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动漫——动起来的漫画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感知不同国家动漫作品的形象特点、动漫风格和表现手法,理解动漫创作中所蕴含的艺术与文化。在赏析不同国家动漫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动漫作品的观、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与水平。
2.本科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动漫创作的感知与理解。
3.感受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动漫作品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对动漫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与尊重。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动漫艺术的赏析能力与水平。
教学难点:感受动漫世界所蕴含的艺术与文化。
教学过程:
一、重温动漫记忆
出示课件。
师:图片中的角色分别来自那部动漫作品?
生:图片中的角色分别来自于《三毛流浪记》、《名侦探柯南》、《大闹天宫》《哆啦A梦》、《猫和老鼠》和《怪物史瑞克》。
师:还有哪部动漫作品让你印象深刻?
二、中外漫画赏析
1.欣赏《郎雀》。
师:作品中的郎雀长什么样子?是个怎样的人?
生:梳着“牛角”发型,大头小身子、大眼睛的小男孩。
生:他热情、真诚、朴实、武艺高强。
总结:作者通过发生在郎雀这个小男孩身边的事,以他的视野再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与事。
2.欣赏《幸运儿》。
师:这部漫画作品的创作手法和《郎雀》有什么不同?
生:细腻的画法、富有诗意的色彩和画面,使几米的漫画图画感很强。
师:你觉得这个董事长是幸运儿吗?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交流讨论。
总结:漫画作品通过诙谐、幽默、讽刺、颂扬的方式,体现着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
三、中外动画赏析。
1.动漫定义。
师:什么是动漫?
生:动画和连环漫画统称动漫。
2.动画和漫画的异同。
师:对比《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和漫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交流发现:
相同点:角色塑造、情节构思、色彩表现等。
不同点:最大的不同是动画是动态的,而连环漫画是静止的。
3.分组讨论动画人物的特点。
师:观察动画作品中的人物,说一说中国、美国、日本动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什么特点?
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动画作品进行组内分析,研究发现:
1)日本的动画人物大多大眼睛、小嘴巴、翘鼻子、模特儿身材,大多数人物塑造或俊美、或可爱。
2)美国动画人物脸部表现饱满生动,注重表情细节的表现。男生动漫形象大多肌肉结实。动态表现夸张有趣。
3)中国动画人物造型大多在写实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和表现形式有所变化,是民族元素的集大成者。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动画元素。
师:细细地品一品,这几部中国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有什么特点?
每小组选择一部作品结合资料夹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开分析。
1)《除夕的故事》运用了年华的形象、线条和填色方法表现人物。中国味道极其浓厚。
2)《三个和尚》人物形象平面化,色彩块面化。小和尚有儿童的特点,胖和尚憨态可掬,搞个和尚和眉眼挤在一处。
3)《勇士》蒙古人的特征突出,如颧骨突出、眼眶较高、外眼角一般高于内眼角、身体健硕、着蒙古服饰等,但显得更加俊美、挺拔。
总结:中国动画人物造型是民族元素集大成者。
4.制作手法和色彩运用。
师:观看动画影片,感受中国、日本、美国的动画作品在制作和色彩运用上的不同。
播放短片:中国动画《哪吒闹海》 日本动画《写给桃子的信》美国动画《眼镜狗和眼镜男孩》
生:1)中国动画善于在民间艺术和文化中汲取营养,艺术效果多样,色彩艳丽庄重,画风严谨。
2)日本动画以二维动画为主流,制作精细,画风细腻,线条流畅,色彩更加丰富柔和。
3)美国动画高投入、高制作、高技术、作品更加逼真、生动,色彩鲜艳明快,亮丽唯美。
四、形式多样的动画片
1.欣赏动画作品。
播放动画片《神笔马良》《渔童》《瓷娃娃》
师:这些动画片中都借助了中国的哪些艺术形式?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神笔马良》属于木偶动画。《渔童》属于剪纸动画《瓷娃娃》属于瓷偶动画。
总结:中国深厚的文化与艺术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播放动画片:《小鸡快跑》
师:外国动画片还有哪些表现形式?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小鸡快跑》属于黏土动画。淳朴自然,生动有趣。
五、艺术实践。
1.提出要求:
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
2.引导评价与交流。
六、课后拓展。
重温你喜欢的动漫作品,用今天课堂上观察、分析的方法,欣赏和发现一下,看看能不能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