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被陈独秀形象地称为“德先生”“赛先生”的是( )
A.民族、民生 B.民主、科学 C.民主、自由 D.民族、民权
2.1919年5月1日《大陆报》: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己失败。由此引发的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想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民丛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4.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
A.1911—1939年 B.1919—1947年
C.1921—1949年 D.1949—1977年
5.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蔡元培
6、李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他研究的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百团大战
7、CCTV 综合频道从2011 年5 月下旬开始播出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该剧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等南方各省根据地的战斗生活。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是( )
A.清政府反动统治 B.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C.日本侵略者 D.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8、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下列图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9、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点是( )
A.共产党人任教官 B.重视军事教育
C.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10、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为准备一节“探究与实践”课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撤出瑞金”、“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
B.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晴天霹雳太行头,英帅朱彭筹此役
11、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1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通过第一个党纲
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13、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4、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15、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 )
16.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地在( )
①上海 ②北京 ③浙江嘉兴南湖 ④广州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20.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南昌起义
C. 五四运动
D. 中共一大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发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个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发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租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三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概括列强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哪些侵略特权?(至少写出两点,要求概括,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的内容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请回答: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
(2)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4)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答案
1-5BCCCB 6-10CDBCC 11-15AA D B B 16-20ADBBC
21、(1)材料一: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马关条约》 材料三:《辛丑条约》
(2)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议定关税、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划定使馆界、在中国驻兵等。(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3)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22、27.(1)黄埔军校;1924年
(2)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3)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4)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原因: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23、(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近代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