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之基础知识复习:欧姆定律(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之基础知识复习:欧姆定律(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2-27 12:2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总复习:欧姆定律
【知识梳理】
第一节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__。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公式: I = R=_________ U=_________
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I——电流——安培(A)
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R=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
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特点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_________ 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_________
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____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特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_________;若有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都大。 并联电阻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路的___________;若只有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则总电阻R总=;若有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为;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总电阻比每一个并联分电阻都小。
分配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__________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____________
电路作用 分压 分流
电路(串联、并联)中某个电阻阻值增大,则总电阻随着______;某个电阻阻值减小,则总电阻随着_______。
第三节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R=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多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R=,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实验表格】
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中考练兵】
一、选择题
1.(2013北京)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灯L正常发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亮 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暗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亮
2.(2013哈尔滨)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其中R0、R1为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当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端调到左端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A1示数变小 B.电压表V1示数变小
C.电压V2示数变小 D.R0两端的电压变小
3.实验室有甲、乙两只灯泡,甲标有“15V 1.OA”字样,乙标有“10V 0.5A”字样。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 【 】
A.25V B.35V C.17.5V D.12.5V
4.(2013衢州)如图所示,R1=10欧姆,电流表A1示数为0.5安培,电源电压为10伏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1与R2并联 B.R2阻值为20欧姆
C.R1两端电压为10伏特 D.电流表A的示数为1.0安培
6.(2013东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下列四个电路中,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滑片会随身高上下平移。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 ( )
7.(2013黄石)如右图所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是
A.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
8.(2013乐山)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左移动,在此过程中
A. 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
B. 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不变
C. 电流表A 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亮
D. 电压表V1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暗
9.(2013达州)下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读数之比U甲:U乙为4∶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的读数之比I甲∶I乙为 ( )
A.4∶3 B.3∶2 C.3∶4 D.3∶1
 
10.(2013扬州)检查近视眼是否饮酒设备的电路如图甲,R为酒精气体传感器,其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当检测酒精气体浓度增大时 ( )
A.电流表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减小
C.电路总电阻增大 D.电路总功率增大
11.(2013雅安)如图7 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电压不变, R1 为定值电阻, 开关S 闭合后, 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右移动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流表示数变小,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B. 电流表示数变大,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C. 电流表示数变小,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D. 电压表示数变大,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12.(2013泉州) 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为U1;接着只断开开关S2,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2,若已知U1∶ U2 = 5∶3,则电阻R1 和R2的阻值之比是( )
A.1∶2 B.2∶3 C.3∶2 D.5∶3
二、填空题
13.(2013宜昌) 把5Ω的电阻R1跟15Ω的电阻R2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是6V的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______A,R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V。
14.(2013泉州)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12所示,则电源电压为______V,R2的最大阻值为____Ω。
15题图
15.(2013 黑河)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之比   .(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 (2013 黑河)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  Ω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   A.
17.(2013达州)一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现将该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应 联一个 Ω的电阻.
18.(2013云南 )如图4所示为分别测量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后得到的I-U关系图线。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升高,L的阻值逐渐变 ,R的阻值为 Ω。
19.(2013齐齐哈尔)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之比 。(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013齐齐哈尔)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   Ω;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则干路中的电流是   A。
21.(2013年兰州)将一个5Ω的电阻和一个20Ω的电阻串联,等效电阻是_________Ω;若将它们并联,等效电阻是___________Ω。
22.(2013年福州) 甲和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6V,图14是甲、乙两灯的电流随其两端 电压变化的曲线。现将两灯串联后接在某一电路中,要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并保证电路安全,电路的工作电流应为_____A,电源电压最大为_____V。
23.(2013雅安)两只定值电阻, 甲标有“10Ω 1A”, 乙标有“15Ω 0. 6A”, 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 总电阻是____Ω;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A; 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_V。
24.(四川省自贡市2013年)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 (以上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
25.(2013年兰州(3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26.(2013 新疆维吾尔) (8分)如下图甲所示,艾力做“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端。
(2)闭合开关后,他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如上图乙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3)通过实验,他记录了电压与电流相对应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R=10Ω 电压U/V 1 2 3
电流I/A 0.1 0.2 0.3
(4)(2分)利用上图甲的电路图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有 。
27.(6分)(2013 德州)在“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小莉将实物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根据实物图请在图乙方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实验室,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莉实验时所选用电阻R的阻值为 5 Ω,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U/V 0.5 1.0 1.5 2.0 2.5
I/A 0.1 0.2 0.3 0.4 0.5
(3)将图甲中的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后,还可以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若要测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在图甲电路中必须改动的地方是:①   ②  .
28.(2013四川自贡)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1的阻值(约9Ω左右),电源选用两节干电池。
(1)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
(2)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合上开关,可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3v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3)清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当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R=____Ω。你认为这个结果可靠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山东威海,第21题)小明同学利用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做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阻的实验。
(1)请你根据图所示的实物连线图,在图的虚线框内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2)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在   端。
(3)小明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序号)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V) 2 2.5 3
电流(A) 0.22 0.24 0.26
灯丝电阻(Ω) 9.09 10.42 11.54
a.“检查电路是否断路”、b.“更换小灯泡”、c.“移动滑动变阻器测算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右表中的数据是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且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其原因是           。
三、计算题
29.(6分)(2013 日照)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Ω.当断开开关S1和S2,闭合开关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0A;当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0A.求:
(1)电阻R2的阻值.
(2)断开开关S1和S3,闭合开关S2时,加在电阻R1两端的电压.
30.如图所示,当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当电源两端的电压为5V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OV。求:电阻R1和R2的值。
31.(2013广东)(6分)如题20 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 标有“50Ω 2A ”字样。
(l)将滑片P移到最右端,闭合S1,断开S2,求电流表的示数I1.
(2)保持滑片P在最右端,闭合S1、S2,电流表示数I=5 I1,求R2的阻值。
(3)将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闭合S1、S2,电流表示数为0.68A,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32.(重庆,第20题)从2011年5月11日起,执行酒驾重罚新规定。交警使用的某型号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图19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 V,传感器电阻R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2的电阻为80 Ω。使用前要通过调零旋钮(即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对测试仪进行调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 V。求:
(1)电压表的示数为8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2)电压表的示数为8V时,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为多少
(3)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某驾驶员对着测试仪吹气10 s,若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3A,表明驾驶员醉驾,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R
C
S
R'
P
V
滑片
R
A
S
V
R'
P
滑片
R
B
S
V
R'
P
滑片
R
D
S
R'
P
滑片
A
S
a
b
V
P
S
R0
R
V1
A
R
浓度


图9
S1
S2
R1
R2
V
U/ V
1
0
2
0.2
0.4
0.6
I/A
图12
图11
S
b
P
a
R1
R2
V
A
0 0.5 1.0 1.5 2.0 2.5 3.0
1
2
A
V
R1
R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