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测评(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测评(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16 10:5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测评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5题)
1.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使用节水龙头
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
C.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D.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2.“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B.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C.减少使用或重复使用塑料袋 D.淘米水浇花节约水资源
3.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各种冰凉的饮品成了大家的最爱。下列饮品中主要富含维生素的是
A.双皮奶 B.玉米汁
C.果蔬汁 D.冰豆浆
4.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氯化钾
C.用酚酞溶液区分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缺锌会引起贫血
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D.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6.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C3H6O3属于有机物
B.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C3H6O3含有三种非金属
D.C3H6O3是由12个原子构成
7.我国国务院发布《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下列做法危及到人体健康的是( )
A.食用合格碘盐可以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B.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害
C.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
D.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应尽可能从保健品中获取
8.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碳酸、酒精、甲烷 B.常见合金:紫铜、黄铜、青铜
C.复合肥:草木灰、硝酸钾、碳铵 D.合成材料:涤纶、腈纶、有机玻璃
9.“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B.
C. D.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酒精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
B.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12.化学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灼烧棉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乙醇汽油的使用,既环保又经济
C.煤、石油和沼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污运用了乳化原理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14.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污染空气的有毒物质,利用催化剂可消除,下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属于有机物 B.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15.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肉含有血红素铁,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并恢复体内的铁,人体缺铁会引起佝偻病
B.为了治疗胃酸过多,可以遵循医嘱服用某些碱性的物质,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钠
C.聚乙烯薄膜可用于包装食物,废弃塑料随意丢弃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D.在食用皮蛋时可以蘸点食醋,以中和皮蛋中含有的少量碱性物质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题)
16.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制作三鲜馅饺子的原料主要有面粉、油、韭菜、肉类、虾仁、盐和鸡蛋等。
①食用盐的品种丰富,有碘盐、硒盐、锌盐等。这里的“碘、硒、锌”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②上述原料除虾仁、肉类外,还可以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
③韭菜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
(2)75%的酒精溶液能有效杀死新冠病毒,该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17.请在A-G七种物质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字母填空。
A.石墨 B.氧化钙 C.氧气 D.酒精 E.二氧化碳 F.钢 G.金刚石
(1)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是___________。
(2)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__________。
(3)生石灰的成分是___________。
(4)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___________。
18.方糖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果糖等多种糖类,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等。①将方糖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方糖先熔化,然后碳化,但始终未燃烧。②另取同种方糖,沾少量香烟灰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方糖燃烧起来了。
(1)从物质的分类而言,方糖中的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均属于_____;
(2)葡萄糖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①中,方糖始终未燃烧原因可能是______;
(4)②中,香烟灰在该反应中的可能作用是_______;
(5)某文献认为是香烟灰中的碳酸盐起到了上述作用,另有文献认为是香烟灰中的某些金属离子起到了上述作用。为了确认哪种文献的结论更正确,接下来,应该进行对比实验,选用的一类物质是碳酸钠、碳酸钾等碳酸盐,另一类物质是_____。
19.“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16 0
乙 100 x
丙 1 45
丁 0 y
(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表中的四种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某同学在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可得出x+y=______。
20.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衣:常用_______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2)食:牛奶、黄瓜、米饭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_。
(3)住: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除去新装修房间的异味。
(4)行:车用燃料汽油通常是将_______加热炼制得到的。
(5)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其化学性质_______。
三、实验题(每题15分,共2题)
21.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值为4-8的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为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性,取来适量土样,请完成其酸碱度的测定。
(1)把适量土壤放入烧杯中,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蘸取少量土壤浸出液滴在 _______________上;
(3)将其与__________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度。
22.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
果味饮料 苹果汁 梨汁 0.04%的Vc溶液
滴加的滴数(滴) 40 10 20 5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四、计算题(15分)
23.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
(1)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______,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__。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其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葡萄糖酸锌45mg,那么这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是______m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A
6.A
7.D
8.D
9.D
10.B
11.C
12.B
13.D
14.B
15.D
16. 元素 鸡蛋 维生素 C2H5OH
17.(1)C
(2)A
(3)B
(4)F
(5)D
18. 有机化合物 温度未能达到方糖的着火点 催化剂 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19. 0价 CH4 CH4+2O2CO2+2H2O 72
20. 灼烧(或点燃闻气味) 黄瓜 吸附 石油 稳定(或不活泼)
21.(1)加水搅拌溶解
(2)pH试纸
(3)标准比色卡
22.(探究一)苹果汁; 0.02%(或20mg/100mL)(探究二)【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取有等量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实验结论】(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实验反思】C
23.(1) 四##4 C、H、O(或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Zn##锌元素
(2) 455 14.3% 6.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