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17 23:0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比较、归纳、抽象和概括,阐明细胞有统一的结构模式
学习目标
一、观察细胞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柱
一、显微镜的构造:
(上面有压片夹,中间的孔叫通光孔)
(平面和凹面)
目镜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4倍
10倍
高倍
40倍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有螺纹
目镜:无螺纹
2、物镜与目镜
有无螺纹 长度 细胞数目 (视野范围) 细胞大小(放大倍数) 明亮 与玻片的距离
物镜 长

目镜 长

















高倍镜
低倍镜
低倍镜下
高倍镜下
夹竹桃茎横切面
荧光染色后的滴虫
霉 菌
显微镜下的世界多姿多彩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思考: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物像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100
10个细胞
从20倍放大到40倍
视野直径上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4、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放大后细胞数目=原细胞数目÷
放大后倍数
放大前倍数
从20倍放大到40倍
16个细胞
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4、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放大后细胞数目=原细胞数目÷( )2
放大后倍数
放大前倍数
练习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练习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A
B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______的虚像
5、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b
d
q
p
倒立
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如果物像偏左下方,你应将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使物像居中?
 
物像偏左下方
偏哪,移向哪
6、判断污点的位置
移动装片
污物移动
在装片上
污物不动
转动目镜
污物移动
污物不动
在目镜上
在物镜上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低倍镜:取镜安放 → 对光 → 压片 → 调焦 →观察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10倍)
转动遮光器,用大光圈
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圆形的视野
先粗后细,先降后升
对光
调焦:
基本原则:必须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高倍镜:
低倍镜
中央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光圈或反光镜
(40倍)
只细不粗
①装片
②切片
③涂片
黑藻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洋葱根尖细胞
多样性
按取材方式
夹竹桃茎横切面
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统一性
思考
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三个结构吗?
拟核
细胞核
拟核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核膜
染色体
核仁
核孔
环状的DNA分子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植物、动物、
真菌
衣原体
支原体
细菌
放线菌
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唯一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衣原体
酵母菌、霉菌、蕈菌
支原体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DNA
核糖体
RNA
(二)原核生物
1、细菌
生活方式:大多腐生或寄生
营养方式:大多异养。
大肠杆菌
乳酸(杆)菌
螺旋菌
淋病球菌
凡“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一般都是细菌类


细胞质





纤毛
细胞膜
细胞壁
拟核
核糖体
鞭毛
大肠杆菌
(细胞器)
发菜
念珠蓝细菌
颤蓝细菌
色球蓝细菌
3、蓝细菌(旧称蓝藻)
原核生物
蓝细菌(旧称蓝藻)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拟核
核糖体
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
利用环境中的CO2、水、无机盐等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物过程制造自身有机物的生物。
水华: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
赤潮:海洋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
N、P等无机盐过多
真核生物 _____________ 原核生物 _____________
区分:
①蓝藻 ②衣藻 ③小球藻 ④绿藻 ⑤念珠蓝细菌
⑥发菜 ⑦水绵 ⑧酵母菌 ⑨霉菌 ⑩乳酸菌
大肠杆菌 噬菌体
①⑤⑥⑩
②③④⑦⑧⑨
除“蓝藻”外,其余均为真核生物
绿藻:
褐藻:
水绵、衣藻、团藻、小球藻、伞藻
红藻:
海带
紫菜
黑藻
低等植物
衣藻
小球藻
水绵
真核生物 _____________ 原核生物 _____________
区分:
①蓝藻 ②衣藻 ③小球藻 ④绿藻 ⑤念珠蓝细菌
⑥发菜 ⑦水绵 ⑧酵母菌 ⑨霉菌 ⑩乳酸菌
大肠杆菌 噬菌体
①⑤⑥⑩
②③④⑦⑧⑨
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细菌:
放线菌
杆、球、螺旋、弧
真菌:
酵母菌、霉菌、蕈菌
真核生物
植物
①酵母菌
②霉菌:曲霉菌、青霉菌、根霉菌、毛霉菌等。
③蕈菌:蘑菇、灵芝、木耳、银耳、猴头等。
动物
真菌
高等植物:
低等植物
绿藻:衣藻、水绵、团藻、小球藻、伞藻等。
褐藻:海带等。
红藻:紫菜等。
高等动物
低等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疟原虫等。
原核生物
衣原体、支原体、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细胞生物
黑藻等。
植物细胞模式图
动物细胞模式图
真菌(酵母菌)细胞模式图
拟核
蓝细菌细胞模式图
大肠杆菌细胞模式图
共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核酸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细胞大小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生物类群
共性 (统一性)
较小
较大
肽聚糖(支原体无细胞壁)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真菌:几丁质;
动物:无细胞壁
无核膜,无染色体,有环状DNA
有核膜,有染色体、有DNA
只有核糖体1种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
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和共性
旁栏思考P11
你如何解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原”字和“真”字?据此推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进化上的联系。
“原核细胞”中的“原”字指“原始”的含义;
“真核细胞”中的“真”字指“真正”的含义;
从进化的视角看,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
1.提示:
细胞之所以会有统一性,是因为细胞来源于细胞,即新细胞是从老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一类共同的祖先,所以具有统一性。细胞的多样性是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等原因,细胞出现结构分化,分别承担不同功能而产生的。
拓展应用
(1)支原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游离的DNA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3)原核生物。
2.
课堂小结
生物
非细胞结构生物:
细胞结构生物:
病毒
三菌、三体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动物
植物
真菌
酵母菌
霉菌
食用菌
1.分类依据
2.区别和共性
课堂小结
生物
非细胞结构生物:
细胞结构生物:
病毒
三菌、三体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动物
植物
真菌
酵母菌
霉菌
食用菌
1.分类依据
2.区别和共性
2、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1、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SARS病毒和蘑菇 B.大肠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
D
C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C.都能使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D.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4、下图甲、乙、丙、丁依次为细菌、蓝细菌、病毒、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1)目前,应对新冠肺炎传染病的最好办法是切断传播途径等。若从病人样本中分离到的病原体只能在________内完成代谢和繁殖,则该病原体属于丙。绝大多数细菌营_____或_____生活,属于________(填“自养型”或“异养型”)生物。(2)图中单个细胞就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的是________,它们在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_____。
活细胞
腐生
寄生
异养型
甲、乙
细胞、个体
4、下图甲、乙、丙、丁依次为细菌、蓝细菌、病毒、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3)甲和丙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和丁在细胞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和丁共有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因为其具有_______和_______。(4)细胞学说的建立不包括对上图中__________所对应生物体的研究,该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_________,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甲有细胞结构而丙没有
甲、乙、丙

藻蓝素
叶绿素
统一性
5、图①表示显微镜调试好后,初步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分裂图像,图②表示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镜头转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
B.利用图①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M处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C.图②中换上乙后观察,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增多
D.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提升镜筒
C
6、某同学在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四个物像如图所示(亮度相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B.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④③
C.若④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现将“4×”物镜换成“16×”物镜后,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数为16个
D.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是反光镜上有污物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