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志家国 教案
教师 学科 音乐 年级 高一
教学课题 高山流水志家国 课时 共1 课时 第1课时
时间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人文音乐,聆听古琴曲《广陵散》《流水》体会人文音乐的特点,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从中体会古琴的音色美、意境美,了解古琴音乐淡泊、优雅、深邃的音乐风格,以及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品质特点。 2.艺术表现: 熟悉《流水》的主题,视唱乐曲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聆听古筝曲《渔舟唱晚》的片段,区别古琴和古筝的音色。 3.文化理解: 了解古琴的历史,以及古琴谱、古琴的传说故事,欣赏由编钟、埙演奏的音乐片段,知道我国古代音乐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古琴曲《广陵散》《流水》,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视唱乐曲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区别古琴和古筝的音色。 难点: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
信息技术 融合点 1.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欣赏,借助问卷星统计学生预习答题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课堂探究:在网络教室的环境下,引导学生浏览网页搜索相关音乐,进行多版本对比鉴赏 3.实时检测:研析音乐元素,利用答题器,实时跟踪学生复习掌握的情况,及时补缺漏。 4.归纳小结:借助希沃授课助手投屏技术,拍照上传学生的音乐小创作,共同交流完善。 5.课后延伸:借助班级微信群和QQ群,交流你所关注的音乐风格和作品。 进行课后实践探究 6.知识拓展:通过微课推送音乐家及作品的相关知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
课前 预习 古琴乐器历史发展演绎过程 问卷星统计答题情况
课堂探究 大屏幕打出古琴图片,播放《广陵散》《流水》片段。 通过《广陵散》《流水》知道文人音乐,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几大类——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分析乐曲,了解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视唱乐曲。 再次欣赏《广陵散》《流水》,视唱乐曲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 欣赏乐曲《渔舟唱晚》大屏幕打出古筝与古琴的图片,了解古琴的历史,以及古琴谱、古琴的传说故事。区别古琴与古筝的音色,了解古琴的历史。 拓展探究 欣赏编钟演奏的《梅花三弄》、埙演奏的《哀郢》, 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音乐文化.学生互相交流信息、资料。聆听乐曲,完成课后1—3题。 动手画出关系图 希沃授课助手投屏 分享交流 使用希沃助手中的键盘功能进行旋律哼唱 分小组上网搜索资料: 1.多版本欣赏 2. 整合资源,小组代表展示分享
实时检测 分析乐曲,了解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视唱乐曲。 利用答题器 统计答题情况
归纳小结 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人的思想感情。音乐能够把快乐、安详、激动、悲伤、活泼、庄严等等的情感传达给听者,音乐能够表达事物声音,也能够表达比事物声音更为复杂的事物。我们要知道音乐内容,习惯音乐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听得出那些音乐中的生动形象。 希沃授课助手 拍照投屏 分享交流
课后延伸 知识拓展 实践探究:拓展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微课推送:让学生直观了解古琴这一乐器的形态、性能、结构、音乐、演奏技法。 关注中国音乐网及人民音乐出版社网站 班级QQ群、 微信群交流
教学反思 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要合理得当,成立班级学科QQ群和微信朋友群等,出发点必须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能流于形式。 2.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搜索、收集、筛选、处理和整合网络资源,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生成知识,得出结论。 2.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需要精心设计情境与问题,所设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可太深奥,必须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带动审美感知。