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4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掌握汉字的基本笔顺规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的感情。
2:了解四季的变化及特点,了解自然界动物的基本习性,培养学生对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具有好奇心,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3: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及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借助插图猜读生字,对照插图朗读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养成善于思考,摆脱依赖别人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教科书、PPT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板块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猜谜语。
没有脚,没有手背着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打一动物)
2.出示蜗牛图片并板书:小蜗牛。猜-猜“蜗”的读音。
3.导人: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蜗牛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这篇课文到底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块二 借图读文,随文识字
1.引导发现,说说这篇课文与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很多字没有拼音了,隔着两个自然段就会空出 一行)
2.自主阅读课文。提示: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看图猜一猜。比较难写难认的字圈一圈画一画
3.同桌合作读课文。引导:如果他都读对了,你就夸夸他;如果他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4.认读句子和生字词。
课件出示: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还有许多草莓呢。”
(1)指名读第1句。提示:注意“呀”要读轻声。
①点拨:“爬”左边部分表示动物的爪子,动物-般用爪子爬行。
②读词卡"爬呀”,提问:你见过小蜗牛是怎么爬的吗 请用手指做做蜗牛爬的动作。③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呀”字的。(口字旁加上“牙”)
(2)指导读第2句。
①认读“发芽”
认读词卡“发芽"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芽”字的。(草字头加上“月牙”的“牙”;把“呀”的口字旁换成草字头)
拓展词语:你见过什么植物的芽 (草芽、豆芽、麦芽)
②指名读第2句。提示:注意“吧”要读轻声。
③认读词卡“孩子”:请男孩子读孩子,请女孩子读孩子。
④认读词卡"玩吧”。引导:“玩" 的偏旁叫作王字旁。王字旁和“王”有什么区别
(3)指名读第3句。
(4)看图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蜗牛图片 发芽图片 草莓图片 蘑菇图片
①看看图画,全班-起读这些词语。(展示课件中轨道上的生字并引导学生朗读。)
②引导:加点的字,你都认识了吗 发现了什么
③点拨蜗牛的“蜗"有虫字旁,说明这个字与昆虫有关;“芽莓、蘑、菇"这些字里面都有草字头,说明这些字都与植物有关。
板块三 字词盘点,指导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妈,全,回”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说说看有什么发现。
对:左边的“又”的第二笔变成长点
妈:女字旁与“女”不同,第三笔横不超过撇。
全:撇和捺要足够舒展开,能完完全全包住“王”字
回:全包围结构,先写小口,再写大口。
2.指导书写“对”字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正确书写“对”字笔顺,把第二笔的长点着重用红笔加红,让学生更直观看到区别。
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对”字在田字格的具体占位。(“对”左短右长,“寸”的横画变短,竖钩要写得直而长,点要落在田字格中心点上。)
(2)学生描红、练写,同桌进行对照互评。
教师及时给予夸奖和纠正写不规范的字。
(3)带入课文,试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组组词,并四个人为一组尝试用组词造句。
例:
对 对话
面对
造句:小明听到了爸爸和妈妈之间小声的对话。
小平犯错了,不知道回家怎么面对妈妈。
3,指导书写“妈”字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正确书写“妈”字的笔顺。第三笔短横不超过捺,着重标红。
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妈”字在田字格的具体占位。(左窄右宽,女字旁写得小一点,“马”字写得瘦一点。竖折折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横穿插到女字旁的撇点处。)
(2)学生描红、练写,同桌进行对照互评。
教师及时给予夸奖和纠正写不规范的字。
(3)教师及时评价书写成果,通过两个字的板书,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各个汉字之间的结构和规律。
课时小结: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新的生字。教师布置学生观察这个季节(冬天)有什么特点
板书展示:
板书展示:
(对话)(面对)
(妈妈)(姨妈)
造句:小明听到了爸爸和妈妈之间小声的对话。
小平犯错了,不知道回家怎么面对妈妈。
课时小结:初学本篇课文,学生基本掌握本篇课文的生字词和本文的基本内容,一年级学生主要掌握识字写字,通过对本文重点汉字读音,书写着重讲解,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
第2课时
板块一 复习巩固,看图读文
1.认读上节课的新生字,温故知新。指名读,齐读。
2.出示课文及对应图片
①教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蜗牛想到小树林里面去玩,让我们一起同小蜗牛领略一年四季中小树林的美景
②全班一起朗读课文,教师带读1-2自然段,并一起回顾上节课已经得知小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旁边,春天来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小树林里玩玩,看看小树发芽。
出示课文内容
:
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
“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板块二 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认识夏天
导语:小蜗牛继续爬呀爬呀,终于到了小树林,它在小树林里看到的景象和蜗牛妈妈描述的一样吗?
小组进行讨论并思考问题(教师出示关于夏天的插图)
生:不是春天的景象了
师:那没有看到小树发芽,又有什么景象呢?
生:小树长满了叶子,地上还有许多草莓
师:那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呢
生:已经是夏天了
师:可是蜗牛妈妈说的是春天,为什么小蜗牛看到的是夏天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小蜗牛爬得十分慢才导致夏天才到小树林。
出示该片段课件已经对应的图片
注意指导学生“爬呀爬呀”的语速要慢,要读出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2.认识秋天
导语:你们猜一猜,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
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出示相应课文)并及时指导朗读语气和给予夸奖。
想一想:小树林的景色是怎样的
全班回答树叶全变黄了 (板书:树叶全变黄了)(出示相应插图)引导。
这就是小蜗牛来到的小树林,再仔细读读,它摘到草莓了吗?
生:草莓没有了地上全是蘑菇。(教师板书)
情境对话:如果你就是小蜗牛,你回来看到妈妈,会怎样说
指名交流,教师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学生扮演小蜗牛,教师扮演蜗牛妈妈。(出示这两段对话)
结合图片发挥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到秋天的小树林。
3.认识冬天。
引导:小蜗牛第三次出发去小树林了。你们猜一猜:小蜗牛这次能不能采到蘑菇
全体回答:还是没有
师:那这次小蜗牛看到了什么景象呢?用横线画一画书中小蜗牛看到的景象。
提问:小蜗牛看到了什么 (板书:冬天树叶全掉了还盖着雪)
师:那这个时候是什么季节了呢
生:冬天了
小蜗牛还是没有采到蘑菇,那它回家了蜗牛妈妈会对它说什么呢
引导:这么厚的雪,如果你是蜗牛妈妈,你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
(快去打雪仗堆雪....和小伙伴一起快乐的玩雪吧)
点拨:有的小朋友可能不知道吧!小蜗牛和小青蛙一样,都非常怕冷,所以蜗牛妈妈是这样对小蜗牛说的:“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再次请男女分别将课文中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全部读一遍(男生:蜗牛妈妈 女生:小蜗牛)
巩固文章大意:出示连线小游戏全班学生一起完成,再次加深对本文四季的掌握。
4.思考与探究。
我们在刚刚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了小蜗牛因为爬得慢的原因,所以每次都赶不上蜗牛妈妈描述小树林的景象,也没有完成摘草莓和采蘑菇的任务。那请你们再多动动小脑袋想一想除了爬得慢还有别的更重要的原因吗?
游戏环节:因处于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多是具体形象阶段,无法理解文中传达的思想因设计一个扮演游戏,让学生从游戏里面切身感悟。
分别请出四位学生,两个为一组,分别扮演小蜗牛和蜗牛妈妈
第一组:依然按部就班,没有看到草莓于是慢慢爬呀爬呀回家告诉妈妈地上已经全是蘑菇了,于是继续从家里爬到小树林采蘑菇,最后地上全是白雪。
第二组:小蜗牛没有看到草莓,但是开心的发现了许多草莓,于是采了许多蘑菇带回家和妈妈一起想用,于是和妈妈一起在家里度过了温暖的冬天。
让学生分别对比这两组,并思考为什么第二组的小蜗牛能采到蘑菇呢
回答1:因为小蜗牛善于思考,没有草莓,蘑菇也是极好的;
回答2:因为小蜗牛并没有全部听蜗牛妈妈的话,一定要摘草莓,如果有别的食物,采回来也是一样的
回答3:因为小蜗牛发现了前俩次自己爬回家的速度很慢所以到小树林的季节跟妈妈描述的不一样也是正常的。等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小脑袋真聪明,一下就找出了许许多多的小蜗牛不能完成任务的关键。对呀,通过小蜗牛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人应该学会自己思考,不能认为别人说的都是对的,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能过于依赖爸爸妈妈,要多多学习,不然就像小蜗牛一样错过许多美景和可口的食物。
板块三 教师总结与作业布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领略四季变化之美,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了解常见动物的一些习性及特点。掌握该学段的生字词,发现汉字之美。体会本文描写四季的语言美,打开学生的想象大门。
作业1:请学生试着用图画的方式画出春夏秋冬几个季节的景象,与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作业2:尝试用自己的话,向家长与同伴相互分享交流。
板书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