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美术 学科导学预案
学 校 年 级 一年级 备课人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 题 彩色七巧板 课 时 1
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对点、线与基本形的认识的基础上、抓住基本形的组合,感受七巧板组合的变化,体验其产生千变万化的特征。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美术的各种表现形式,美术的具体门类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特点。
2、了解不同艺术创作所使用的材料、工具,感受艺术创作效果并表达出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美术来源于客观世界,激发学生热爱没事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七巧板的切割、拼图方法。
难点 拼出有创意的形象并大胆联想添画。
学习 材料: 学生:剪刀,胶水,彩纸,七巧板学具教师:七巧板教具,范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基本环节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教育技术应用
课前导入 1.游戏导入,揭示课题。大家玩过七巧板吗?谁能用七巧板拼摆一个图形?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简单地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探究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小结:将一个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几个形状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种图形。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构成的这个原理。 学生拼摆,讨论。 教师出示七巧板的课件并演示。
课中探究 2.欣赏激趣,启发思维。(1)展示一张平面构成图形,提问此图是怎样制作的?(2)教师演示“分解”与“构成”的方法。出示圆形,将它沿直径分割成两个半圆,再将分割成的两个半圆在演示板上作各种不同的组合,并把每次组合成的新图形画在黑板上。(也可以选择长方形作为“母体”进行分解三次,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态。)小结:将基本形加以分割并重新组合,可获得众多的图形。3.巩固新知,启发创造。(1)象形物品的分解构成:展示两幅范画(熊猫和热带鱼),让学生分辨原始“母体”的形态,以及分解的次数。(2)抽象几何的分解构成:展示两幅范画(方和圆),让学生分辨原始“母体”的形态,以及分解的次数。(示范作品详见相关资料)4.作业练习,拼摆创作。(1)作业要求。①分解次数不宜过多;②构成时不得重叠或舍弃;③作品可随心所欲地创造,但必须创新。(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强调学生在切割纸张时注意安全!)5.作业欣赏,评价深化。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学生练习变换构成的方法:分离、翻转、错位、连接、组合法:分离式,左右置换式,同向式,相接式,万字式,口字式,十字式,嵌入式等。学生创作
板书设计 彩色七巧板
反思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