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基础版)第21讲 简单机械 机械效率(课件 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基础版)第21讲 简单机械 机械效率(课件 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6 15:0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023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基础版)
第21讲 简单机械 机械效率
杠杆(九上教材P87)
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________、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作用效果一定相反。
3.力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力臂的画法:a.找出支点O的位置;b.画出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c.从支点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即:一找点、二画线、三画垂线段)
支点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
动力臂
阻力臂
4.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____状态,称为杠杆平衡。
(2)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___________。
5.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静止
匀速转动
杠杆类型 力臂关系 平衡时力的关系 优缺点 应用
省力杠杆 l1>l2 F1______F2 省力,费距离 撬棒、瓶盖起子等
费力杠杆 l1等臂杠杆 l1=l2 F1=F2 不省力,不省距离 天平、定滑轮等
F1l1=F2l2
<
>
费力
6.人体中的杠杆
(1)人的头颅——等臂杠杆
抬头时,可以在颈部找到杠杆。杠杆的支点在脊柱之顶,支点后的肌肉收缩提供动力,头颅的重量是阻力。这个杠杆几乎是个________杠杆。
(2)人的手臂——费力杠杆
肘关节是支点,肱二头肌肉所用的力是______力,手拿的重物的重力是______力,显然我们的前臂是一种______力杠杆。虽然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少移动距离),提高效率。
等臂



(3)走路时的脚——省力杠杆
脚掌前部是支点,人体的重力就是______力,腿肚肌肉产生的拉力就是______力。这种杠杆可以克服较大的体重。


1.(2022,毕节)如图是常用的一些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核桃夹 B.食品夹
C.园艺剪刀 D.天平
B
2.如图甲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单手轻易开启酒瓶盖的开瓶器,观察并分析图乙,下列关于该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杠杆的支点是B点
B.该杠杆可以省距离
C.沿F3方向开瓶用力最小
D.该杠杆类型与镊子相同
A
滑轮(九上教材P93)
1.定滑轮: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工作时轴发生移动的滑轮。
2.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等臂
2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图示
实质 ________杠杆 动力臂是阻力臂_____倍的省力杠杆 ——
F与G的关系(忽略滑轮重及摩擦) F1=______ F2=______ F3=______
特点 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s与h的关系 s=h s=2h s=________
G
G
G
2h
3.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运送砂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中的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大小
B.图中动滑轮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C.绳子自由端下拉1 m,桶上升2 m
D.质量为50 kg的工人利用该滑轮组能提
起120 kg的砂石
B
机械效率(九上教材P96)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提升重物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功,用W有用表示。
(2)额外功:并非人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用W额外表示。
(3)总功定义: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用W总表示。由于存在额外功,总功必定大于有用功。
2.机械效率
(1)定义:把__________跟______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有用功
总功
(2)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因W总>W有用,所以机械效率总________1,即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4)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物重,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减小摩擦。
3.杠杆、滑轮或滑轮组、斜面的机械效率
小于
杠杆 滑轮或滑轮组 斜面
提升重物 水平匀速拉动物体
其中G为提升重物的重力;h为重物升高的高度;F为动力;s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①
②不计绳重及摩擦
其中G为物重;G动为动滑轮的重力;h为重物升高的高度;s为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
其中F摩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F为拉力;s物为物体移动的距离;s绳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为承担摩擦力绳子的段数 ①

其中G为物重;斜面高度;L为斜面长度;F为拉力;F摩为摩擦力
4.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不相等,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机械
效率相同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机械效率不同
C
5.有AB和AC两个高度相等、长度不等的斜面,两者粗糙程度完全相同。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B和AC由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此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WB_________WC(填“=”“<”或“>”,下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B__________fC,斜面的机械效率ηB________ηC。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教材实验原理图
二、实验原理
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多次实验。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论:F1l1=F2l2
五、实验的注意点
1.实验前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使杠杆的重力作用线过支点,避免杠杆的自身重力对杠杆的平衡产生影响,同时也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测出)力臂的大小
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3
4
2.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则是“左低右调,右低左调”,如杠杆右端下沉,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3.挂上钩码后,不能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再次平衡。
三类杠杆的识别
识别三类杠杆的方法: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然后分别确定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若l1>l2,则为省力杠杆;若l1【例1】 哑铃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运动器材,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实用而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如图是我们在使用哑铃时,上臂完成托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把上臂举哑铃时看作一个杠杆,则此杠杆是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2)在上举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费力
减小
1.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捣米用的舂就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用舂进行劳作的情境,用脚按住舂较短的一端,下压一小段距离,就可以把舂较长的另一端高高抬起。关于图中的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省力杠杆
B.是费力杠杆
C.是等臂杠杆
D.无法判断杠杆种类
B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主要有两类问题:第一类是已知杠杆是平衡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力或者力臂的大小。第二类是判断动力的变化。判断动力变化通常有两种方法:①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的变形公式F1l1=F2l2/l1来判断F1的变化;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的变形公式F1/F2=l2/l1来判断F1的变化,这种方法通常用在l2/l1是定值的时候。
【例2】 (2022,杭州)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铸造厂用铁合金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红军战士雕像。为确保运输与安装的安全,需要测量出雕像的重力和重心所在位置。其测量方法如图乙所示,将雕像水平放置在上端装有压力传感器的支架上,测出头部A处和脚后跟B处之间的距离为175 cm。用数据线分别连接两边支架上的压力传感器,测出A处和B处受到的压力FA和FB(可通过显示器直接读取压力大小),其测量值如表所示。
压力 显示器读数/N
FA 3200
FB 2400
(1)雕像受到的重力为多少?
(2)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处的距离是多少?
2.如图所示,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在OA的中点挂一个20 N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F1始终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1)当F1竖直向上时,F1的大小为
______N。
(2)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
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
置时,动力F1的大小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填“变小”
“变大”“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10
先变小后变大
滑轮组的相关计算
使用滑轮组时,确定重物由几股绳子承担是关键,即判断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方法1: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隔离观察绕在动滑轮上(包括挂在动滑轮挂钩上)绳子有几股,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就有几股。方法2:先数出动滑轮的个数N,如果绳子的固定端固定在动滑轮上,则绳子的股数为n=2N+1;如果绳子的固定端不在动滑轮上,则绳子的股数为n=2N。几股绳子拉住动滑轮,绳子的自由端(动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
【例3】 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和绳重以及绳子与滑轮间摩擦。物体A重100 N,B重20 N,当B匀速下降40 cm时,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和A移动的距离分别是( )
A.20 N,40 cm
B.10 N,20 cm
C.10 N,80 cm
D.20 N,20 cm
C
3.如图所示,重为800 N的物体在100 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 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20 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4 m
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20 N
C.额外功的功率为12 W
D.若物体的重力和运动速度不变,只增大水平地面的粗糙程度,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降低
C
【例】 (2021,湖州)下列是某科学研究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本实验均使用轻质杠杆)
实验1:在直杠杆水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记录多组数据。得出:F1×s1=F2×s2(注:s1和s2分别表示支点O到F1和F2的作用点的距离)。在直杠杆倾斜平衡时(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实验2:科学研究小组用一侧弯曲的
杠杆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移动
钩码,改变钩码数量,记录数据如
表,分析表格数据发现上述结论并
不成立,但发现一个新的等量关系,
即:__________________。
F1×s1=F2×s2
实验次数 F1/N s1/cm F2/N s2/cm l2/cm
1 1.0 10.0 0.5 21.3 20.1
2 1.5 20.0 1.0 31.7 29.8
3 2.0 30.0 2.5 25.5 24.0
s和l(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这两个量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哪个量才是有价值的呢?研究小组的同学观察到:支点到F1的作用点的距离(s1)与支点到F1的作用线的距离(l1)是相等的。研究小组的同学又进行了实验。
实验3:
①移动钩码,使杠杆______________,并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②记录F1、s1、l1和F2、s2、l2。
③改变钩码数量,移动钩码,记录杠杆处于平衡时的多组F1、s1、l1和F2、s2、l2。
④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弯杠杆的平衡条件。
倾斜或转动
最后,通过科学思维,得出所有杠杆的平衡条件都是:F1×l1=F2×l2。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用于解释许多杠杆应用,如用图1方式提升物体比用图2方式省力,就可用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合理解释。请回答:
(1)在研究一侧弯曲的杠杆时,发现的一
个新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实验3中的①填写完整。
(3)“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科学
上被称为________。通过探究杠杆平衡
条件的实验,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建立这一科学量的价值。
F1×s1=F2×l2
力臂
(4)用图1方式提升物体比用图2方式省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中动力
臂是阻力臂的2倍,图2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