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运用。
2、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运用所学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3、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难点:初步运用所学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课前准备
教师:教案,课件,透视风景作品图片
学生:绘画用纸,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天天生活在校园中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假如让你把自己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想站在哪个位置、选择哪些场景来表达你的感情呢
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这么多有层次的、立体的景物呢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讨论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思考:观察校园里路两旁的小树远近有什么不同
观察学生队列。
总结: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
2、那么我们画风景画时运用什么方法表观景物的空间感呢?
结合图片讲解视平线和消失点。
三、作品赏析
教师出示不同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图片进行赏析。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绘画作品进行赏析。
四、创作阶段
1、收集一些表现景物的图片,运用本课学到的透视知识,照着图片画一画,注意要画出透视效果。
2、带领学生在校园中选择合适的角度,运用所学透视知识进行写生。
五、展示评价
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