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试题(共9小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脉(mài) 估计(gū)窟窿 英伦
B.剖开(pāo) 混乱(hùn)维持 鱼腹
C.汹涌(xōng)机械(xiè)秩序 主宰
D.调遣(qiǎn) 岗位(gǎng)穿梭 斯哑
2.不是“须臾”的近义词的是( )
A.刹那 B.霎时 C.少顷 D.久远
3.牛刀小试。
2018年5月14日,英雄机长刘传健驾驶3U8633航班飞往拉萨,在挡风玻璃突然爆裂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地处理险情,完成了“史诗级”备降。获救的乘客们想送一面锦旗给他,请你帮他们选一句赞美的话写在锦旗上。( )
A.一心为民,廉洁奉公。 B.英勇无畏,忠于职守。
C.维护正义,恩重如山。
4.下列句子中“杰作”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件作品独具匠心,构思新颖,堪称杰作。
B.班长对小明说:“看看你的杰作,雪白墙壁上唯一的脚印。”
C.杰作皆出于毫不拘束、有独特创意之手。
D.当雕刻家把大理石变成一个杰作的时候,石头才有了不同凡响的价值。
5.按要求写句子。
(1)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改为“把”字)
(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缩句)
(3)哈尔威船长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改为被字句)
(4)哈尔威船长的精神令人赞叹。(改为双重否定句)
6.判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的画“×”。
(1)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哳嘶地直喘粗气。
(3)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
(4)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7.课内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快干!”船长又叫道。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吓得不知怎么办好。
②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③像钢铁铸成的。
④山势直立高耸的样子,形容船长站在那直直的一动不动。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派遣—— 片刻——
沉没—— 好像——
(3)“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为什么用“奔”不用“跑”?
(4)找出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镇定指挥、临危不惧的句子。
8.阅读。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子被水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甚至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一点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入海底,再也没有出来……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代……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董颖根本不会游泳,她只是在踏上“大舜”号之前,看过溺水自救的电视片。她将两个手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漂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拍岸,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董颖好聪明,她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如果没有那些无私的人的帮助,她可能早已葬身大海。救助她的那些人,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所有人。
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年轻的董颍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只身”是什么意思?
(2)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怎样的情况?
9.妙笔生花。
(《“诺曼底号”遇难记》)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吧。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9小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脉(mài) 估计(gū)窟窿 英伦
B.剖开(pāo) 混乱(hùn)维持 鱼腹
C.汹涌(xōng)机械(xiè)秩序 主宰
D.调遣(qiǎn) 岗位(gǎng)穿梭 斯哑
【解答】A.正确。
B.有误,“剖开”的“剖”应读“pōu”。
C.有误,“汹涌”的“汹”应读“xiōng”。
D.有误,嘶哑: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故“斯哑”的“斯”应为“嘶”。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不是“须臾”的近义词的是( )
A.刹那 B.霎时 C.少顷 D.久远
【解答】“须臾”时间很短,片刻。近义词“刹那”“霎时”“少顷”。
“久远”指时间很长久了。故不是“须臾”的近义词。
故选:D。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牛刀小试。
2018年5月14日,英雄机长刘传健驾驶3U8633航班飞往拉萨,在挡风玻璃突然爆裂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地处理险情,完成了“史诗级”备降。获救的乘客们想送一面锦旗给他,请你帮他们选一句赞美的话写在锦旗上。( )
A.一心为民,廉洁奉公。 B.英勇无畏,忠于职守。
C.维护正义,恩重如山。
【解答】英勇无畏:非常勇敢,不畏艰险。忠于职守:意思是忠诚地对待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因此用这两个词语赞美英雄机长刘传健在挡风玻璃突然爆裂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地处理险情正合适。
故选:B。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4.下列句子中“杰作”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件作品独具匠心,构思新颖,堪称杰作。
B.班长对小明说:“看看你的杰作,雪白墙壁上唯一的脚印。”
C.杰作皆出于毫不拘束、有独特创意之手。
D.当雕刻家把大理石变成一个杰作的时候,石头才有了不同凡响的价值。
【解答】A、C、D中“杰作”的意思是超过一般的好作品。
B.“杰作”指小明在墙壁上留下的脚印。
故选:B。
【点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词意,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词,在不同语境中要通过反复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5.按要求写句子。
(1)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改为“把”字)
船员赶紧把救生艇的绳索解开。
(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缩句)
哈尔威屹立在岗位上。
(3)哈尔威船长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改为被字句)
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被哈尔威船长考虑到了。
(4)哈尔威船长的精神令人赞叹。(改为双重否定句)
哈尔威船长的精神不能不令人赞叹。
【解答】(1)改为“把”字句。“把”字句结构: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
(2)考查了缩句。删去枝叶“巍然”“他的船长”,保留主干。
(3)改为“被”字句,“被”字句结构: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部分。
(4)改为双重否定句,加上“不能不”。
故答案为:
(1)船员赶紧把救生艇的绳索解开。
(2)哈尔威屹立在岗位上。
(3)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被哈尔威船长考虑到了。
(4)哈尔威船长的精神不能不令人赞叹。
【点评】在改写后,要注意将改写后的句子读一遍,看是否合适,通顺。
6.判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的画“×”。
(1)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
(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哳嘶地直喘粗气。 ×
(3)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 ×
(4)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
【解答】(1)这是比喻句,把“黑点”比喻为“幽灵”“山峰”。
(2)这是拟人句,把“轮机火炉”赋予人的特点。
(3)这是一般陈述句。
(4)这是比喻句,把“船长”比喻为“雕像”。
故答案为:
(1)√;
(2)×;
(3)×;
(4)√。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7.课内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快干!”船长又叫道。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吓得不知怎么办好。 惊慌失措
②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镇定自若
③像钢铁铸成的。 犹如铁铸
④山势直立高耸的样子,形容船长站在那直直的一动不动。 屹立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派遣—— 调遣 片刻—— 须臾
沉没—— 浸没 好像—— 犹如
(3)“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为什么用“奔”不用“跑”?
“奔”比“跑“更能反映人们的惊慌。
(4)找出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镇定指挥、临危不惧的句子。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惊慌失措:吓得不知怎么办好。因此,①对应的词语是“惊慌失措”。镇定自若: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因此,②对应的词语是“锲而不舍”。犹如铁铸:像钢铁铸成的。因此,③对应的词语是“犹如铁铸”。屹立:山势直立高耸的样子,形容船长站在那直直的一动不动。因此,④对应的词语是“屹立”。
(2)本题考查找文中近义词。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派遣:调动派遣。文中近义词是“调遣”。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文中近义词是“须臾”。沉没:没入水中。文中近义词是“浸没”。好像:有些像;似乎。文中近义词是“犹如”。
(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由“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用“奔”不用“跑”是因为“奔”比“跑”更能反映人们的惊慌。
(4)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的能力。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镇定指挥、临危不惧的句子是: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故答案为:
(1)①惊慌失措;
②镇定自若;
③犹如铁铸;
④屹立;
(2)调遣 须臾
浸没 犹如;
(3)“奔”比“跑“更能反映人们的惊慌。
(4)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点评】课内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阅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完成此类题目不能光着眼于本语段,要结合所学课文的全文及所表达的主题完成。
8.阅读。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子被水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甚至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一点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入海底,再也没有出来……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代……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董颖根本不会游泳,她只是在踏上“大舜”号之前,看过溺水自救的电视片。她将两个手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漂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拍岸,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董颖好聪明,她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如果没有那些无私的人的帮助,她可能早已葬身大海。救助她的那些人,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所有人。
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年轻的董颍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只身”是什么意思?
”只身“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只身“是独自一个的意思。
(2)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人们的帮助对她十分重要。
(3)“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怎样的情况?
比喻。表明当时情况非常危险,董颖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解答】(1)考查阅读理解。通过认真阅读文章可知,董颖只身一人去游玩,因此当危险来临时,无可朋友、亲人依靠。故本题答案为:”只身“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只身“是独自一个的意思。
(2)考查阅读理解。文章多次描写董颖被吓坏的神态,说明主人公当时的处境多么危险,更能突出陌生人的无私帮助的高尚。故本题可答为: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人们的帮助对她十分重要。
(3)考查句子修辞手法。这是一句比喻句,把筏子在海中飘荡比喻荡秋千,突出当时的情况十分险峻。故本题可答为:比喻。表明当时情况非常危险,董颖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故答案为:
(1)”只身“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只身“是独自一个的意思。
(2)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人们的帮助对她十分重要。
(3)比喻。表明当时情况非常危险,董颖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9.妙笔生花。
(《“诺曼底号”遇难记》)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吧。
【解答】范文: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
大作家维克多 雨果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故事是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发生的,一艘名为“玛丽”号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上的60名乘客,并把他们救出去了,但自己却跟着船沉入了大海。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到,人生的道路上,免不了有一些困难大家处理的方式也会不同,哈尔威船长面对遇到的困难没有惊慌失措,害怕死亡,而是临危不惧,有条不紊的指挥着,救出了60名乘客,这个情节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想想在生活中,像“诺曼底”号遇难的突发事件很少发生,但是我们身边的小事是源源不断的,公交车上尊老爱幼,超市秩序排队进出购物,按规定停靠车辆,保证道路通畅,发生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序逃生,互相帮助,不造成二次伤亡损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经常存在的。我们虽然不用像哈尔威船长那样舍己为人,但起码也要学习他的先人后己临危不乱的精神。
这本书教会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人活着,就应该像好为船长那样,无私奉献,善良待人,遇事临危不乱。
【点评】这篇读后感写得非常好,作者先写读完书的总体感受是大有收获,然后概述书中的情节,揭示出这本书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结构完整,中心明确,最突出的是文章的语言,给人启迪,催人警醒。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