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8 08:4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共三课时
设计 : 张丽梅 史小波
【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能根据人物不同身份读出不同感情。
2、掌握积累重点字词,学会分类整理字词。
【重难点】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第一课时:
资料链接: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其涉及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自学导航 夯实基础,我的知识我梳理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语气,读准以下加点字并注音。
昳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用红笔勾出课文下文学常识的重点,并识记。
3、把课下注释上的重要字词摘抄到原文当中,遇到有疑难用红笔标出来。
4、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文言知识梳理(请分类整理文言词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2、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 今义: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朝:(1)、朝服衣冠 (2)、于是入朝见威王 (3)、皆朝于齐

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孰视之
于:(1)、皆以美于徐公 (2)、皆朝于齐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若:(1)徐 公不若君之美也 (2)、门庭若市

之:(1)徐公来,孰视之 (2)、暮寝而思之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臣之妾畏臣 (5)、王之蔽甚矣 (6)、燕、赵、韩、魏闻之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⑤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分组、分自然段译文。
6、 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达标测试  
1、句子与成语中加线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间不容发 B、时时而间进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难书 D、上书谏寡人者   
2、选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理解和欣赏邹忌的讽谏的艺术,学会委婉地规劝别人。激情参与,阳光展示。
【重难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类比手法的运用
自主研读
1、划分文章段落,概括各段大意。

2、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

邹忌听了众人的夸赞后是怎么想的?由此,他想到了什么?
4、邹忌是怎样向齐王进谏的?他的结论是什么?

5、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了吗?采取了哪些措施?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品读 、感悟、研讨。
1、讨论邹忌的劝谏艺术。
2、 文章重点写邹忌讽齐王,为什么还要写齐王纳谏的结果?

3、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怎么评价齐王?
5、读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
达标检测
1、与“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孙权据有江东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为下列句中的“莫”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没有谁  ②不要  ③不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     
3、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8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重难点】
1.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
2.类比手法的运用
链接中考
(一)、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0分)( 2010年襄樊市)
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 http: / / www. / news1 / index.html" \t "_blank )。(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文言,完成18—22题。(14分)(2011河南)
邹忌修八尺有余,……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7.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
答:
20课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是 时游说之士 的汇编。后经 朝的 编订为 篇。
2、讽 。
谏 。
读准以下加点字并注音。
昳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修八尺有余 : ⑧能谤讥于市朝:
21课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鲁迅赞为“_______________ , 。”
2.给下面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棘门( ) 诏书( ) 介胄之士( )
嗟乎( ) 囊( )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军细柳,以备胡 军: ②军士吏被甲 被:
③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 ④上自劳军 劳:
⑤已而之细柳军 已而: 之: 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
⑦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胄:
4、翻译下列句子 。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已而之细柳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窥镜而自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能谤讥于市朝 时时而间进 门庭若市 期年之后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⑤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军士吏被甲: (2)吾欲入劳军:
(3)使人称谢: (4)既出军门
(5)居无何 (6)彀弓弩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翻译下列句子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6)、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9.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3分)
答:


10.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
(三) 文言文比较阅读(2011全国名校中考模拟卷 )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景公披狐裘坐于堂,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受教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1、解释下面的词语。
(1)王之蔽甚矣( ) (2)臣之妻私臣( )
(3)皆以美于徐公( )(4)以与饥寒者( )
12、下面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 (1)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能谤讥于市朝
B:之 (1)饱而知人之饥 (2)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以 (1)以与饥寒者 (2)皆以美于徐公
D:而 (1)时时而间进 (2)雨雪三日而不寒
13、翻译。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                      
(2) 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译:                       
14、[甲]文,邹忌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齐王纳谏;[乙]文,晏子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景公(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类比的手法,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   )方式,同样达到了目的。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