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5 18: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面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徐公孰美?
C.忌不自信 D.宋何罪之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与徐公孰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虽欲言,无可进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
D.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
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重到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4.下列对本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5.由于身份地位的差异,邹忌的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不同。说说下列句子的感彩。
(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彩:   
(2)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彩:   
(3)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感彩:   
6.一词多义。
(1)孰①孰视之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②门庭若市    
(3)下①乃下令    ②受下赏    
(4)朝①朝服衣冠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7.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8.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令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广开言路。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会怎样说?(不超过40个字)
五.翻译(共1小题)
9.翻译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要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狙,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感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B.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C.诚宜开张圣听开 张:开始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妾畏臣╲水陆草木之花
B.皆以美于徐公╲能以径寸之木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其此之谓
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乎╲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初中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A.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批评、赞扬,不应标准不同。
B.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相同。
C.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处罚、晋升,批评、赞扬,不应标准相同。
D.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不同。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均劝君主“广开言路”,方法各异。甲文邹忌以“比美”趣事对比齐王“之蔽”,委婉劝谏;乙文诸葛亮分析蜀国形势后,直接提出建议。
B.两文都写臣子忠君爱国,又个性鲜明。甲文邹忌勇于劝谏,善于劝谏,有勇有谋;乙文诸葛亮循循善诱、不卑不亢,既是长辈,同时也不失臣子身份。
C.两文均说理有力,但写法不同。甲文设喻说理,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推及治国之道;乙文寓情于理,提建议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D.两文均语言质朴,又各具特色。甲文以一“善”字写威王接受意见,其欣然纳谏之态跃然纸上,可见朴实的语言也能生动形象:乙多次提及“先帝”“陛下”,既无华丽词藻,也没引用典故,恳切忠贞,感人至深。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面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徐公孰美?
C.忌不自信 D.宋何罪之有?
【解答】A.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意思是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据此可知不是倒装句;
C.倒装句,宾语“自”前置,属于宾语前置;
D.倒装句,宾语“何罪”前置,属于宾语前置;
故选:B。
【点评】文言句式举例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2.忠之属也:判断句,表判断。
3.可以一战: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
5.何以战: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6.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
7.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的主语应为曹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与徐公孰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虽欲言,无可进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
D.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
【解答】A.前句句意:我和徐公谁更美;与:和,连词。后句句意: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与:通“欤”,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虽:即使,连词。后句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虽:即使,连词。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C.前句句意: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乃:于是,就,连词。后句句意: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竟,连词。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满一年以后;期:一年,数量词。后句句意: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动词。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故选:B。
【点评】期:
1、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2、期望(期在必醉)
3、期限(失期,法皆斩)
4、满,周(期年之后)
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重到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解答】①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②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③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问题时,一定细读文段,注意句子中的关键性字词,并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分析。
4.下列对本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说法错误,本文详细描绘了邹忌比美进谏,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故选:C。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5.由于身份地位的差异,邹忌的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不同。说说下列句子的感彩。
(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彩: 包含着由衷的偏爱与赞美。 
(2)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彩: 包含着拘谨和勉强之意。 
(3)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感彩: 包含着不得已的阿谀奉承。 
【解答】答案:
妻子:包含着由衷的偏爱与赞美。
小妾:包含着拘谨和勉强之意。
客人:包含着不得已的阿谀奉承。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一词多义。
(1)孰①孰视之  同“熟”,仔细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哪一个 
(2)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比 ②门庭若市  像 
(3)下①乃下令  下达 ②受下赏  下等 
(4)朝①朝服衣冠  早上 ②能谤讥于市朝 场所 ③皆朝于齐  朝见 
【解答】(1)①句意:仔细看。孰:同“熟”,仔细; ②句意: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孰:孰:谁,哪一个。
(2)①句意:徐公的长的好看比不上你长的好看。若:比;②句意: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若:像。
(3)①句意:于是下令。下:下达; ②句意:受下等赏赐。下:下等。
(4)①句意:早上穿衣服,戴帽子。朝:早上; ②句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朝:场所;③句意:都到齐国朝见。朝:朝见。
答案:
(1)①同“熟”,仔细; ②谁,哪一个。
(2)①比;②像。
(3)①下达; ②下等。
(4)①早上; ②场所;③朝见。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7.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表并列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表修饰 
(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表承接 
【解答】(1)句意: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容貌很美;
(2)句意: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
(3)句意: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答案:
(1)表并列;
(2)表修饰;
(3)表承接。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文言虚词的几种常见用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8.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令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广开言路。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会怎样说?(不超过40个字)
【解答】注意本题的语境是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作为学生代表,要注意有称呼、讲述设立“校长信箱”的意义即可。例如:李校长,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答案示例:
李校长,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点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希望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或思路准确有效地传达给他人,并且希望对方能够接受我们的意见或建议,然后付诸实施,这个过程就是说服。既然要说服他人,就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这就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对方心服口服。
五.翻译(共1小题)
9.翻译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解答】答案:
(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
(2)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期年:满一年;虽:即使)
(3)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孰:谁)
(4)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谤讥:议论;闻…之耳:亲耳听到)
(5)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6)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美:认为…美;私:偏爱)
(7)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甚:很;及:比得上)
(8)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点评】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要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狙,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感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B.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C.诚宜开张圣听开 张:开始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臣之妾畏臣╲水陆草木之花
B.皆以美于徐公╲能以径寸之木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其此之谓
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乎╲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初中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A.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批评、赞扬,不应标准不同。
B.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相同。
C.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处罚、晋升,批评、赞扬,不应标准相同。
D.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不同。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两文均劝君主“广开言路”,方法各异。甲文邹忌以“比美”趣事对比齐王“之蔽”,委婉劝谏;乙文诸葛亮分析蜀国形势后,直接提出建议。
B.两文都写臣子忠君爱国,又个性鲜明。甲文邹忌勇于劝谏,善于劝谏,有勇有谋;乙文诸葛亮循循善诱、不卑不亢,既是长辈,同时也不失臣子身份。
C.两文均说理有力,但写法不同。甲文设喻说理,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推及治国之道;乙文寓情于理,提建议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D.两文均语言质朴,又各具特色。甲文以一“善”字写威王接受意见,其欣然纳谏之态跃然纸上,可见朴实的语言也能生动形象:乙多次提及“先帝”“陛下”,既无华丽词藻,也没引用典故,恳切忠贞,感人至深。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ABD.正确;
C.有误,本句的意思是: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对圣明的听闻。张:扩大。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相同,之:两个都是结构助词,的;
B.不同,以:认为/用;
C.不同,其:代词,他的/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D.不同,所:表示因果关系/处所。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的重点词有:陟,提拔;藏否,赞扬和批评,异同,不同。句意为: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不同。
故选:D。
(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A.有误,乙文诸葛亮在分析蜀国形势后,用“诚宜”“不宜”委婉地提出建议;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C
(2)A
(3)D
(4)A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