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2-28 23:1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一、教材分析流 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教学对象三、教学方法四、学习方法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说课小结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内容。学生前面已经
掌握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本节课以学生
乘车的场景作为题材,提出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在
此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并安排学生讨论
“列竖式计算加法要注意什么?”以归纳竖式加法计算的要
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法则并能熟练计算。
能力目标:
借助情景图引出问题,并通过观察、探究、协作等来帮助
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工整书写的习惯。
2、运用师生沟通的策略,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的习惯,从而达 到师生有效沟通的目标。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对象认知水平:
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能力基础:
1、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2、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
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抽出其中所蕴藏的数学信息,
由此产生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诱
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建构知识体系。 学习方法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索法、合作交
流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讨论比较,互动
合作,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需要充分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与合作意识,把主动权
交给学生,教师充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会算法,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强化算理总结评价,提高认识巩固练习,作业布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参观博物馆),出示主题图,收集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班???? 2班???? 3班???? 4班
? 36人???? 30人?? ??35人???? 34人
问题:如果2个班坐一辆车,可以怎么安排?
3、讨论解决问题策略: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辆车;3班,4班坐一辆车
?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辆车;2班,3班坐一辆车
?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辆车;2班,4班坐一辆车
4、添加条件(限乘70人),确定研究主题
体会算法,解决问题1、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列出算式(36+30=)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可能的计算方法
3、列竖式笔算 (板演):
3 6 + 30 = 66(人)动手操作,强化算理讨论: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学生上台板演:
?? 3 5 + 3 4 = 6 9(人)总结评价,提高认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1、相同数位对齐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巩固练习,作业布置65 + 34 = 35 + 33 = 45 + 53 = 55 + 4 = 23 + 33 = 12 + 7 =课堂练习:用竖式计算(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课后作业:
1、练习二:第二题、第五题
2、《课课练》P7 _ P8全部二(1)班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板书设计二(2)班 36 + 30 = 66(人)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主动的去学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说课小结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