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9 小英雄雨来(节选)
一.试题(共11小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枪栓(shuān) 吧嗒(bā) 捆绑(bǎng)
B.吧嗒(ba) 扒开(bā) 鼓囊囊(náng)
C.子弹(tán) 呜呜(wū) 起码(mǎ)
D.劫难(jié) 枕头(shěn) 叽里呱啦(lā)
2.(《小英雄雨来(节选)》)关于第一部分描写还乡河的景色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现雨来的家乡很美 B.突出人物的品质
C.为下文作铺垫
3.有志不在年高。( )
A.雨来年纪小。
B.雨来有志气。
C.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对它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下文勇斗鬼子作辅垫。
B.既点明了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又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C.起强调作用,说明雨来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刻。
D.这句话抒发了雨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对句中破折号的理解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说明孩子们读得不够流畅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突出了师生的爱国情怀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B.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C.“阿!”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7.下列语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B.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C.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8.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雨来没有接他的糖。雨来没有回答他。(用关联词连接起来)
(2)日本军官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改为陈述句)
(3)读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修改病句)
(4)蓝色的天上漂着红绸似的浮云。(仿写比喻句)
9.阅读文章节选,完成练习。
A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照 罩) 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B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决红(稠 绸) 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C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 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不知谁说 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 冲走了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划去不恰当的汉字。
(2)在文段C中的“ ”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3)文段B中划“ ”句的意思是 。上学期,我们也从课文《 》中认识了“有志不在年高”的 (谁)。
(4)文段中都写了还乡河的景色,蕴含的深意却各不相同。文段A对应的是 ,文段B对城的是 ,文段C对应的是 。(填序号)
①还乡河仿佛被乡亲们悲伤的情绪感染,缓缓向下流淌,也为后文雨来在河的下游出现做铺垫。
②点明雨来生活的芦花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为雨来的好水性埋下伏笔。
③傍晚时分,见证了鬼子屠杀行径的芦花村也染上了悲壮的色彩,给人以压抑的感受。
(5)用你喜欢的标记在文段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略作赏析。
(6)像《小英雄雨来》这个单元的课文篇幅都很长,我们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呢?本单元都提到了同一种方法,试简要说说。
10.
宁死不屈
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几个凶神恶煞的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押着一个儿童团员向松花江走来。
那个儿童团员是个小姑娘,只有十三岁。她犯了什么“罪”呢?她的“罪名”就是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学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敌人在松花江边对小姑娘进行“审讯”。为了扩大影响,日本兵还用皮鞭赶来了村里的许多孩子。
敌人问:“你为什么要偷着组织大家学习中国语文?”
小姑娘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
敌人恼怒了,大声吼道:“难道你不知道违抗命令就要枪毙吗?”小姑娘大声回答:“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
敌人没有办法了,换了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对小姑娘说:“你年纪这么小,怎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只要你当着大家的面,答应以后不再组织他们学习中国语文,我就送你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
敌人稍停了一下,接着又恶狠狠地说:“如果你执迷不悟,那——眼前滚滚波涛就是你的坟墓了!”
小姑娘听后,微微一笑,毫不犹豫地跳向江心……
(1)填一填。
凶 恶 晃晃
毫 犹 狠狠
执 不 惺惺
(2)短文中的“罪名”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3)小姑娘为什么被日本兵逮捕?敌人为什么要在松花江边审讯小姑娘?
(4)怎样理解“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这句话?这句话表达了小姑娘的什么感情?
11.《小英雄雨来》刻画人物是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特点的,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300字左右。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9 小英雄雨来(节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1小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枪栓(shuān) 吧嗒(bā) 捆绑(bǎng)
B.吧嗒(ba) 扒开(bā) 鼓囊囊(náng)
C.子弹(tán) 呜呜(wū) 起码(mǎ)
D.劫难(jié) 枕头(shěn) 叽里呱啦(lā)
【分析】考查了对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吧:读[bā]时,指形容枪声、物体断裂声等。读[ba]时,指用在祈使句末,使语气变得较为舒缓。故在“吧嗒”中应读“bā”。
C.有误,弹:读[dàn]时,指弹子。读[tán]时,指用手指弹击。故在“子弹”中应读“dàn”。
D.有误,“枕头”的“枕”应读“zhěn”。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小英雄雨来(节选)》)关于第一部分描写还乡河的景色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现雨来的家乡很美 B.突出人物的品质
C.为下文作铺垫
【分析】考查了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即艺术表现手法,是文章的一种表达方式,包括表达方法、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要分清事物的描写方式就要认真读文,理解写作技巧。
【解答】课文第一部分对还乡河景色的描写是为故事的发生与发展作铺垫,也写出了芦花村的美丽。B项“突出人物的品质”是错误的。
故选:B。
【点评】写文章时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所以我们每一篇课文都应是这些表达方式的一种或几种。学习时要多体会。
3.有志不在年高。( )
A.雨来年纪小。
B.雨来有志气。
C.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分析】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解答】有志不在年高意思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所以在《小英雄雨来》中是人们对雨来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的高度赞扬。
故选C。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4.“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对它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下文勇斗鬼子作辅垫。
B.既点明了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又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C.起强调作用,说明雨来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刻。
D.这句话抒发了雨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分析】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解答】A、C、D正确。
B.有误,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这句话没有总结全文的作用。
故选B。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5.“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对句中破折号的理解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说明孩子们读得不够流畅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突出了师生的爱国情怀
【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重点考查了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有:表示解释说明、表示声音的延长、表示意思或话题的转折、表示插说等。
【解答】从“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可知,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声音的延长。说明孩子们读得不够流畅,突出了师生的爱国情怀。不是表示意思的递进。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B.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C.“阿!”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作答此类题要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提示补加标点。
【解答】A、B正确。
C.有误,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应用逗号。
故选:C。
【点评】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圆括号( )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7.下列语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B.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C.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A.没有运用修辞,“脚下像踩着风”是说雨来的速度快。
B、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雨来没有接他的糖。雨来没有回答他。(用关联词连接起来)
雨来既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2)日本军官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改为陈述句)
日本军官拍着雨来的肩膀说,他最喜欢小孩。那个人,问雨来看见没有。
(3)读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修改病句)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4)蓝色的天上漂着红绸似的浮云。(仿写比喻句)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改写句子、仿写句子和修改病句。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解答】(1)考查了用关联词连句子。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既……也……”相连,去掉第二个“雨来”,中间用逗号。
(2)考查了改为陈述句。把引号里的“我”改为“他”,“你”改为“问雨来”,结尾用句号,冒号变逗号。
(3)考查了修改病句。缺少主语,去掉“读了”。
(4)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1)雨来既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2)日本军官拍着雨来的肩膀说,他最喜欢小孩。那个人,问雨来看见没有。
(3)《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4)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9.阅读文章节选,完成练习。
A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照 罩) 照 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B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决红(稠 绸) 稠 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C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 , 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 不知谁说 :“ 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 , 冲走了 !”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划去不恰当的汉字。
(2)在文段C中的“ ”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3)文段B中划“ ”句的意思是 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上学期,我们也从课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认识了“有志不在年高”的 周恩来 (谁)。
(4)文段中都写了还乡河的景色,蕴含的深意却各不相同。文段A对应的是 ② ,文段B对城的是 ③ ,文段C对应的是 ① 。(填序号)
①还乡河仿佛被乡亲们悲伤的情绪感染,缓缓向下流淌,也为后文雨来在河的下游出现做铺垫。
②点明雨来生活的芦花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为雨来的好水性埋下伏笔。
③傍晚时分,见证了鬼子屠杀行径的芦花村也染上了悲壮的色彩,给人以压抑的感受。
(5)用你喜欢的标记在文段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略作赏析。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句中将“芦花”比作“白雪”。写出了芦花“白”的特点。
(6)像《小英雄雨来》这个单元的课文篇幅都很长,我们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呢?本单元都提到了同一种方法,试简要说说。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分成几个部分,先给各部分列出小标题,再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
【分析】三个语段都选自课文《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解答】(1)考查了学生辨析同音字或形近字的能力。结合字义和具体语境划去不恰当的即可,照:照射。罩:遮盖;扣住;套在外面。结合语境,应划去“照”;绸子:薄而软的丝织品。结合词义,应划去“稠”。
(2)考查了学生的加标点的能力。根据每种标点符号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正确添加即可,如“不知谁说”为提示语在前,后面加冒号,提示的内容加引号;“冲走了”带有强烈的语气,后面加感叹号;其余句子间的停顿后面加逗号,一句话说完后面加句号。即为: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
(3)考查了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对所学课文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可知,“有志不在年高。”的意思是: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写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故我们从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认识了“有志不在年高”的周恩来。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认真阅读三个文段,三个文段中都写到了还乡河的景色,结合文段内容可知,文段A点明雨来生活的芦花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为雨来的好水性埋下伏笔。文段B写了还乡河仿佛被乡亲们悲伤的情绪感染,缓缓向下流淌,也为后文雨来在河的下游出现做铺垫。文段C写了傍晚时分,见证了鬼子屠杀行径的芦花村也染上了悲壮的色彩,给人以压抑的感受。故文段A对应的是②,文段B对应的是③,文段C对应的是①。
(5)考查了思维拓展。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用你喜欢的标记在文段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略作赏析。答案不唯一但要言之有据。示例:“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为比喻句,句中将“芦花”比作“白雪”。写出了芦花“白”的特点。
(6)考查了思维拓展。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作答。《小英雄雨来》用序号表示每个部分,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把每段用小标题概括起来,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将全文分成了四部分。讲述了青铜顶着刺骨的寒风去卖自己一家人做的101双芦花鞋,到最后青铜甚至把自己脚上穿的芦花鞋也给卖了,回到家时,他的脚已经冻得通红。这样的写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分成几个部分,先给各部分列出小标题,再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
故答案为:
(1)照 稠;
(2)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河边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雨来被鬼子扔在河里,冲走了!”
(3)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4)②③①;
(5)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句中将“芦花”比作“白雪”。写出了芦花“白”的特点。
(6)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分成几个部分,先给各部分列出小标题,再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10.
宁死不屈
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几个凶神恶煞的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押着一个儿童团员向松花江走来。
那个儿童团员是个小姑娘,只有十三岁。她犯了什么“罪”呢?她的“罪名”就是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学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敌人在松花江边对小姑娘进行“审讯”。为了扩大影响,日本兵还用皮鞭赶来了村里的许多孩子。
敌人问:“你为什么要偷着组织大家学习中国语文?”
小姑娘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
敌人恼怒了,大声吼道:“难道你不知道违抗命令就要枪毙吗?”小姑娘大声回答:“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
敌人没有办法了,换了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对小姑娘说:“你年纪这么小,怎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只要你当着大家的面,答应以后不再组织他们学习中国语文,我就送你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
敌人稍停了一下,接着又恶狠狠地说:“如果你执迷不悟,那——眼前滚滚波涛就是你的坟墓了!”
小姑娘听后,微微一笑,毫不犹豫地跳向江心……
(1)填一填。
凶 神 恶 煞 明 晃晃
毫 不 犹 豫 恶 狠狠
执 迷 不 悟 假 惺惺
(2)短文中的“罪名”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因为小姑娘没罪,罪名是敌人强加给她的。
(3)小姑娘为什么被日本兵逮捕?敌人为什么要在松花江边审讯小姑娘? 小姑娘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扩大影响,让大家都知道学习中国语文的后果会怎么样。
(4)怎样理解“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这句话?这句话表达了小姑娘的什么感情? 虽然“我”死了,但是“我”爱国的心永远不会死亡。这句话表达了小姑娘强烈的爱国之情。
【分析】这篇短文叙述了敌人为了使东北三省的人民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永远当他们的奴隶,所以下命令不准东北的少年儿童学习中国语文。一位少年儿童团员组织大家学习中国语文,不惧怕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体现了小姑娘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答】(1)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即可。
(2)考查引号的作用。结合句子“她的‘罪名’就是组织村里的儿童团员学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这里的“罪名”并不是贬义的,因此这里的引号是表示反语,表明小姑娘没罪,罪名是敌人强加给她的。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熟读文章内容,理解文意后可知,小姑娘被捕的原因是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学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敌人要在松花江边审讯小姑娘的原因是为了扩大影响,让大家都知道学习中国语文的后果会怎么样。
(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这篇短文叙述了敌人为了使东北三省的人民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永远当他们的奴隶,所以下命令不准东北的少年儿童学习中国语文。一位少年儿童团员组织大家学习中国语文,不惧怕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体现了小姑娘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结合文章内容,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死了,但是“我”爱国的心永远不会死亡。表达了小姑娘强烈的爱国之情。
故答案为:
(1)神 煞 明 不 豫 恶 迷 悟 假;
(2)因为小姑娘没罪,罪名是敌人强加给她的。
(3)小姑娘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扩大影响,让大家都知道学习中国语文的后果会怎么样。
(4)虽然“我”死了,但是“我”爱国的心永远不会死亡。表达了小姑娘强烈的爱国之情。
【点评】完成课外阅读必须做好这几点:①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②把握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在把握短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领悟其中的道理。
11.《小英雄雨来》刻画人物是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特点的,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300字左右。
【分析】【审题立意】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选材分析】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人。要想写好这个人,首先就要对这个人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要选择一个最熟悉、最了解的人去写。想一想为什么要写这个人,你们之间发生过哪些记忆深刻的事情。她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或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选择自己最想给大家介绍的去写。
【构思指导】
1.开篇点题,直接说明我最熟悉的人是我的外婆。
2.中间部分为主要部分,要详细去写。通过具体事例写外婆具有哪些特点,注意语句通顺,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等方式描写人物。
3.结尾可表达对外婆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4.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我熟悉的一个人
你们知道我熟悉的一个人是睡吗?那就是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长了一双大眼睛,笑起来就笑个不停,眉毛粗粗的,头上长出了一些白头发,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我的外婆已经退休了,可还是那么精神抖擞。外婆喜欢逛大街,散步,喜欢在夏天里穿大花连衣裙,我呀,特别喜欢和外婆在一起,她不但给我做新衣裳,而且自己也要打扮得很漂亮,大家都说我的外婆越来越年轻了。 外婆当了一辈子的语文老师,说起话来声音很动听。还有一次,外婆叫我去“拿牛奶”说成了“拿流来”我正在看一本书读了一句,应该是“一只老牛正在吃草,”外婆却读成了“一只脑瘤正在吃草。”我总是被她逗得捂肚大笑。可外婆不知道我笑原因是什么,然后我和一解释,外婆也哄堂大笑,我和外婆在一起邮很多很多搞笑的事呢。
我的外婆可爱吗?
【点评】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突出表现了对外婆的喜爱之情,语句通顺,中心明确。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