) 崇高(chóng) 独裁 精疲力竭
【解答】A.“纯萃”中“萃”应改为“粹”;
B.“压轴”中的“轴”应读作“zhòu”;
C.全部正确;
D.“奴役”中的“役”应读作“yì”。
故选:C。
【点评】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
D.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象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
【解答】A.成分残缺;“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一句中,“必要性”缺乏谓语搭配,应在该句前面加上“凸显”。
B.结构混乱,中途易辙;“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主语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此句没有说完,后面又说“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可将“自从”调整到句子最前面,让“自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做状语。
D.搭配不当,“看到……电影原声”搭配不当,可在“和”字后面加“收听到”。
故选:C。
【点评】辨识搭配不当“六关注”
1.关注并列短语。出现了并列短语,可能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有关部门对瓮安事件中极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市委市政府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关注长宾语。如: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3.关注介词。如:他们在灾后重建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在……中”应为“从……中”,固定搭配)
4.关注关联词。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房价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联词搭配不当,本句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5.关注“的”字短语。如:2008年8月8日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当晚整个鸟巢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字)
6.关注两面判断。含有两面判断的句子,可能会出现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句子中“能不能”是两面词,而“根本任务”,就只能正确照应“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看到两面判断的句子,决不能仅凭直觉找其前后有无照应的两面词,有时需要从句意本身考虑,比如,上句中,第一个分句和第二个分句就是搭配的。因为“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本身就包含多种可能性。
3.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次座谈会上,大部分专家认为,对现代诗歌的欣赏不要过分地字斟句酌,否则就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美,而使文学欣赏变得像动物解剖。
B.他们挖空心思,想用漂亮的言辞掩盖罪恶的行径,然而,却总是欲盖弥彰,弄巧成拙。
C.从以往考古文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考古工作的可谓凤毛麟角。
D.在国内外市场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国家收储政策是曲突徒薪,反而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解答】A.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不能用于形容“欣赏”,错误。
B.欲盖弥彰: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正确。
C.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句意强调“人少”,但是并无“珍贵”之意,错误。
D.曲突徒薪:比喻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句意“反而是导致市场机制失灵”,错误。
故选:B。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解答】A.“忝列”是谦词,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不能用在别人身上;
B.“笑纳”是请人接受馈赠时说的套语。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C.“芳龄”就是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用在“老奶奶”身上不合适;
D.正确,“老朽”就是衰老陈腐,常喻无用,老人自谦之词。用在75岁高龄的前院长身上和得体;
故选:D。
【点评】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
(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
(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国家治理要达成现代化的转向,依法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意义,不仅在于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更在于民法典契合了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一方面,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位置重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法治体系的现代化。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
民法是万法之母。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不断进步,但是民法体系仍有待完善。与单行法不同,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特点,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在这个意义上,制定、颁布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的重要标识,更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布局。
另一方面,民法典与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民法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体系化的民法典则消弥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充分保护了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民事权利,保证了民事司法的统一、公正、高效和权威,自然也赋予了国家治理能力在民事领域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
从社会层面看,民法典全面、准确、系统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为规范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基本准则,自然也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共识,这也将大大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付出,达到国家治理强制约束与规范自律相结合的目标,提升国家治理效率,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注入强大动力,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明确科学定位。
世界民事立法史表明,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是法治发展的里程碑。法国、德国等具有全世界影响性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亟需法治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治理作用,民法典恰逢其时。
“法者,治之端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是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法典蕴含了民事权利保障、法律义务强化、社会秩序稳定等多重价值,是以良法推进善治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摘编自蔡斐《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
B.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契合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C.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
D.法治是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民法典蕴含了多重价值,以良法推进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引论部分简洁明了,直入主题,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B.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从不同层面论证了民法典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作用。
C.文章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名言,意在表明民法是万法之母,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非常重要。
D.文章例举法国、德国的民法典,说明当下中国的民法典是在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也会对世界立法史产生深远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A.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托。实现依法治理,就能完成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向。
B.民法典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消弭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提高了国家在民事领域的治理能力。
C.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出的。
D.为提高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意识,民法典为规范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也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
【解答】(1)A.“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错误,文中第三段表述为“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这表明民法典只是“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2)D.“也会对世界立法史产生深远影响”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文本内容,文中例举德国和法国的民法典只说明了立法时期的关键性,并未说明影响性。
(3)A.“实现依法治理,就能完成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向”错误,变必要条件为充分条件。原文第二段是说“国家治理要达成现代化的转向,依法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出的”错误,以偏概全,扩大范围,原文第七段“法国、德国等具有全世界影响性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可知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D.由原文第六段“自然也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共识”可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共识”是自然产生的结果,而非最初目的。“也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错误,原文第六段只是说“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明确科学定位”。
答案:
(1)A
(2)D
(3)B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①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②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例如,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1)下面对经济关系的分析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B.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科学技术也包括在内。
C.经济关系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也决定着社会阶级的划分。
D.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它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由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以及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2)下面分析和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C
A.恩格斯强调经济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经济唯物主义”的谬论。
B.为了说清楚“反作用”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恩格斯举例指出了上层建筑诸因素产生的方式和方法。
C.恩格斯从广义上考察经济关系,把“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都看作是经济关系,这样地理环境、种族和一定社会的外部环境等都属于经济关系的范畴。
D.恩格斯强调要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不能简单化、教条化、庸俗化。
(3)恩格斯为何要“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
【解答】(1)C.文本第一段说道“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可见“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也决定着社会阶级的划分”的是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而不是经济关系。故C错。
(2)C.文本第一段说道“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可见地理基础是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种族是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种族,有修饰限定的范围,而不是所有的地理基础和种族。故C错。
(3)文本说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是恩格斯提及大人物的前提,文中又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可见大人物的出现,是偶然的,但最终又是必然的。
答案:
(1)C
(2)C
(3)所谓伟大人物,是指为着完成某种历史任务而出现的、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杰出者。伟大人物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所以恩格斯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是想由此论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点评】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3小题)
7.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为征文活动草拟的一篇应用文初稿,在用语、标点及格式方面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征稿启示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出生200周年,为纪念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鼓励学生探究马克思思想理论,我校涅槃文学社决定,在5月4日举办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特向全体同学征集文章,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根据征文目的选定角度、题目自拟,以议论文为主,必须原创,字数在5000字以内。
二、稿件请送至涅槃文学社编辑部,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征稿”字样。由于人手有限,未录用的稿件,概不退还,敬请谅解!
三、投稿截止时间4月20日,对于采用的稿件,本社团有斧正的权力。
2018年3月5日
涅槃文学社
【解答】(1)启示:启发使领悟。使用错误。应改为“启事”;
(2)“出生”为口语,应用书面语,改为“诞辰”;
(3)斧正:敬辞,请人修改文章。放在这里不合适,改为“修改”;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是征文活动的主题,不应该用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5)落款日期与主办单位不符合格式,应互换位置。
答案:
(1)“启示”改为“启事”;
(2)“出生”改为“诞辰”;
(3)“斧正”改为“修改”;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改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
(5)落款日期与主办单位互换位置。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8.下面是关于文化作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并对社会经济、政治领域产生影响,进而增强综合国力 。
【解答】解答要仔细观察这一框架图,特别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文化的作用分别指向对人,对社会,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要弄清几者的关联,左右两边分别是对人产生的影响和对社会影响的方面,抓住处于核心位置的文化的作用,然后对左右两边进行介绍。注意题干要求,要点应完整。
答案: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并对社会经济、政治领域产生影响,进而增强综合国力。(如果学生回答“对社会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产生重大影响”也可)
【点评】流程图做题方法: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9.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文中,恩格斯运用了大量的例子进行事实论证,从而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下面是某同学的一篇习作《保持你的本真》的节选部分(注意:题目即论点),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使文段更加完整。每段话不少于100字。
保持你的本真
山鸡披上孔雀的羽毛,也永远成不了百鸟之王;鸭子学百灵的嗓音,也永远成不了歌王……忸怩作态,魅力尽失;装模作样,丑态毕现,究其一点,失去了自己的本真!
纵然世界如此灿烂,我只守候一方土地。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做到?有些人做到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30多年。这份维护祖国海防事业的赤子本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的心。诚然,美酒胜过瓶子,真情优于谎言,真实强过面具,灵魂重于皮囊。保持你的本真,此乃第一要务。
(本段用事例论证保持自我、维持本真才能有所成就。)
① 国学大师陈寅恪,潜心治学,成果丰盈,学贯中西,甚为学生所称颂。可有一点不及他人,无正式学位。先生明示:“若是我去谋得一个学位,必定要花费数载去做课题,倒不如去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诚然,保持自我,才能摆脱名利学位的束缚;维持本真,方可成为真正的有学问的大家。
比赛的输赢,事业的成败,名利的得失,时常会困扰着我们。但若一个人的信念足够坚定,内在力量足够强大,本真便不会消失,灵魂便依然存在。莲“出淤泥而不染”,即此矣。
(本段用事例论证要做自己,不受外界的干扰,追求自己的事业。)
② 与诸多知名导演相比,宫崎骏显得与众不同。商业利益永远无法干扰他对于艺术的追求。除了毫不动摇的手绘画风,他的每部作品都得经历漫长的筹备期。1988年《龙猫》上映后,观众对其续集极为期待,而这种潜在的商机,丝毫激发不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倾听的始终是源自内心的声音。听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以澄澈的目光,从孩童的角度,用纯朴简洁的方式,幻勒出一幅又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人们赞叹他的作品“无与伦比的美丽”,这是观众对他的肯定。
【解答】这段文字的论证中心是“保持你的本真”。第一处横线前面,已经用“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的事例说明保持这份本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这个事例的议论部分,用了一个表示让步假设“诚然”来进行论证,所以仿写、续写的部分要先举列子,然后凸显这个人物身上保持本真的鲜明特色;还要用“诚然”来进行假设论证。故第一处可选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他在“史语所”的研究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抛却了名利、学位,一心只做学问,最终取得了不凡成就,这就是保持本真。第二处横线前面有段落提示:本段用事例论证要做自己,不受外界的干扰,追求自己的事业。横线处的语句还是要用举例子的方式展开,重点是“做自己,不受外界干扰”。我们可以选心无旁骛,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宫崎骏为例来证明。他抛却潜在的商机、诱人的利润,而以澄澈的目光,从孩童的角度,用纯朴简洁的方式,勾勒出一幅又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这正是坚持自我,不受外界干扰的表现。
答案:
①国学大师陈寅恪,潜心治学,成果丰盈,学贯中西,甚为学生所称颂。可有一点不及他人,无正式学位。先生明示:“若是我去谋得一个学位,必定要花费数载去做课题,倒不如去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诚然,保持自我,才能摆脱名利学位的束缚;维持本真,方可成为真正的有学问的大家。
②与诸多知名导演相比,宫崎骏显得与众不同。商业利益永远无法干扰他对于艺术的追求。除了毫不动摇的手绘画风,他的每部作品都得经历漫长的筹备期。1988年《龙猫》上映后,观众对其续集极为期待,而这种潜在的商机,丝毫激发不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倾听的始终是源自内心的声音。听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以澄澈的目光,从孩童的角度,用纯朴简洁的方式,幻勒出一幅又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人们赞叹他的作品“无与伦比的美丽”,这是观众对他的肯定。
【点评】综合读写: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