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 长征》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 长征》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7 09: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5《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前五分钟
读七律有一个小窍门,它的二、四、六、八行最后一个韵母是一样的,叫韵脚。读的时候把韵脚拉长一些会更好听。
你们听到什么了?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这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七律·长征》,领略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整体感知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
诗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经历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情。
总起句、总领全篇,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整体感知
结合诗句,用思维导图或表格梳理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难”,并讲一讲红军不怕难的故事。
深入探究
①从哪里看出红军所面临的“难”以及“不怕难 ”的精神?圈画关键词,简单批注。②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都看到了哪些场面。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对比
五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滚动的小泥丸一样。
颔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以动写静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颈联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队伍
是对首联的回应。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承上启下
尾联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三军过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这既是红军现实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乌蒙 ——走


·


英勇无畏
乐观向上
金沙江——暖
五岭 ——腾
大渡河——寒
岷山 ——喜
思维导图
远征难——只等闲
万水千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不难
同学们,我们今天能在和平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都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些什么?  
全班互动交流
敬爱的叔叔阿姨 ,你们放心。我们会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 和 。
不畏艰险
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当堂检测
练习册第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