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3.1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诗文和小说中的物象,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场景或道具意义上对象化的存在——如铺叙场景陈设,
以展现人物活动环境;描写山川风物,以展现大自然的壮美;呈现日用起居之器皿,以暗示人物身份等等。中
国文学中的物象更多地被表现为一种“意象”,可以“赋”、可以“比”、也可以“兴”。 它投射和寄托了太多
的人类情感和过往记忆。 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就是“心”的外在形式。 一方面,泪眼可以问花,人与隔
雨的红楼,也可以心物相望,彼此窥探心思;另一方面,物象恰恰是时间流逝的见证,是时间箭镞的回响,是
瞬息万变的时间之物中较为恒定的标识物。
中国人用来记述、追忆时间的物象通常有两类。 第一类是名胜古迹,它作为历史遗存,大至巍峨的城池
宫殿、巷陌街道,小至埋入沙中的箭头、坐轿前的断肠銮铃。 将箭头磨洗即可听到前朝的萧萧马嘶,而感慨
东风周郎、铜雀春深;夜雨闻铃则令人肠断欲绝,仿佛连行宫的月色也凄冷刺心。
另一类用于标刻时间和空间的物象,则是自然之景。 对杨慎或是辛弃疾而言,滚滚东去的长江,俨然就
是惯看秋月春风的白发渔樵,在青山常在的背景中,目睹夕阳几度、朝代兴替、强虏灰飞烟灭。 而陈与义在
“长沟流月去无声” 的寂静之中,也感受到了“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的伤感与悲痛。 在杜甫“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咏叹之中,一国之兴衰,似乎不过是不变山河的浮光掠影。 在国家破碎、身世飘
零之际,竟然也有“山河仍在”的慰藉。
毋庸讳言,在所有山川风物之中,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歌咏最多的核心意象,正是“月亮”这个超级典
故。 每当诗人们抬头望月之时,月亮显然就成了联想和记忆的枢纽。一方面,它所凸显的是同被朗照的共时
性幻觉,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似乎整个长安城在融融的月光下都沉浸在一片此起彼伏的杵声
之中,而“捣衣”这一行为,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玉关良人”联系在一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亦
形象生动地将自己与远在他乡的思慕对象,置于同一个苍穹之下。
另一方面,月色自古就有,赏月之人亦如恒河沙数。 被月光所照亮的,既有秦、汉的雄关,唐、宋的二
十四桥,也有明、清的秦淮河水。 将时间“纵轴上”的意象,强行拉至空间并置的“横截面”,自然的物象所
串联起来的,恰恰是纷乱历史的时间碎片。 有时,“望月” 这一日常行为所连接起来的,还有时间长河中的
芸芸众生———诗人在这里抒发的幽思,并无一个特定的对象,而正是历史性的无名个体。 诗歌所呈现的主
题既非怀人,亦非思妇,而是对时间本身的抽象思考。
(摘编自格非《物象中的时间》)
材料二:
诗人比常人更敏锐地意识到:生死问题乃是时间问题的核心,人的时间意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意识。
人的生命恰处于时间的有限与无限一对基本矛盾之中,一方面,人的个体生命是绝对的有限。另一方面,人又
于群体生命的延绵中体验到无限的含义,每个人都在本能地渴求以有限之身而入无限之境。 这样,人对自身
生命的思考就很自然地集中到对时间的思考上,时间相对于人生也就具有了普遍而本质的意义。
1
如何化解有限与无限这一对基本矛盾呢?中国人不接受彼岸世界的诱惑,这决定了中国诗人只能采取从此
岸亦即从有限中体验无限的方式,而这只有通过有限时间的价值绝对化才能实现。中国诗人主观地赋予他所体
验到的时间一种普遍意义,通过时间的价值生成而将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由此突破具体时间的限制而
体验到无限的意义。中国诗人实现了一种时间的转换,即在内心转换一下时间的透视侧面,使时间的具体意义
无碍地升华为一种普遍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时间意识支配下,中国诗人建成了自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时空体系。在这
一体系中,诗人自我超越了具体时空限制而化为茫茫宇宙唯一的认知标准,时间可以因人而宜,人心可以自由
往返吐纳,具体时间被淡化了、被消溶了,有的仿佛只是一体同仁、普运周流。诗人可以对不同时空中的经验
一见如故,所谓“搅碎古今巨细,入其兴会”,个体时间被衍化为一种历史时间乃至宇宙时间,人也由此实现
了对有限的超越。
中国诗人透视时间的视野非常广阔、贯通,面对历史和宇宙,他所关注的不是具体的表象,而恰是未
被分割、川流不息的现象本身。这使得中国诗人意识中的时间既可流淌于巨山长川之间,也可栖止于小花
小草之上,但无论在永恒的山川还是在易凋的花草,时间都具有同样自足的意义。无疑,这种时间已在很
深层次上接近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从本质上讲,它无法完全被逻辑和经验所接纳,而只能属于诗,
一种本体的诗。
(摘编自王向东《中国古典诗歌与时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学中的物象寄托着太多的人类情感和记忆,既是心灵的投射,也是不断变迁的时间之物中较为恒
定的标识物。
B.作为记述时间的物象中被歌咏最多的意象,月亮能凸显出同被朗照的共时性幻觉,所以能够联结不同时
空的众生。
C.每个人的生命都难以摆脱时间的有限与无限这一对基本的矛盾,中国诗人只能通过有限时间的价值绝对
化来化解。
D.中国诗人意识中的时间在深层次上接近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很难用常规的逻辑与经验来解释,
而只能属于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居处陈列着西洋钟、锁子锦靠背、雕漆痰盒等用品,由此可见其身份地位。
B.杨慎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和陈与义的“长沟流月去无声”在表情达意上颇有相近之处。
C.标刻时间的物象通常可分为历史遗存和自然风景两类,故《虞美人》中的“朱颜”应无时间意义。
D.杜甫关注的非具体表象而是未被分割、川流不息的现象本身,《登高》中长江在时间上意义自足。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B.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D.苏轼《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材料一在论述“物象中的时间”时,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请简要分析。(4分)
5.闻一多称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具有“宇宙意识”。 请结合材料,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
相似”为例谈谈你的理解。(4分)
2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我抬眼看看那上面的一扇窗,只见一个头发花白而神情愉快的男子在那儿,他怪怪地闭着一只眼向我点点
头又摇摇头,再笑笑,就走开了。就在这时,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毛巾,手上带着园艺
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
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
“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 这里不许男孩来!”
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我战战兢兢地望着她。我勇气丧尽,只抱着豁出去的想法
了,于是我轻轻走过去,在她身边站下,用手指碰碰她。
“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
她吃惊地抬头看看。
“对不起,姨奶奶。”
“呃嘿?”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
“对不起,姨奶奶。 我是你的孙子。”
“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
“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过那儿,见到了我亲爱的妈
妈。 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学被迫去独立谋生,干不适合我干的苦活。 所以我跑到你这里
来。 我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说到这里,我的自制力全丧失
了;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来,我想这场
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
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
把我带进了客厅。 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橱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
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
鱼酱、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伤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呜咽,她向我投下这些滋补剂后就把我放到沙发上,在
我脑袋下垫一条披肩,又把她头上的头巾取下垫到我脚下,以免我会把沙发套弄脏。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说
过的绿色大扇子或屏风后,这一来我就看不见她的脸了;她每隔一分钟就叫一声“上帝”,像号炮一样。
过了一些时候,她摇铃了。“珍妮,”我姨奶奶对进来的女佣说道,“到楼上去,替我向狄克先生①问好,并
说我想和他谈谈。”
我直挺挺地躺在沙发上(我怕稍动就会惹姨奶奶不快),珍妮见了有些吃惊,但她还是去执行命令了。姨
奶奶背着手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直到那从楼上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男人笑呵呵地走进来。
“狄克先生,”姨奶奶说,“别装傻了,因为只要你肯,没人能比你更明白。 我们都知道这点。 所以,无
论怎样也别装傻。”
那男人立刻严肃起来,朝我看看。 我觉得他好像要恳求我千万别提到那个窗子。
“狄克先生,”姨奶奶说道,“你听我说起过大卫·科波菲尔吗? 好了,别装作没记性,因为你我都知道
是怎么回事。”
3
“大卫·科波菲尔?” 狄克先生说,我觉得他是不大记得了。 “大卫·科波菲尔? 哦,对,当然啰。 大
卫,的确。”
“行了,”姨奶奶说,“这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儿子。 如果这孩子不像他的母亲,就很像他父亲了。”
“他的儿子?”狄克先生说。“大卫的儿子? 千真万确。”
“是呀,”姨奶奶继续说道,“他已经干了件好事呢。 他跑了出来。 哦,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②就决
不会跑掉的。”姨奶奶坚定地摇摇头,表现出她对那从未来到人间的女孩的性格和行为所怀的信心。
“哦! 你认为她就不会跑掉?”狄克先生说。
“天哪! 看看这个人哪!” 我姨奶奶很不客气地叫道,“这是什么话呀? 难道我还不知道她不会的? 她
一定会和她的教母兼姨奶奶住在一起,我们会彼此相亲相爱。 我倒想请教你,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会从
哪里跑掉,或跑到哪里去?”
“她不会跑的。”狄克先生说。
“那就好吧,”姨奶奶听到这回答后也缓和下来了,“你像外科医生的放血针一样利快,狄克,你又怎么能
装得木呆呆的呢? 现在,你看着这儿的小大卫·科波菲尔,我问你一个问题:我把他怎么办好呢?”
“你把他怎么办?”狄克先生怯怯地挠挠头发说,“哦!把他怎么办?”
“就是,”我姨奶奶神色严肃地举着手指说,“嘿! 我要一个很得体适宜的建议。” “嘿,如果我是你的
话,”狄克先生一面茫然地看着我,一面仔细想道,“我一定——”他似乎因为从对我打量时得到启发而生出他
料想不到的想法,便很轻松地补充道,“我一定把他洗涮干净!”
“珍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但我当时并不理解——并转过身说,“狄克先生给我们大家
指出了正确做法。烧洗澡水!”
虽然这谈话令我很感兴趣,但当这谈话进行时,我不禁观察我姨奶奶、狄克先生、珍妮,这样我对那房间
的通盘观察才可算完全彻底了。
(董秋斯译)
【注】①狄克是贝西的一个远亲,神经有些不正常,他的家人要把他送进疯人院,贝西将他收留并努力培养其健全的
人格。 ②大卫·科波菲尔在出生之前,贝西姨奶奶认为他母亲怀的是一个女孩,并给她取名为贝西·特洛伍德。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到贝西小姐吃惊的样子,大卫的称呼由“对不起,小姐”转换到了“对不起,姨奶奶”,可以看出他的
聪明伶俐。
B.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是狄克先生“把他洗涮干净”的建议才让他留下来,让他结束了漂
泊的生活。
C.在花园里劳作,家里有女佣,主动收留远亲狄克……这些细节从多方面展现出姨奶奶贝西小姐拥有比较好
的家境。
D.狄克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者用从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细节描写、重复啰嗦的语言描写等手法,使其形象鲜
明可感。
7.关于文中画线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卫提及他出生时的事情,拉近了他与姨奶奶间的距离,也使对方打消了对他的疑虑。
B.“被人抢劫”“一路走来”“没上床睡过觉”,这些经历与他的“褴褛行状”形成了照应。
C.大卫自制力丧失,“一下大哭了起来”,可见他受尽了委屈,表现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
D.“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暗示出大卫从逃离出来到现在至少已有一个星期的时间。
4
8.小说选文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9.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又称漫画人物,性格刻画单调,
缺乏变化;圆形人物则是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 还是圆形人物?作者这样塑造人物形
象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武帝元.光.五年。初,王恢之讨东越也,使番阳令唐蒙风晓南越,南越食蒙以蜀枸酱。蒙问所从来,
曰:“道西北戕柯江。戕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
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戕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桐师,然亦不
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戕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
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上许之。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
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
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①指戕柯江。
作者数万人,士卒多物故,有逃亡者,用军兴法诛其渠率。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使司马相如责唐蒙
等,因谕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还报。是时邛笮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
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笮、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
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及副使王然于等乘传,因巴、
蜀吏币物以赂西夷。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戕柯
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天子大说。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汉通西南夷》)
【注】①僰(bó)道: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僰本为古族名,为羌之别种,今之白族;一说
为摆夷,今之傣族。秦汉时活动于犍为郡僰道县(今四川宜宾)。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时/邛笮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B. 是时/邛笮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C. 是时/邛笮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D. 是时/邛笮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元光,文中指汉武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的年号始于汉武帝。《琵琶行(并序)》中“元和”也是年号。
B. 左纛,一种古代皇帝乘舆上的饰物,以牦牛尾或雉尾制成,设在车衡左边或左腓(在两旁驾车的马)上。
C. 中郎将,中国古代武官名称。秦时设置,西汉时设五官及左、右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
D. 南夷,旧指南方的少数民族,也指南方边远地区。因为当时这些地方的人不尊法令,所以称为南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枸酱是蜀地的特产,被商人运到夜郎去交易,唐蒙据此推知朝廷和夜郎的关系,并向武帝献计且被采纳。
B. 唐蒙带粮食和辎重进入了夜郎,对夜郎施以厚赐,喻以威德。夜郎侯及周边小邑先后接受了其约定。
5
C. 唐蒙征发数万人修筑道路,许多参与者死亡或逃走,唐蒙诛杀逃亡者的首领,引起百姓惊恐,受到皇帝
责备。
D. 司马相如奉命出使,成功地让西夷臣服并开放关塞、设置官吏,疆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汉武帝对此非
常高兴。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道西北戕柯江,戕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14. 唐蒙上书汉武帝,建议通过夜郎牵制南越的理由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邵尧夫年老逢春①
司马光
年老逢春春莫咍②,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意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懒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
【注】①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力请守郡。次年四月,改判西京御史台,来到
洛阳,始与邵雍相识并很快成了莫逆之交;邵尧夫,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北宋理学家, 宋仁
宗皇祐元年(1049年) 定居洛阳, 以教授生徒为业。②咍(hāi):嗤笑。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点题,运用拟人手法,看似轻松幽默,实则饱含“岁不我与”的辛酸与无奈。
B. 颔联写诗人满腹忧愁,无心赏花。全联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郁的惜春之意。
C. 尾联格调稍显明朗,“坐待”二字尤能写出诗人盼望朋友前来与自己畅谈的急切心情。
D. 全诗语言质朴,亲切自然,句无虚设,看似平常的话语蕴含着诗人内心复杂的感情。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诗人“身在野而心在朝”。请结合颈联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声写声,形容乐声时而清脆激越,时而空灵婉转;
“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形写声,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乐,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尚书》中的话,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对
庄宗的成败做了理性的概括,说明盛衰之理的本源在于“人事”。
(3)古代诗歌作品中的“白发”意象,一方面往往是诗人形象的写照,同时也多寄托诗人功业未成或岁月
感伤的情怀。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共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五年前或者正常的跨界还是基于艺人专业之外的半专业能力,今天的很多跨界很大程度上
①__________。具体来说,一个人不管因什么而火,一旦拥有了流量,跨界参加综艺节目、拍影视剧等几
6
乎风雨无阻;相反,在文娱行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名气,②__________,也未必能依靠专业谋得一席之地。
跨界本身并非贬义词,文艺界跨界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分析他们跨界成功的原因,不难发现,虽然
所跨的两个行业差异巨大,③__________。正是因为行业间联系紧密,合作多、交叉多,在一个行业浸润
久了,耳濡目染中便可摸清另一个行业的门道。再加上早期积累、天赋、后天进修等,跨界只是一件水到
渠成的事。
文娱圈跨界乱象覆盖面非常广泛,但是最为典型的首推影视行业。这种情况不难理解,“天价片酬”
等诱惑的确不小。前些年,不少影视剧专为流量小鲜肉的跨界而来量身打造角色,即使磨皮、特效、替身、
抠图等能用的辅助手段全用了,还是挡不住口碑扑街,演技饱受诟病。去年播出的某竞演类节目中,不少
偶像登台尬演,节目嘉宾直接怒批:演员门槛这么低吗 所有人都要到这里分一杯羹 一位在场的老戏骨甚
至留下了引发广大网友共鸣的“三如”论: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不少影视剧专为流量小鲜肉的跨界而来量身打造角色,磨皮、特效、替身、抠图等能用的辅助手段尽管
全用了,也挡不住口碑扑街
B. 不少影视剧专为跨界而来的流量小鲜肉量身打造角色,即使磨皮、特效、替身、抠图等能用的辅助手段
全用了,也挡不住口碑扑街
C. 不少影视剧专为流量小鲜肉的跨界而来量身打造角色,磨皮、特效、替身、抠图等能用的辅助手段即使
全用了,还是挡不住口碑扑街
D. 不少影视剧专为跨界而来的流量小鲜肉量身打造角色,尽管磨皮、特效、替身、抠图等能用的辅助手段
全用了,还是挡不住口碑扑街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
字。(6分)
20. 为什么老戏骨会有“三如”感受?请结合语境解释三个成语。(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 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们试跑到日本书店里去看,日本所作关于中国的书籍有多少 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社会、
地理、历史各种方面,分门别类的,有几千种。每个月杂志上所登载讲“中国问题”的文章,有几百篇。
单是近年出版的丛书,每册在五百页以上,每部在十册以上的,总有好几种;一千页以上的大著,也有百
余卷。“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实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
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听,
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
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工夫。
(节选自戴季陶《日本论》,撰写于 1928 年)
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
B. 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C.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研究了无数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
7
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材料一 美国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罗文在接到总统的任务——
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后,没有提出任何疑问(比如“加西亚是谁”“到哪里能找到
他”“为什么要让我去”)就立即出发执行任务,最后孤身一人、力排万难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
成的任务,罗文也因此获得杰出军人勋章。
材料二 三年来,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之所以能取得比国外更好地防疫抗疫成果,一个
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从上到下各级领导、干部、基层百姓具有对上层命令的强大执行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高估想法的重要性,而低估了执行力的重要性。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
对此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8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01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 分)
1.B(3分。 B 项根据文意是自然物象中被歌咏最多的核心意象,选项扩大了范围)
2.C(3分。 C 项推理不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借“朱颜”表达的也是时间的
流逝)
3.A(3分。 A 项,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4.①使用总分结构,先指出物象是较为恒定的时间标识物,然后分述了名胜古迹和自然之 景两类物
象中的时间。
②以月亮为例,重点论述了自然之景在标刻时间和空间上的作用。
(4分。 答出一点给 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该句打破了时空界限,以永恒的江月连接代代无穷的无名个体,呈现出对时间本身的 抽象思考。
②诗句通过“代代”“年年”把具体时间淡化,将个体时间衍化为一种历史时间乃至宇宙时间,具备了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效果。
(4分。 答出一点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 分)
6.B(“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理解不当,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可
知,她本意是收留大卫的,她征求并采纳狄克的意见,体现出她对狄克的尊重,意在培养其健全的人
格)
7.C(C 项“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分析有误)
8.①以“我”的儿童视角来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答“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儿童 视 角
与成人视角相结合”等亦可)
②多采用对话形式展现情节,使叙事更加简约、集中。
③以姨奶奶拒绝男孩的情节切入,使叙事充满悬念。
④使用心理描写,使叙事细腻动人。
(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9.【示例一】
①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 主要体现在她怪异的性格上,她穿戴怪诞、言语古怪,还有向大卫挥刀、给
大卫吃茴香汁等古怪举止,缺乏性格的变化。
②贝西小姐性格鲜明,容易辨认,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效果,加深了读者印象。
【示例二】
①贝西小姐是圆形人物。 她之前讨厌男孩,离开了大卫,后来又接纳了他,虽性格怪异,却也内心善
良,表明她的性格是发展的、丰富的。
1
②借以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有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10. B (3 分)
11. D (3分 因为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受中原文明影响不明显)
12. A (3分 “朝廷与夜郎的关系错”)
13.(1)经由西北方的戕柯江运来的,戕柯江宽有好几里,从番禺城下流过。(4分。“道”“ 广”“出……
下”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
(2)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4分。“指”“迩”“见”各 1分。句子通顺,1分)
14. (1)地理位置优越,临江可以行船。
(2)不归属南越,可以利用。
(3)借助夜郎精兵十万,可做到出其不意。
(4)开通通往夜郎的道路,设置官吏,易于管理。(3分。每点 1分,答对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光五年。当初,王恢率领部队讨伐东越的时候,派遣番阳县令唐蒙到南越王国去说明出
征的意图,南越人用蜀地出产的枸酱招待唐蒙。唐蒙问他们枸酱是从哪儿得来的,南越人说:“经由西
北方的戕柯江运来的,戕柯江宽有好几里,从番禺城下流过。”唐蒙返回到长安,询问蜀地的商人,商
人说:“只有蜀地出产枸酱,许多人偷着运到夜郎去卖。夜郎国,临近戕柯江,江宽一百多步,船足能
行驶。南越人用财物迫使引诱夜郎归属,向西一直影响到桐师,然而却不能征服他们。”唐蒙于是向汉
武帝上书说:“南越王乘坐黄盖车,插着大旗,盘踞在长达万余里的地区,名义上是朝廷的外臣,实际
上是一州之主。现在如果出兵从长沙、豫章去征讨南越,水路多已断绝,难以行走。我听说夜郎国有
精兵十多万人,可乘船顺戕柯江而下,出其不意,是制服南越的一个奇计。凭着汉朝的强大与巴、蜀
的富饶,开通去夜郎的道路,在那里设置官吏,进行管理,很容易做到。“汉武帝采纳了唐蒙的建议。
于是便任命唐蒙为中郎将,率领一千士兵,运输粮食和辎重的有一万多人,从巴、蜀两郡和笮关进入
夜郎国,见到了夜郎侯多同。唐蒙赠送给多同丰厚的礼物,让他知道汉朝的威势圣德,约定由朝廷在
当地任命官吏,并让他的儿子为县令。夜郎国周围的小城邑,都贪图汉朝的缯帛,认为道路艰险,汉
朝终究不会征服他们,所以暂且接受了唐蒙的约定。唐蒙回来上报朝廷,汉武帝在这个地区设置键为
郡。征发巴、蜀的士兵修筑道路,自僰道通往戕柯江。参加修路的有数万人,士兵多因劳累而死,有
的人逃跑了,唐蒙就用军法杀掉逃亡的首领。巴、蜀的百姓非常惊恐。汉武帝知道后,派司马相如前
去责备唐蒙等人,并公开告知巴、蜀地区的百姓,这不是皇帝的本意。司马相如回朝廷奏报处置情况。
当时,邛、笮的部落首长听说南夷与汉朝通好,得到很多赏赐,多数人都愿做汉朝统治下的臣民,请
求朝廷像南夷一样,在那里任命官吏。武帝询问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说:“邛、笮、冉、駹都意近蜀郡,
道路也容易开通。秦时曾开通,并设置郡县,到汉朝兴起后才撤销。现在若再开通,设置郡县,将要
2
胜过南夷地区。“天子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使任命他为中郎将,持节与副使王然于等人乘坐传车一同前
往西夷,他们用巴、蜀官府的金钱和财物送给西夷。于是邛城、笮、冉、駹、斯榆的各首长也都请求
为汉朝的臣民,废除边塞的关隘。关隘开放,由此,汉朝的辖境向西到了沫水、若水,向南到牂柯江
为界,又开通了零关道,在孙水上搭桥通向邛都,并在此设置一个都尉,附近的十多个县,都隶属于
蜀都。汉武帝很高兴。
15. B (3分。“表达惜春之意”错)
16. ①颈联写诗人闲居,表面百无聊赖,实则因心念政事而郁郁寡欢。
②本联是说“漫步于春光,仍不得放松,以致于懒扫庭中苍苔”。
③“倦”字和“懒”字表现出浓浓的客居之情,隐含着他对朝事的牵挂。
(6分。每答对一点,得 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7. (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白发无情侵老境 青灯有味似儿时
白发悲花落 青云羡鸟飞
宿昔青云志 蹉跎白发年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共 6分)
18. D (3分)
19. ①要取决于名气和流量;
②哪怕专业能力超群;
③但是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6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0. ①如坐针毡,因为演技差,老戏骨不想看,坐立不安。②如芒刺背,给他们当嘉宾,很惭愧,担
心被人取笑。③如鲠在喉,看到拙劣表演,想批评又不能批评,异常难受。(4分。答对一个 1分;答
对两个 3分,全对,4分)
21. A (3分 A项,特殊含义;B项,特定称谓;C项,表示突出强调;D项,表示讽刺或否定)
22. ①把中国问题放在解剖台上解剖、装在实验管里化验,形象地写出了日本人研究中国问题的精细。
②两个“几千百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明研究次数之多。
③原句把抽象、笼统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形象,让人触目惊心。
(4分。每个要点 2分,答对两点即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