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课件(4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课件(4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6 06: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学习目标
1.通过查询资料,能够说出植被、植物种群、植物群落和植被的概念。
2.观察“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图,能够说出世界主要植被类型,描述其在世界上的分布区域,并说明其对应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3.观察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被图片,能够描述其叶片、枝干、根系等典型特征,并说明其与气候的关系。
4.结合搜集的图文资料,能够辩证客观地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够说明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中的水热及其配合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能够分析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提高综合思维素养。
5.根据生物循环示意图,能够说出植被与大气成分、气候特征、土壤的性质等自然因素的关系,并能够说明植被在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分析人类活动对植被的保护与破坏产生的不同结果。提升综合思维素养,强化人地协调观。
6.能够在学习小组内针对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增强地理实践力。
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part 01
热带植被
(一)热带雨林
3、植被特征
2、气候特征
1、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的,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没有老叶更新的周期性,各月有开花,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二)热带草原
3、植被特征
2、气候特征
1、分布
热带草原气候区
①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②散生着乔木或灌木,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伞形树冠。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干季降水稀少;
树干呈桶状
木质疏松柔软
树皮坚韧结实
根系发达
枝叶较少

①树干木质松软——利于湿季储水;
②树干粗大——储水量大;
③树皮坚实——减少水分散失;
④枝叶较少——减少水分蒸腾 ;
⑤根系发达——利于吸收深层地下水。
猴面包树
(三)荒漠(热带、温带)
3、植被特征
2、气候特征
1、分布
热带至温带
特点:以旱生灌木为主,
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命植物
气候干旱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特征。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针对教材描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亚热带植被
PART 02
(一)常绿阔叶林
3、植被特征
2、气候特征
1、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1)森林常绿,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
(2)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夏季炎热,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二)常绿硬叶林
3、植被特征
2、气候特征
1、分布
地中海气候区
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
叶片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以适应夏季的炎热干燥。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植被
PART 03
(一)落叶阔叶林
3、植被特征
2、气候特征
1、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区
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1)乔木叶片宽阔。
(2)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季相变化明显。
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二)亚寒带针叶林
3、植被特征
2、气候特征
1、分布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树种单一,立木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简单。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三)温带草原
3、植被特征
2、气候特征
1、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1)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2)有低矮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者旱生小半灌木。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荒漠草原
年降水量50-200mm
荒漠
年降水量<50mm
年降水量200-400mm
草原
寒带植被
PART 04
寒带苔原
高山苔原
极地苔原
气候特点 植被典型特征
热带 雨林
稀树草原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常绿硬叶林
温带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寒带 苔原
P44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草方格沙障
防护林
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为治理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Q:对比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左)与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图(右),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气候差异
植被
土壤
陆地自然带
水文
热量差异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水分差异
地貌
自然环境差异
自然景观呈带状分布
(一)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水平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热量为基础形成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热带雨林带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热量


递减
验证:世界陆地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汇总小结
植被类型 分布地区 垂直结构 年均温 年降水量 气候特征 生态特征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区与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生物,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适宜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
水平地带性
2.经度地带性:水分为基础形成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水平地带性——
沿海向内陆:水分递减——森林、草原、荒漠
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
垂直地带性:水热即气候为基础形成
(二)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蒸腾作用。
保持水土;枯枝落叶演变为腐殖质,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经过长期作用使某区域地理环境朝着一定方向改变。
Q:观察下列图像,说说森林的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林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防风固沙林
指示植被
南天竹:
别名南天竺、天竹。钙质土指示植物。
石松:
别名伸筋草、过山龙、 宽筋藤 、玉柏, 隶于石松科石松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强钙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指示土壤的植物
——指示气候的植物
指示植被
乌饭树:
又名南烛,古称染菽[rǎn shū] 。因人们有每年阴历三月初三用其叶蒸乌饭食用而得名。指示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越桔:
是常绿矮小灌木,地下部分有细长匍匐的根状茎,地上部分植株高10~30厘米。通常生于稍干燥的生境,但也生于相当潮湿的泥炭土。指示湿润寒冷气候。
二氧化硫污染指示植物:
指示植被
——指示大气污染的植物
紫花苜蓿
二氧化硫污染常使叶片的脉间出现有色的斑点或漂白斑。
2. 对比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左)和植被类型分布图(右),
将主要气候类型及植被的对应关系进行连线。
课堂小结
热带植被
亚热带植被
温带植被
寒带植被
植被
自然环境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太阳辐射(热量)
海陆位置(水分)
洋流(大陆东西两岸)P80
植被与环境
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