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四章
一、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中国十大机场
世界百强机场
历史名城
龙游石窟
经济形式家庭化
改革开放全民皆商
路桥区物流中心
五金、水暖小商品
群岛建市、鱼都
佛教圣地普陀山
副省级,15强市
海上丝绸路始发港
金华县级市
世界超市
浙江省
11个地级市
7处民航机场
90年代的义乌机场
如今的义乌机场
未来改、扩建的义乌机场
金华市没有机场,管辖的义乌有?
义乌机场不断扩建?
任务一
交通运输布局
线路+站点
交通运输网路
客流+货流
分配引导
实现:区域运输合理化,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促进:区域的发展、区域间的联系
概念、目的及影响因素
气候、地形
地质、水文
自然因素
经济、技术
社会、环境
城镇分布
人文因素
气候 暴雨、大风频次;冻土,积雪深度
地形 平原少占耕地,山区沿等高线
地质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
水文 避开沼泽、减少桥涵;
城镇分布 连接更多的城镇
经济因素 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
科技因素 克服自然障碍,保障交通建设
社会因素 考虑民族、国防的需要
环境因素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减少对环境影响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①
②
③
④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任务二
1、依据运输需求
运费由高到低
运量由大到小
速度由快到慢
④ ② ① ③
③ ① ② ④
④ ① ② ③
运输方式、标准
交通线、站的选择
运输网的密度
2、适度超前
首都国际机场
大兴国际机场
在设计标准和运输能力上留有余地
P85
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提高
从国际看,我国与世界交流联系密切
我国经济发展超出专家预测
标准过高,造成积压、浪费
标准过低,造成频繁改造
自然条件
文化习俗
社会经济
各不相同
农业生产对象
方式与不相同
3、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转运便捷
高铁站、火车站相伴的地铁站、长途客运站、公交站等
环渤海高铁
4、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长江、珠江加强沿江航线、码头建设
晋煤外运加强大秦、神黄等铁路建设
地势起伏大地区,沿等高线修建公路
三峡大坝通航-连通器原理
5、尽量少占土地
我国人均耕地少,节约土地
以桥代路,是高铁的特色
6、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平衡地区发展、国防需要…
川藏铁路带动老少边穷地区发展
通往边疆的铁路、公路,考虑国防需要
任务三
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发展不均衡,需求差异大
大连—沈阳
大连—丹东
需求量大的点、线
重点关注
决定交通布局
种类、规模、等级
高速、国道(铁路、高铁)
综合性运输
衔接、效率
公路、铁路、航空
需求增长特点决定布局变化
金州湾空港
义乌机场
交通运输需求量 大、小
布局的交通线标准高、低
场站的规模 大、小
沈大高速
长江航线
东港商务区高架桥
城市、矿山、重要物资集散地等
重要城市之间、物资线路、出海口通道
美国
巴基斯坦
新兴工业化国家
出口矿产国家
低收入国家
发达国家
交通运输落后—海地
相对完善、筹资难、变化不大
为出口,投入多—沙特、智利
交通运输全面提升—中国
工业化初期
发展一定水平
借钱建设
利益换投资
任务四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有需求≠能布局,要有钱
投资额大,建设时间长,投资收益时间长
一般政府组织建设
经济落后
经济发达
1、资金直接影响线和站密度、质量
2、资金间接推动建设技术水平提高
小结
1、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依据运输需求
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
尽量少占土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其他: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质、水文
人文因素:城镇分布、经济、技术、社会、环境
2、影响交通布局因素
3、区域发展运输需求影响交通布局规模、标准
4、资金影响交通布局
线和站的密度、质量
推动建设技术水平提高
课堂检测
京沪高速铁路站点分布
教材P82
1、京沪高铁沿线的高铁站布局有什么特点?
分布均匀,连接沿途主要城市
城市是发展中心、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成为交通运输布局重点连接的节点
2、为什么高铁站基本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
远离主城区,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因地制宜进行建设(用地紧张、路线规划)
降低建设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