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奇思妙想 年级 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技能: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学习图像组合的新方法。开展游戏与探究活动,发散学生思维,开阔思路,鼓励学生富有新意地完成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感受奇思妙想的非凡创意,学习大师的创新品格,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重点 探究绘画中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
难点 发散学生思维,运用多种元素构成有新意的画面。
教学准备 范作、微课等。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精彩导入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谈话直接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变魔法吗?(学生异口同声答道:喜欢!)今天这节课,咱们也来玩一玩,让我们一同来学会如何奇思妙想吧!揭示课题:奇思妙想,并相机点击课件课题。
教学过程 三、讲授新课(1)展开想象,示范看微课,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图像创想的方法。师:首先让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有足球和牙刷。请你大胆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然后和小伙伴试着说一说,开始!(学生讨论时,教师在黑板上迅速画出足球的大致轮廓)谁愿意说说?指明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创想进行示范,小结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奇思妙想?(学生答道:组合、拟人、求异、大小对比),感受其他方法:看看精彩的微课视频。教师打开微课视频,学生观察,从中发现方法还有:联想、变换角度、替换。小结:奇思妙想的方法有许许多多,它没有太多的固定模式。(2)欣赏精彩图片,感受奇思妙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生活中的设计师,他们也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创作,(出示精彩的生活图片:滚动式的播放)车身广告画、生活中创意日用品、创意沙发、创意的房子、奇特的建筑物、神奇的影视作品,更是让我们眼界大开,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同学们,这些设计师都是根据生活中的什么来创想啊?学生交流汇报。小结:你们真会观察,是呀,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原来奇思妙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3)欣赏大师作品,再次感受奇思妙想的精彩1.出示将书中的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在电脑中修改成把巨石和背景分开。2.课件演示:先出现巨石的画面。 提问:(1)这是什么? (2)大胆猜测这块巨石会出现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3.课件演示:在巨石后方出现天空和大海的背景。简介作品:画面中的大海、蓝天、白云、巨石运用了写生的方法来创作,画得多么写实,多像照片啊,马格利特是20世纪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面中唯有什么显得那么神奇?小结:改变生活中物象原有的位置,将它放置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地方, 从而带来更大的新奇感。这就是它的奇妙之处。4. 课件展示马列维奇作品:我们再来看看着这组图片,(出示打乱的图形:教堂、绅士、鱼、梯子、锯子、蜡烛等。)比较抽象,就像招贴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会想到些什么?比如:这位绅士要去做什么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小结:同学们的想法真神奇啊,马列维奇把自己的异想天开,毫无逻辑的安排在画面中,让它们大小有别、前后穿插,形成了奇幻的画面,这就是画面最奇特的地方。(4)欣赏学生作品课件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我们五年级的孩子,也大胆创作了优秀作品。同学们也可以迅速打开课本第八课,第18页,一同观察:你最喜欢哪件作品,画面是由哪些物品巧妙组合?你觉得画面中最奇妙的是什么?在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学生讨论后并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建议,教师将前面示范的添上不同的点线面,小结:黑白、曲直、疏密的对比。出示完成的范作。四、学生创作作品出示课件中的学生创作要求:1.根据自己的想象,以自己喜欢的图像组合 形式,把生活中的物品用写生或记忆的方法进行巧 妙的组合,创造一幅有趣、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2.注意线条的疏密、曲直及黑白对比关系。五、作品展示 1.举行“奇思妙想”作品展,评选“小小魔术师”。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们指出优缺点及改进的地方。六、课后拓展
作业设计 艺术实践:1.根据自己的想象,以自己喜欢的图像组合 形式,把生活中的物品用写生或记忆的方法进行巧 妙的组合,创造一幅有趣、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2.注意线条的疏密、曲直及黑白对比关系。
板书设计 奇思妙想组合、拟人、求异、大小对比
教学反思 这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选择这课作为我此次公开课的内容是因为这是一节开发学生想象力的课。想象力丰富、敢于大胆想象是小学生的特长,他们往往能发现许多大人想不到的事物。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喜欢探索、敢于尝试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保护孩子们难能可贵的想象力、创造力。本课主要让孩子们将丰富的想象力具体化,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一、知识归纳 以想象为主要内容的课,知识点比较难归纳。本课中,教师将其归纳为二点。知识点一: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奇思妙想?也就是特点,归纳为:外形奇特,与众不同,构思巧妙。知识点二:想象的方法,如:联想和组合。联想法主要进行外形的变化,组合法组要进行功能的添加。为了知识点的教学,采取了以下方法。知识点一,用了图片欣赏——学生归纳——教师总结的方法。知识点二,联想法与组合法的教学,用了图片欣赏、解读的方法。二、启发想象 本课主要是启发学生去进行想象。如何去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本课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敢想的观念,明白想象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其次,要树立学生大胆想象的观念,想的大胆,想的奇特才是最好的作品。所以,本课中,先选择了生活中常用的牙刷和体育用品足球,学生对其非常熟悉。启发学生根据这两样毫不相干的物品大胆创想: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适时示范与点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除了组合、拟人、求异、大小对比方法外,是否还有其它奇思妙想的方法呢?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短小微课视频,学生更能直观了解和学习了多种方法。进而感受到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三、精选图片 备课之初,我选择了很多图片,各种杯子的造型,茶壶的造型,各种提包的造型。但是,很快发现,图片量太多,从一节课的容量来看,容不下这么多。只能忍痛割爱,我删去了很多图片。选择了一部分典型的图片,再根据需要,分成几组。第一组:车身广告画,感受奇思妙想作品令人过目不忘。第二组:生活中创意日用品,感受奇思妙想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第三组:创意沙发。创意的房子、奇特的建筑物、神奇的影视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的奇思妙想,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无穷乐趣及改变。了解到生活中奇思妙想无处不在。除此之外,出示大师的作品,感受大师作品的奇特、夸张,学生的设计作品,给学生带来更多同龄孩子的启示。优点:1、时间充足 因本课在设计时,我大刀阔斧的删繁就简,主要侧重于奇思妙想的方法指导及妙想的引导,故新课讲授部分只花费了16分钟,留给了学生们大量创作时间,故95%学生(本班共有82人)完成了作品,效果好,作品质量高,作品主题丰富,令人脑洞打开,雷同极少。孩子们也能根据自己的创作的画面起个合适的名称,并能大胆运用简短的话语介绍作品,充满了儿童趣味、奇幻色彩。2.微课应用为了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奇思妙想的多种方法,因此我在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大胆创想示范后的环节,设计一段仅仅只有1分20秒的微课视频,虽然时间短暂,但孩子们能清楚感受到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进一步了解到奇思妙想的方法无定论,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是好的方法,都可以大胆尝试与创新。值得改进的方面:开课之初,可以滚动式的播放名家作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画面的奇思妙想,进而揭示课题,可能会更加吸引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可以将《比利牛斯山之城》、《莫斯科的英国人》进行对比,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它们的绘画风格有什么不同?画家是怎样超常规地将物象组织在一起,来表现奇思妙想?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可能欣赏部分会更深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