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测评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5题)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不同于其他变化本质的是( )
A.通电氖灯发红光 B.灼烧羊毛线辨真伪
C.工业上制氧气 D.浓盐酸敞放变轻
2.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各种冰凉的饮品成了大家的最爱。下列饮品中主要富含维生素的是
A.双皮奶 B.玉米汁
C.果蔬汁 D.冰豆浆
3.“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B.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C.减少使用或重复使用塑料袋 D.淘米水浇花节约水资源
4.属于有机物的是
A.CO2 B.CaCO3 C.H2CO3 D.CH4
5.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碳酸、酒精、甲烷 B.常见合金:紫铜、黄铜、青铜
C.复合肥:草木灰、硝酸钾、碳铵 D.合成材料:涤纶、腈纶、有机玻璃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点燃棉花时有烧焦羽毛味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7.下列知识整理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反应与能量 B化学与生活
使用干电池一一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镁与稀盐酸反应一一放热反应 除餐具上的油污一一用洗洁精乳化 棉织物、羊毛织物一一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C实验记录 D食品与健康
用托盘天平称得食盐质量为3.25g 用量筒量取7.25毫升水 重金属中毒一一喝鸡蛋清解毒 胃酸过多一一可多喝柠檬汁
A.A B.B C.C D.D
8.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真丝围巾 B.塑料保鲜袋 C.纯棉衬衣 D.红木家具
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缺锌会引起贫血
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D.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0.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①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②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稍放置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③40g硫与3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64g个二氧化硫,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如图为稀盐酸中和一定量氢氧化钠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盐酸质量的关系图。若改用ng与稀盐酸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与相同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所得溶液pH>7
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四条
11.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品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B化学与生活
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化合反应 ②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解反应 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氧化反应 ①遇到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 ②去峡谷、深洞探险——点蜡烛或火把 ③防止菜刀生锈——洗净擦干
C化学实验及数据记录 D化学与健康
①用10mL量筒量取7.25mL酒精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食盐 ③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1:2 ①缺铁——会引发缺铁性贫血 ②缺碘——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③缺钙——会引发智力低下、侏儒症
A.A B.B C.C D.D
12.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 淀粉+O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B.淀粉中一定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淀粉中可能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14.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肉含有血红素铁,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并恢复体内的铁,人体缺铁会引起佝偻病
B.为了治疗胃酸过多,可以遵循医嘱服用某些碱性的物质,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钠
C.聚乙烯薄膜可用于包装食物,废弃塑料随意丢弃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D.在食用皮蛋时可以蘸点食醋,以中和皮蛋中含有的少量碱性物质
1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CO2
C.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题)
16.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下列物品
(1)石灰干燥剂的吸水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该反应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2)铁粉脱氧剂的保鲜原理与铁生锈相同。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酒精保鲜卡以淀粉,二氧化硅为载体,吸附酒精制成。
①二氧化硅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物;
②酒精的化学式是______。
17.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1)物质丙属于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反应前后,_____(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3)物质丁的化学式____。
(4)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___。
18.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许多场所均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杀,阻断了病毒传播,同时测体温是另一种预防手段。请回答下列各小题。
(1)含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有效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工业制法是利用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2NaOH+Cl2=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医用酒精在室内大面积喷洒消毒时,要通风良好,远离火源防燃防爆,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3)医院的护士常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测量过程中水银温度计内汞柱上升的微观解释是_____。
19.方糖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果糖等多种糖类,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等。①将方糖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方糖先熔化,然后碳化,但始终未燃烧。②另取同种方糖,沾少量香烟灰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方糖燃烧起来了。
(1)从物质的分类而言,方糖中的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均属于_____;
(2)葡萄糖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①中,方糖始终未燃烧原因可能是______;
(4)②中,香烟灰在该反应中的可能作用是_______;
(5)某文献认为是香烟灰中的碳酸盐起到了上述作用,另有文献认为是香烟灰中的某些金属离子起到了上述作用。为了确认哪种文献的结论更正确,接下来,应该进行对比实验,选用的一类物质是碳酸钠、碳酸钾等碳酸盐,另一类物质是_____。
20.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衣:常用_______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2)食:牛奶、黄瓜、米饭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_。
(3)住: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除去新装修房间的异味。
(4)行:车用燃料汽油通常是将_______加热炼制得到的。
(5)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其化学性质_______。
三、实验题(每题15分,共2题)
21.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瓶和烧杯中都是自来水.
(1)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
(2)实验中消耗的4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____ J.(酒精热值为3.0×107J/kg)
(3)实验结束后从试管和烧杯中各取10mL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22.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浓硫酸、硫酸铜、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澄清石灰水等起反应.甲烷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小组为验证甲烷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
已知装置B、C、D、E中分别盛有浓硫酸、白色无水CuSO4固体、碱石灰、澄清石灰水,而且已知白色无水CuSO4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1)实验步骤:
I.通入甲烷气体.
II.点燃酒精灯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III.继续通甲烷至玻璃管冷却.
(2)有关现象:
①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②中C中未见变蓝色;③E中未见出现浑浊.
(3)有关数据:
A中玻璃管及物质总质量/g B装置及物质总质量/g D装置及物质总质量/g
反应前 108.0 212.0 131.0
反应后 106.4 212.9 13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若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则发生装置类型与____相同.
A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B用过氧化氢制氧气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2)甲烷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过程中通入甲烷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I是___;步骤II是还原氧化铜;步骤III是___.
(4)请根据该实验数据列计算式,证明甲烷中不含氧元素.相关计算式为_____.
四、计算题(15分)
23.现有含杂质的氯化镁样品10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17g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求:
(1)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2)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D
6.D
7.B
8.B
9.A
10.B
11.B
12.A
13.D
14.D
15.D
16. 放热 氧气 水 是 C2H5OH
17. 有机物 原子 H2O 1:3
18.(1) NaCl +1##+1价
(2)
(3)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19. 有机化合物 温度未能达到方糖的着火点 催化剂 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20. 灼烧(或点燃闻气味) 黄瓜 吸附 石油 稳定(或不活泼)
21. 1.2×106J 试管中的水产生的泡沫较多,烧杯中的水产生的泡沫较少
22. C CH4+4CuO4Cu+2H2O+CO2 排尽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将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减小实验误差 108.0g-106.4g=(212.9g-212.0g)××100%+(131.1g-131.0g)××100%=1.6g
23.(1)95%(2)7.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